分享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q1338 2017-04-29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古代制盐)

民以食为天,食以盐为先。虽然先民是从何时开始食用食盐的已难以考证,但关于“盐”的战争,由来已久。

在历史的长河中,盐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数度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不得不说,在我国古代王朝更迭中,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盐”起义,摧毁大唐

中国几千年来绝大部分时间内,盐业是由官方专卖的。唐朝安史之乱后,朝廷凭借垄断权利,为了敛财供应军需,竟把每斗盐的价格由10钱陡升到110钱。甚至于,国家财政十之八九都要仰仗盐利。

在这种盐的零售价格要高于产地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情况下,偷贩私盐的利润顺势膨胀。虽然政府严禁私人贩盐,对其处以重刑甚至极刑,但由于私运有非常可观的利润,铤而走险者仍大批涌现。

这些贩盐者,可是极有组织性的,他们组成武装,“多结群党,兼持兵仗劫盗及贩卖私盐”。其中,头脑敏锐、处事干练、有号召力者,就此成为私盐贩运的领袖人物。

接下来要出场的人物王仙芝,走的便是这样一条路。

1

盐帮首领王仙芝揭竿而起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动漫游戏中的王仙芝形象)

王仙芝出生于濮州,即今天山东鄄城北﹐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他逐渐成为一个“盲流”。十四岁时,王仙芝为了讨生活,加入贩卖私盐的队伍,从此,一路能力渐显,崭露头角。

王仙芝26岁那年,关东大旱,可官吏依然催缴租税、差役。老百姓走投无路下,都聚集到王仙芝周围呼吁起义。当年秋月,王仙芝遂聚众揭竿而起,由此走上反抗唐朝统治之路。

王仙芝先是从濮州濮阳发出檄文,斥责朝廷吏贪赋重,赏罚不平。他自称是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一路率领起义军攻克曹州、濮州,声势日益浩大。

一时间,四方苦于苛征暴敛的百姓、散居民间的庞勋旧部,争相投奔义军。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壮大到几万人。

2

“盐三代”黄巢的皇帝梦

后来,王仙芝一队被朝廷围剿,他也在激战中被杀。可是,群情已起,贩盐者中的新继承者,可谓前赴后继。这一次出场的,是黄巢。

黄巢老家山东菏泽,其祖上三代都是私盐贩子。与王仙芝的处境不同,黄巢家里并不缺钱,所以他率众造反并不是出于无奈,而更像是一种政治投机,以此圆自己的“皇帝梦”。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黄巢,绣像画本)

一路前行顺利下,公元881年,黄巢不费一兵一卒,以一个胜利者姿态,在全城百姓的夹道欢迎下,乘坐金轿进入长安。1月16日,他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国号大齐。

但是由于黄巢缺少基本的军事才能和真正的政治远见,战斗力有限的大齐王朝很快处于崩溃边缘。黄巢大将朱温投降唐朝,黄巢带着几千人直接逃回老家山东,但是此时家乡也不能保护他,他只好逃到山里躲避,最终走投无路,被迫自杀。

3

两个私盐贩子摧毁了大唐

虽然这两位贩盐队伍出身的领袖,都没能建立长稳的新政权,但是,大唐王朝覆灭的直接导火索,确实正是他们。

如今,人们在谈论唐朝灭亡的原因时,说的最多的是“藩镇割据”,即地方势力坐大最终颠覆中央。但是,黄巢和王仙芝的农民起义,无疑给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补了致命一刀。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朱温灭唐称帝)

要知道,当年黄巢兵败长安皇帝梦破碎,在退出长安时,他纵容军队一把大火将长安烧了个精光。这个曾经的帝王之都,自此再也没有恢复元气。

此后,再加上数十年的折腾,大唐王朝陷入了完全被动的局面:如果不剿除匪患,势必影响中央王朝;如果要剿除匪患,就不得不动用节度使的兵马,客观上又促进了地方势力的不断增强。如此一来,横竖都是一死。

