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竹冬笋高产栽培技术

 文明世界拼图 2017-04-30

  毛竹主要分布在山区,分布面积广,经营各异,为充分发挥竹林效益,通过对竹林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效益竹林,潜力是很大的,其中,对毛竹冬、春、鞭三笋的开发,是当前提高毛竹林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毛竹“三笋”开发中,综合应用技术、社会和经济手段,实施配套综合开发,是科学可行的。

  1、立地条件选择

  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立地条件较差,建立毛竹笋用林应选择在山谷平地、土壤肥沃深厚、水湿条件良好和通气排水优良的地方。

  毛竹林要有一定的规模,相对集中的竹林面积应不少于500000平方米(75公顷),经营便利,通过主道路和林道建设,在林地建立较好的交通条件,以利生产资料和竹笋的运输。

  有较好的水源条件,逐步创造人工灌溉条件。

  2、竹林机构动态管理

  受林分经营水平的影响,特别的土壤管理和水肥管理条件影响,作为笋用林(或称为高效笋材两用林),其竹林结构构成并非一成不变。经营集约度越高,竹林密度可越大,年龄结构更趋向年轻化。

  (1)经营集约度较低,笋竹两用林每亩株数120-140株,年龄组成1:1:1。

  (2)经营集约度较高,笋用林每亩株数140-160株,年龄组成1:1:1.

  (3)经营集约度高,“三笋”笋用林每亩株数160-180株,年龄组成2:2:1.

  一般笋用林密度以每亩140-180株为宜,平均胸径9厘米以上,年龄结构一般为1度:2度:3度=1:1:1较佳,保留少量4度竹主要用于填补竹林中的林窗。对于原有竹林密度较小的,应通过2度的留养,逐渐提高立竹密度。

  3、土壤管理

  将低产毛竹林改造为高效笋竹两用林的初期应进行深翻和除草等土壤管理工作。

  (1)全面深翻:低产竹林一般比较板结,透气透水和保肥保水能力差,选择在春笋大年的夏初或冬季,对林地进行一次性全面深翻,翻土深度一般要达到20-30厘米,并清除林地伐蔸和大小石块,改善林地条件。随着经营集约度的提高,林地深翻管理可与施肥和竹笋采收等栽培措施同时进行。

  (2)浅耕除草:由于笋用林立竹较稀疏,林内光照条件较好,林下易滋生杂草。为防止水分和养分消耗,并给予竹林在笋芽分化期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在冬笋大年的8-9月,结合施肥,对林地进行浅耕除草管理。

  (3)培客土:有条件的林地可结合施肥(3-6月)抚育,给林地加客土,如塘泥或山地表土。一般一次培客土厚度不宜超过5-10厘米,利用自然地势,把坡地做成平地,降低作业地块的坡度,便于作业并且能够提高生产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