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灵足道】超越物质的心灵力量

 桂林兔子 2017-04-30

 
 

 

1、乐观

 

负面思考和过度紧张会让人生病——这一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压力感,即“应激性”——向我们提示危险的警示标——经由交感神经作用,触发如“战斗或逃跑”之类的生理反应。这一类的负面情绪本是进化的产物,用于保护我们避开危险。但如果长期被压力感左右,我们患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危险就会大大增加。乐观思维的好处绝不仅仅在于缓解压力,它更有妙处——令人有安全感,相信一切都会变好,帮助身体保持健康、自我治愈。一份医学研究的分析报告指出,乐观思维对个人身体健康的增益,与悲观、压力等负面因素对健康的伤害,彼此对立,且旗鼓相当。乐观的心境,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和刺激副交感神经兴奋来降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被称为“休养和生息”,与“战斗或逃跑”应激刺激正好相反。

活的乐观并不难,有些人生来就是乐天派。但无论你是否是这样的人,都可以将自己训练得更乐观,尤其是开始时压力或悲观情绪越强烈的人,一旦学会乐观,获得的效果越好。

 

2、冥想与禅修

 

数千年来,僧侣在山顶趺坐冥想,求得到精神的超脱,证得大道;而他们的努力也同时大大增进了身体的健康。对于大多数研究冥想效果的实验来说,研究者发现冥想能增强接种疫苗者和癌症患者的免疫反应,防止抑郁症的发生,减轻皮肤病的痛苦,甚至减缓艾滋病的恶化。

冥想甚至还能延缓衰老。在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一种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壳——都会变短。因此,端粒变短应该是衰老的一个生理因素。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脑研究中心的克利福德·萨隆(Clifford Saron)和他的同事最近证实:与对照组相较,一种形成端粒的酶(即端粒酶,作用是修复延长端粒)在参与了三个月趺坐冥想训练的人群中呈现出更高水平(《心理神经》,36期,664页)如果没时间参与三个月的趺坐冥想训练,也不必担心。影像学研究显示,只需经过11个小时的冥想训练,大脑就能发生结构性变化,研究者建议可以在繁忙的一天之中穿插几次“小冥想”——比如在伏案工作时抽出几分钟时间,静坐冥想一会儿,这样“聚少成多,功效自见。”

 

3、信仰

 

在一项基于50个晚期肺癌患者治疗情况的研究中,那些被医生认为有较虔诚的“精神信仰”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更好,也活得更久。在三年之后,他们中有超过40%的人仍然在世,而这一比例在那些缺少信仰的患者中只有10%(《体内》,22期,577页)。听到这个消息,你寒毛倒竖了吗?但在所有关于观念和信念治疗潜力的研究中,针对宗教信仰治疗效果的研究是最富争议性的。

 已经有成千上万的研究力图证明一些宗教活动——如去教堂礼拜和祈祷——与提升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宗教已经和一系列有益的身体状态联系在一起:中风、血压、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发作率更低,免疫功能更好,艾滋病和脑膜炎治疗效果更佳,以及罹患癌症的风险更小。

 虔诚信奉宗教的人往往有更低风险的生活方式,健康的人群,“信仰的精神力”确实会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即使在宗教和更好的健康状况之间真的存在关联,也不必借助于神的力量去解释它,研究者们更相信那些与“精神力”相伴的积极情绪会促进有益健康的生理反应。

 

还有一些人则认为,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树立目标——无论那个目标究竟是什么。知道你自己为什么而活和生命之重在于何处,你对周围事物的控制感就会提高,一切就会变得不是那么有压迫感。这种内心的定力和力量比任何医药都有奇特的效果。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德运佳健康管理机构,

为您提供健康品质解决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