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馆情|大英图书馆:既古老又年轻

 街心舞苑 2017-04-29
别具一格



地标建筑
英国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
        大英图书馆原来位于大英博物馆内, 1982年英国政府斥资 5.06亿英镑在伦敦尤斯顿路兴建新馆,由英国著名建筑师科林·威尔森设计。它1996年基本竣工, 1997年1月开放手稿阅览室, 1997年11月24日开放第一个人文阅览室, 1998年4月21日开放了免费参观的展厅和书店。 1998年 6月25日,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剪彩正式向公众开放,标志着又一座建筑丰碑的落成。 1998年8月开放地图阅览室、东方与印度事务处藏书阅览室, 1999年6月16日开放了科学、技术、商业阅览室,图书运送装置也全面投入了使用。
       大英图书馆是20世纪英国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占地5.1公顷,总面积20万平方米,共有职员1200人。馆舍大体呈 L形布局,建筑主体后退,在主入口前让出一个广场。广场作为图书馆与街道的过渡,起到了减少交通噪音对图书馆影响的作用。馆舍整体造型和颜色与四周环境协调一致,其中最大的优点是遮阳,既符合环境保护,又避免了阳光直晒,有利于图书保护和阅览采光。
      大英图书馆分为地上9层,地下 4层,馆舍高度 47.07米,地下室深度23.02米。 75%的书库为密集书库,确保在有限的空间里提供最大的藏书量。密集书库每平方米载重1400公斤,而一般书库的载重只有它的 50%。它采用自动借阅传输系统,从应答到取出图书保持在20分钟左右。 80%的资料可在计算机上查询,全面自动化指日可待。科技类图书采用开架方式,人文社会类图书及古老的图书则采用闭架管理。采用了安全及报警系统,确保国家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管理。
      全部开馆后,共有 11个阅览室, 1200个阅览座位。其中最知名的是茶色玻璃塔,内有国王乔治三世的“国王书库”。它最初是国王乔治三世的私人藏书,去世后捐赠给国家,成为图书馆最初的馆藏。这些书籍装帧十分精美,牛皮封面上烫着金字。该玻璃塔高6层,矗立在大厅中央,所有书籍的书脊朝外供人们欣赏。如果需要,工作人员可通过内部电梯或活动书架为读者取书。据统计,它每天至少接待读者1000名。
      在丰富的藏书中,除了两份1215年奠定英国法治基础的原始“大宪章”文件之外,知名乐团“披头士”创作的手写稿、莎士比亚的第1部作品、作曲家韩德尔的名作《弥赛亚》手写稿和古腾堡的《1455圣经》等也都在典藏之列。
现代化的科学管理
       建筑师在设计前期进行的充分调查发现,人文部与科学部的读者行为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文部的读者一般在阅览室停留很长的时间,坐在阅览桌前埋头于大篇幅的历史文献。而科学部的读者大多以获取最新、最前沿的信息为主,停留时间相对较短。他们习惯于走来走去寻找不同的资料,很少坐下。为此,建筑师威尔森将图书馆核心的阅览室部分划分东西两翼,西翼为人文部,东翼为科学部。
    大英图书馆每星期开放6天,向拥有读者证的人提供参考服务。每年能接待读者 100万人次以上,每天4000余人次。 3个展室每天开放,供公众免费参观,并给游客提供了参观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性印刷品和手稿的机会。一个配备同声翻译的大厅有225个座位,可供演讲、开会、放映电影之用。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1993年提出了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目标,要求增加数字形式的出版物的馆藏,加快对1980年以前图书的卡片目录的转换处理,为读者提供网络和数字化服务,利用数字化技术保存和修复馆藏等。伴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传播,缩减了一些传统资料的订购,同时扩大对电子出版物的采集。
    该馆1999年9月推出一项新服务,用户可以通过Web支付获得期刊论文、会议文集的复本。用户可使用信用卡支付,这也是它在服务中首次使用电子商务手段。现在集成系统可供读者查询800万条书目数据,并可将读者购书的要求转给书店处理,内部网络可以用e-mail传递数据库检索结果。 ESTAR系统拥有1000种电子格式的 Elsvier科技期刊的论文全文,能进行远距离文献传递并供阅览室使用,可以向馆内和远距离用户提供论文。另外,还有12个出版商原则同意采用这种方法提供服务。
藏书丰富


座无虚席
从“最丑陋建筑”到国家1级古迹
      当初大英图书馆兴建时,威尔森的设计曾被王储查尔斯王子讥讽,说建筑设计得像是秘密警察学院,比圣潘卡斯火车站更像一座火车站。有人更不待见,甚至将其称为“世界上最丑陋的建筑之一”。现如今,大英图书馆被列入英国的国家1级古迹,是获得这项殊荣的最年轻建筑。国王十字车站和圣派克斯旅馆与大英图书馆紧邻,也都是国家1级古迹。
     “当年大英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图公布时,外界即有不同看法。我很高兴现在获得专家认可,可以被列为国家1级古迹。”英文化部副部长特雷西·克劳契表示,“这栋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将受到保护,可以世代尽情使用。”
      大英图书馆执行长罗利·基廷指出,“大英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既恪守现代主义理念,又体现了对古典、人文等因素的兼容,是今后图书馆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获得国家1级古迹殊荣,代表大英图书馆的前瞻性设计获得肯定及重视。虽然图书馆开放使用时间并不长,但它已服务了数百万名访客与研究人员。”
      威尔森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也是教育家和艺术资助人。他曾执教于美国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并且担任剑桥建筑学院理事。大英图书馆的设计建造占用了这位建筑师职业生涯的几十年时间,这幢不对称的红砖建筑物代表了他的设计艺术的顶峰,虽然其规模巨大,但非常重视细节。
       大英图书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坊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故事。其中有一则与威尔森有关,当然真伪有待于考证。
       1996年 11月2日,第一批图书抵达大英图书馆,各界人士应邀前来为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作见证。据说过了一会儿,当客人们要离开图书馆时,其中一位先生看起来有些迷路,不知道从哪儿出去才好。幸好一位图书馆职员从旁经过,认出这正是大英图书馆的首席设计师威尔森,于是领他出了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