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心脏突然停止后还能进行抢救吗?

 大隆龙 2017-04-29

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三个字——“当然能”。

这个问题我想从两方面来说。一个是心脏骤停很难预料,但有个常识,就是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及时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我们知道,一但发生猝死,全身所有的组织、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脑组织首当其冲。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高的组织,其重量仅占人体自身重量的2% ,血流量却占全身总重量的15%。而耗氧量占到全身总耗氧量的20%~30%(婴幼儿更是可高达50%)。因此,脑组织比任何器官都更怕缺氧,对缺氧更为敏感。如果手断离,供血供氧完全中断,只要条件较好,如创口整齐、保持断肢的干燥、低温保管等,一般在肢体在断离后、常温下6小时内可能再植成功;而脑组织对于缺血、缺氧的时间则不能以小时来计算,而是以分秒来计算。

而事实上,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如果心跳、呼吸、意识一直不恢复,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抢救。经过30分钟以上抢救,患者仍无任何反应(包括深持续昏迷、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射全部消失),这说明已经脑死亡,即可终止抢救,因为脑死亡的病人是绝对不可能救活的。

持续心肺复苏一小时、甚至两小时以上抢救成功的病例,偶见到报道。这是由于在心脏骤停后就开始了及时的抢救,经过一小时、甚至两小时的抢救,抢救终于成功了。而绝不是在心脏停止跳动一小时后才开始抢救的。所以及时的抢救的至关重要的。

再一个是情感上。没有什么能够比病人重新获得生命更重要,所以心肺复苏急救时间一定要做充分。在实际抢救工作中,很多患者超过 30分钟的抢救,仍持续无任何反应,再继续抢救也是不可能起死回生的。每每向家属交待患者死亡或交待终止抢救,是每个医生最头痛的事,都不愿在此刻去面对家属,但又必须去面对。因此,各医院一般在明知救不活的情况下,心肺复苏的时间依然超过30分钟才终止抢救,这主要是为了减少纠纷。

由此我想起了在不少国家都开展了死亡教育,使人们了解什么的死亡,应该如何面对死亡、面对生命、面对生活,而死亡教育在我国几乎是空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