而正是黄巢在千疮百孔的朝廷身上撒了一把“盐”后,大唐王朝不久就寿终正寝。

就这样,曾经强盛一时的李唐江山,竟然毁在两个私盐贩子手里。

借“盐”筹资,争夺江山

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历史的轮回总会让人哭笑不得。盐能亡国也能立国,既然有人能因盐揭竿而起、摧毁一国江山,那就也会有人凭盐起家、建立新的王朝。

1

从私盐贩子到义军首领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吴王张士诚)

元朝时期,统治者将国民按民族优劣分为四等,处于淮河以南的老百姓作为第四等的“南人”,活得谨小慎微,毫无尊严可言,且时不时还有性命之忧。

这种毫无人道的严酷统治背后,必然汹涌着不可遏止的民间反抗力量。而时势造英雄,盐贩中就出现了这第一个英雄:张士诚。

张士诚是淮南泰州人,年少时本是会武术、讲义气的小流氓。后来,因当地近海滨、民众多靠晒盐过活,颇有生意头脑的张士诚兄弟便以撑船贩私盐为业。因贩私盐利润高,张士诚又乐意周济贫困,很得人心的他很快被私盐贩子公推为头目。

1353年,由于官府赋税劳役引发民怨沸腾,张士诚乘势率几兄弟在内的“十八壮士”举义。他招徕贫苦盐丁和无业游民,攻下泰州、高邮,占据三十六处盐场,并自立为“诚王”,国号大周。一时间,声势迅猛,影响颇大。

到1356年,张士诚建都隆平府(今苏州)时,其势力范围几乎覆盖了江南大部分富庶地区。

2

朱元璋借盐商筹措军费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元末天下形势图)

与张士诚同时代的元末起义军其实很多。可尽管各路豪强的起义事业风起云涌,但大多都无疾而终。这其中,出身贫苦农家、当过游方僧人的朱元璋,作为后起之秀,却展现出了超强的战略眼光和用人之能。

可是,虽然朱元璋拉了安徽凤阳的一帮兄弟们高举义旗,但闹革命也是需要军费的。要招兵买马,要打造兵器,要聘请高人,样样都需要钱。

钱从哪来?朱元璋有他的办法。通过义气联络和人格感化、然后再晓以民族大义的利害关系,朱元璋让那些财大气粗却又需要保护既得利益的私盐贩子们慷慨解囊,资助他筹措军费。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影视剧中的汉王陈友谅)

同时,还有一点,朱元璋虽然穷,但是盐帮首领张士诚和沔阳豪强陈友谅却是“不差钱”,从他们那里想办法筹措军费,最好的办法就是火并。但火并之后呢?与贩盐者论权谋夺帝位,朱元璋可是轻松应对。

朱元璋得到天下后,就曾与群臣总结革命经验,他说元末群雄中“士诚最富,友谅最强”,但“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的好生事,器小的没长远打算。

所以,看人精准的的朱元璋断言:士诚做过盐贩子,遇事斤斤计较,顾虑多,疑心重;友谅生于打渔人家,惯见风浪,野心大欲望高。所以,他料定先攻陈友谅,张士诚会袖手旁观;假如先攻张士诚,陈友谅必然倾巢而出抄己方的后路。

3

以盐立国,严打私盐贩卖

1363年,“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一举击溃陈友谅,再顺势攻取武昌城后,挥师东向,剑指江浙,气节有亏且只顾自保的“私盐大王”张士诚,也就朝不保夕了,很快被灭。

能立家亦可亡国的盐

(鄱阳湖大战)

这一次,以盐立国的朱元璋看到了盐的重要性,同时也领教了“盐”的厉害之处,所以必须吸取教训。

为此,他制定了史上最严酷的法律:严打私盐贩卖。一旦发现有贩卖私盐者,一律处以杖刑,家眷全部充军。

在这种严苛的法律面前,铤而走险的人大幅减少,贩卖私盐在明初几乎绝迹。

如今看来,一个是维持了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一个是立国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王朝,两个中国封建历史上的长寿朝代,结局却都和盐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得不说,小小的食盐,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为历史“带盐”,或许能让我们一窥王朝兴败背后的“盐”重性。

投稿邮箱:kaiwind123@sina.com

一经采用支付丰厚稿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