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银行买理财,怎么能不懂这些?

 mq66 2017-04-29

如果你是一个对投资不是很专业,工作又忙也没有太多时间去研究高收益的投资产品,而且投资又比较保守的话,那么现在这篇干货文章就很适合你来好好阅读哦。

如果您没有太多时间阅读本文,那您只要阅读本文中加粗的字体,就可以准确get到本文的重点信息啦!(加粗)

去银行买理财,怎么能不懂这些?


背景资料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投资研究确实太高深莫测了,因为很多投行专家、经济学家都不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投资是100%的好投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加上目前资本市场现状也很混乱,中国股市的乱象我就不用多说(你们懂的),还有各种P2P、宝宝类产品等,品类繁多,我们已经眼花缭乱了。因此与其花费大量精力,最终还有很大的亏本风险,还不如选择银行自营、相对稳妥的理财产品。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银行理财确实是还不错的一种选择,因为它收益稳定、购买方便(现在很多银行理财产品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购买)、资金安全、期限灵活、风险较低、种类丰富。

随着美国债券收益率上行,在中美利差重新收窄的趋势中,中国市场直接承压的还是资本外流,为缓解资本流出的压力,央行会逐渐收紧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上行、维持利差稳定的需求。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节节攀升,目前四大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在4.3%左右,而股份制银行在4.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因此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投资选择。


要点

银行理财产品绝非稳赚不赔。

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既然是投资就存在风险,根据存款保险制度,当银行经营不善而破产时,投资者在单一银行50万元以内的存款受到存款保险的保护,但理财产品不在被保护之列。

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不等于一定是本银行发行的产品。

有很多投资人都认为只要在银行卖的产品,都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银监会允许银行可以合理合法的代售基金、保险、信托、贵金属、国债等产品,而这些产品的设计、投资、管理等均由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外部机构负责。有些银行工作人员会私下向客户推销外机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与银行没有任何关系,最终也无法兑付,这就叫银行飞单。一般而言,银行是不对代销产品承担风险的,所以购买前一定要看清楚产品的发行机构,尤其警惕银行飞单!

购买日不等于起息日,到期日不等于到账日。

我们以某行的一款投资期限98天、预期收益率4.35%的理财产品为例,产品成立之前有一周左右的募集期,募集期间购买理财产品,到起息日之前这段时间只能算活期利息,到期日一至两天之后,银行才会把本金和收益返还给投资者,这些我们简称为浪费的天数。所以实际占用资金的天数为106-107天,而不是98天,不要盲目轻信银行给出的收益率,那不是真的收益率,浪费的天数会摊薄实际收益。

去银行买理财,怎么能不懂这些?

那么你想知道这款理财收益率到底是多少吗?我来教你算

:假如我们于4月5日购买了这款理财10万元,理财到期两天之后,收到本金和收益

真正的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产品天数*100/(产品天数 浪费的天数)=98*4.35%*100/(98 7 2)=3.984%

算完之后,我叹了口气,真正收益率其实是被告知预期收益率的九折啊,产品天数越短,折扣越大哦!

很多小白们可能不会测算收益,我也来给你们脑补一下,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哈

测算预期收益=本金*预期收益率*产品天数/365(测算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投资需谨慎)

预期收益不等于保证收益,依然存在一定风险。

预期收益率也称期望收益率,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预测的某资产未来可实现的收益率,市场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所以收益并不能保证的。事实上,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结束之后的收益并不完全等于预期收益,基本上只可能小于或等于预期收益。

风险评级要分清。

一般来讲银行理财产品评级会分成R1-R5,这五个等级: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等级与风险成正比。一般建议保守型投资者谨慎购买风险等级R3以上的产品,此类产品配置了高风险类投资项目。

有很多人迷信”保本“这两个字,其实银行发行的”保本浮动收益 “产品是保本的,但是不保收益哦。

投资范围、投资比例要搞懂。如果产品说明书上标注的投资范围为银行间市场、拆借市场、债券和货币市场,则表示该项理财产品投资风险相对比较小;如果投资范围为信托类、股票、贵金属市场等高风险产品,比如像信托类产品一般挂钩房地产、矿业、股权类、上市流通股、红酒、艺术品投资等,产品结构和运作都很复杂,自然风险会比较高,建议保守型投资人慎入。投资组合类产品,风险就介于二者之间。在看好投资范围之后,还是要着眼看下产品对于稳健性投资产品和高风险产品的投资比例。

产品费用要搞清

很多人以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免费的,其实不然。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会收取一定的产品托管费和产品销售费等,此部分费用会在投资结束后银行清算收益的过程中扣除。比如购买某行的理财产品会收取产品规模0.05%的产品托管费和0.1%的产品销售费。所以购买理财产品前还是要搞清楚会收取的费用比例,如果费用收取的太高,购买就不划算哦。

很多银行工作人员约定条款叙述不明,业务人员为了业绩避重就轻,并不会对投资者详细说明投资理财的约定条款。要解决以上所有的疑问,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投资者认真阅读理财产品的说明书,最好是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多给你一份理财产品说明书,用于保存起来。

当然有很多人会表示,银行理财产品那么多页,阅读起来好费劲啊!其实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都是大同小异,你只要阅读这八点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发行机构、起息日、到期日、到账日、预期收益率(年化)、风险评级、投资范围和比例、投资费用。

在搞清楚理财产品的以上重要信息之后,你就可以放心的购买理财产品了,但需要记住一点,就是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挑选自己能承受的产品才是最好的。


小贴士

一些对资金使用比较活跃的客户,并不是不能购买银行理财,其实可以购买一些银行按日计算的开放式理财产品(购买前阅读产品说明书),需要使用时随时转出,不但资金更安全,而且收益比活期存款的收益提高10多倍。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