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验方19—鼻症13方1

 钟家台 2015-12-27

中医验方19鼻症131

鼻症

鼻炎,一般分为单纯性急、慢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等,属中医鼻窒鼻藁等病范畴。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多因外邪浸犯,脉络受阻,奎滞鼻窍;或脾肺虚弱,肺气失宣,脾失健运,气血痕滞,客于鼻窍所致。若迁延失治,又可转成慢性。

1、劫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黄芪、诃子肉、干地黄、乌梅、豨签草各10,柴胡3,防风6,蜂蜜30(兑服)。

   见畏寒怕冷、苔白、脉细等寒象者,加细辛、荜拨;清涕甚多者,加石榴皮、益智仁,反复发作,难以根治者,加重黄芪、柴胡、防风3药用量。

制用法  水煎服。

   治过敏性鼻炎有良效。

   张××,女,25岁,会计,1987510日诊。患过敏性鼻炎3载,反复发作,屡受针药之苦。半月前受凉后,至今鼻塞如堵,清涕不绝,狂嚏不止,鼻道奇痒。

检查:两侧下鼻甲肿胀,粘膜苍白,舆道见清稀分泌物,舌苔薄白,脉细濡。拟予:劫敏汤。

处方:黄芪20克,柴胡、蝉蜕、防风各6克,诃子肉、干地黄、乌梅、豨签草、石榴皮各10克,3剂。

复诊:药;后嚏涕已止,稍有鼻塞鼻痒感,守上方五剂,诸症若失。

2、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

   黄芪20,白术10,防风、辛荑花各6,苍耳子9,灸甘草5

制用法  每天1剂,水煎服。

   治疗过敏性舆炎有良效。

   张××,女。35岁,1989113日初诊。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嚏,头昏头痛,病已2年余。曾内服外用多种西药,疗效不显。检查:鼻粘膜呈灰白色,双下鼻道有水样分泌物,下鼻甲肥大。

诊为过敏性鼻炎。予上方加白芷5克,蔓荆子9克。服药8剂,诸症减轻;再8剂而愈。

3、祛风宣肺汤治鼻炎

苍耳子15克、炙麻黄9克、辛夷9克、蝉衣15克、甘草9克。

   头痛者加白芷10 ;涕多黄粘者加黄芩15

制用法  2遍和匀,日3次分服。

   苍耳子、蝉衣祛风通窍;炙麻黄宣肺;辛夷利九窍而通鼻塞;甘草调和诸药。本方祛风宣肺通利鼻窍为治鼻渊之良药。

   方××,女,30岁,工人。就诊日期:19801016日。3年来每春秋季节令凉即感鼻堵、鼻痒、嚏多、流清涕。这次发作3周,五官科诊为过敏性鼻炎。用扑尔敏、点扑麻合剂时有效,停药则加重。予本方治疗,3天后症状减轻,连用1周后缓解。

   避风寒及接触过敏物质,发作时及早服药。

4、斑蝥方治鼻炎

   斑蝥适量。

制用法 上药生用,去足翅研细末,贮瓶备用。

   用时取斑蝥粉适量,以水或蜂蜜调为稠糊状。病人取仰坐或仰卧位,擦洗干净印堂穴。取1小块胶布,中间剪一黄豆粒大小的孔,先贴于印堂穴,后将药粉直接涂于小孔之内,外以胶布贴盖,24小时后去掉。通窍拔毒。

   治鼻炎。

   治疗680例,痊愈537例,显效100例,无效43例,总有效率为93.58%

   引自1990年《上海中医药杂志》(2)。

1 次不愈者,1 周后可重复使用。

外贴面积不宜过大,尤其注意不要让药物误入眼内或口中,以免发生意外。

贴后一定会引起皮肤局部发红起泡。水泡局限于表皮,不浸入深层,除短期色素沉着(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不遗留痰痕。水泡较小者用75%酒精棉球压片刻,促使其尽快吸收;较大者以消毒针头刺破,放出水液,涂以2%龙胆紫药水,外敷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5、苍耳油方治鼻炎

   苍耳子1520粒,豆油50克。

制用法  将苍耳子炒后,再将豆油沸腾无沫再放苍耳子,至苍耳子煎至黑色焦状为止,再用纱布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油浸泡纱布条1 厘米×4 厘米)备用。取油纱条放置在双下鼻甲上,隔日或1日涂药1次,也可用此药油滴鼻,11次。

   祛风、消炎、通窍。慢性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及肥厚性鼻炎。

   治疗51例,显效29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23%,但对肥厚性鼻炎效果一般。

   引自1988年《黑龙江中西药》(1)。

6、大蒜膏治鼻炎

   香附、荜茇各等份,大蒜适量。

制用法  将上药捣成饼,备用。贴囟门。并用艾条隔药悬灸。

   散寒、理气、拔毒。老人鼻流清涕。

   屡用有效。

   引自《外治汇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