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旅塑城·再现慢行交通的回归

 阳光普照一生 2017-04-29

\与天地对话—为自然梳妆\


由慢到快一直是人们发展的向往,曾几何时,慢行交通占据着交通通行的主导地位。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古人的智慧加速了交通快速化的进程,尤其是几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蒸汽、电气等动力催生了快速交通的诞生。这是可观的发展规律,也是历史的必然,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城市一味求快的同时,我们却丢失了慢行交通的原真与自然,现在我们就要在“理性思考城市交通快与慢”的基础上返璞归真,去找回逝去的慢行交通。



1

慢行交通的规划实践


  • 城市绿道

绿道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英文是greenway,现代的绿道建设缘起于美国,而我国大规模的绿道系统构建的标志,则是前文提到的于2010年颁布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经过2年的建设,跨越区域的绿道网络架构已初步形成,但现阶段多停留在城市层面,尚未深入到街区、社区当中,自然也谈不上“毛细”作用。

这里要讲清楚两个概念。

首先,对于城市绿道而言,其主要的骨架基本上可以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个层级。

其次,对于“毛细”这个词的理解,交通网络可以类比成人体的血管,城市干道就像人体的主动脉、主要血管一般,承担的是汇聚交通、集中人流的作用,主要血管的血量充足,人体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来供应我们的活动消耗,城市也是如此。

交通干道上都空空如也,何谈城市的活力。而次一级的道路、支路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承担的是疏散功能,让机能运行得更加流畅,这才是毛细的真正含义。

绿道不仅是对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城市的低碳出行、休闲健身、游憩娱乐等多重作用,就像我们在旅游区所感受到的一样。

因此,在全域旅游、城旅结合的背景下,绿道更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服务于民,也显得更为重要。在这一层面上,临海市的绿道网规划实践更显现它的价值与魅力。

“彰显特色、凸显主题”是临海绿道的重要理念。以“生态、特色、人本、共享”为原则,临海市通过对山水禀赋、历史人文等资源的提取,结合“山川画廊”的主题,通过六条主题线路(旅游休闲绿道、生态画廊绿道、滨水休闲绿道、都市活力绿道、山水连接绿道、主题式综合绿道)串联城市内各个自然山水、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等重要节点,形成临海市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 步行与自行车道

随着近年来“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倡导,城市越发注重风貌的塑造,旅游的发展也对城市注入了新的理念。而步行和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各项规划的新宠。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当中,曾提到这样一句话:汽车停放得离家越远,这一地区就会有越多的活动产生,因为慢速交通意味着富于活力的城市。

新城市主义、POD(Public-Oriented Development行人导向的发展模式)、BOD(Bicycle-Oriented Development自行车导向的发展模式)的发展,无不体现着欧美国家在饱受快速交通困扰之后的理性回归。其背后隐藏的是一种绿色、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而这些,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和经受的问题。

1867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

1963年,哥本哈根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步行街,同时,哥本哈根还是步行和自行车的天堂;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堪称自行车王国;

欧美众多国家都建有自行车高速公路。

这些无不体现着步行和自行车在慢行交通构成中的重要地位。

前,在国内,株洲是公共自行车系统最具代表性、也是做得最好的城市。它以“全城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和自行车道网,被誉为中国的“阿姆斯特丹”。

其中,湘江风光带和神农城两个重要实践点是株洲在步行和自行车道上的更优实践。

湘江风光带采用的是步行与自行车全程结合、自行车与车行道、人行道分设不同标高、分道、分层设置的手法,沿线自然野趣的精致与大纵坡的体现是它的重要特色。

神农城则是围绕神农湖设计环湖自行车道、串联各景点的步行廊道,亲水栈桥和趣味性自行车弯道是其亮点所在。


2

他山之石——国外慢行道经验


  • 澳大利亚纳拉宾湖游道

纳拉宾湖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北部海岸,漫步道总长约2.5公里,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设计理念,步行、自行车骑行、残疾人同行多种交通方式兼容并蓄,是体验自然、亲近自然的绝佳去处。

在澳大利亚,纳拉宾湖是一处不为人知的珍贵资源,漫步小径的设计为的是让人更加珍惜这种资源,形成沿湖的多层次共享空间,供步行和骑行使用。

慢道有着与基地环境协调的质感和色彩,节点设计多采用木材质,加载垂钓、瑜伽等活动体验,为游客营造惬意的休憩空间。

此外,纳拉宾湖的游道设计还考虑了慢行者的感受,对场地不同的高差铺设不同的材质。场地平齐的道路会选用适宜骑行的细砾砂岩,高于场地的道路多选用玻璃纤维路面且两侧会有抬高的木条保证安全,对于危险性较大的路段,两侧还会设置栏杆予以围护。

这些细致、用心的设计,配合淋漓尽致的自然美景,游客很难不被引入其中,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 新加坡步行交通

花园城市新加坡的步行系统举世闻名,它让每一个参与者都犹如在城市大花园中漫步,为游客营造了舒适的环境,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新加坡的步行系统有一大特色,它因地制宜的根据住区、商区、综合体、滨水休闲区等功能区的特点,设计子系统,并将每一个子系统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步行系统。

在空间上,新加坡也结合地面、空中、地下形成多元的、连续性的垂直步行空间,让行人与游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

基于这种连续、优质、舒适的步行环境,新加坡重构了城市的发现之旅,将国内的风景名胜、艺术古迹纳入到步行系统的串线当中,形成艺术之旅、建筑之旅等优质旅游线路,城旅完美融合。

新加坡的法律历来以严苛著称,这也是这座花园城市执行性的象征。

新加坡对每一个地块的明码标价都有详细的城市步行系统配套要求,并以法律作为保障。开发商在获得土地之后任何的建设行为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步行系统来打造,这使得整个城市的步行井然有序,从顶层就牢牢树立“步行优先”这一理念。

同时给予细节足够的关注,注重人性化,对道路的指向、铺装、颜色等都予以充分的人性化考虑,给人以心里暗示,提升步行系统整体的环境质量与舒适度。


3

小结


慢行交通的回归有对城市蔓延与快速化发展的逆向思考,也有全域旅游、城旅融合的顺向发展,但总体上来说,“慢”是我们返璞归真的心态,是城市回归本源的初心。

快与慢正逐渐从原来的对立面上升到相互融合的态势。

未来,我们的慢行交通将会是各司其职、快慢结合的,我们的交通系统将是张弛有道的新型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城市与旅游的界限不在泾渭分明。

因此,我们在对待快上不再偏颇,对于慢更为理性,慢行交通的回归不是实现速度的达标,而是在于更加综合、全面的持续发展。

来源:和美智业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