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雅明 | 我带着惊异领悟到, 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迫使我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

 晓芜书屋1982M 2017-04-30
2017-04-29 现实以上主义


我发现,

世界上除了那个固执的问题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这个问题就是:

世界何以存在事物?何以存在世界?

我带着惊异领悟到,

世界上没有什么能迫使我承认这个世界的存在。

它的不存在对于我,

一点都不比它的存在更值得怀疑。

存在对不存在眉来眼去。

当月光闪亮时,

海洋和大陆并不比我的盥洗池更领风骚。


本雅明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德国著名哲学家,马克思主义者。出生于柏林。出版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和《单向街》等作品。有人称之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本雅明的一生是一部颠沛流离的戏剧,他的卡夫卡式的细腻、敏感、脆弱不是让他安静地躲在一个固定的夜晚,而是驱使他流落整个欧洲去体验震惊。

 

本雅明1892年7月15日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父亲原是一名巴黎银行家,之后来到柏林成为一个古董商。本雅明曾在弗莱堡慕尼黑、柏林和伯尔尼研究哲学。1919年以“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观”一文获得伯尔尼大学博士学位,但未能顺利取得大学教授资格。他的教授职位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曾被法兰克福大学否决,其评介是“如一片泥淖,令人不知所云”,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该书却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经典。

 

本雅明在柏林以一个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维生,兼及精神病理学的研究。1933年,他被纳粹驱逐出境,移居法国,并成为“社会研究所”成员。为了躲避盖世太保,1940年又移居至西班牙边境小镇--Port Bou,在此写下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论歌德的(亲和力)》、《德国悲剧的起源》、《单向街》、《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00年左右的柏林童年》、以及传世名作《巴黎拱廊街》。1917年他与朵拉·苏菲·波拉客(1890-1964 )结婚,1928年两人分居,两年后离婚。 1940年9月27日,于西班牙一个边境小镇被迫自杀。


作家写作技巧十三则

I. 每个打算写作一部比较重要著作的人都应该善待自己,每写完一点都不要克制自己任何对继续写作不会有不良影响的想法。

II. 如果你想谈谈已经写完的部分,那是可以的。但是,写作过程中不要将已写完的部分读给别人听。你由此获得的每一次满足都将妨碍你的写作速度。如果遵循这个原则,想说给别人听的欲望会越积越多,但那最终会成为圆满完成作品的动力。

III. 进入写作状态时要避免接触日常平庸的事情,带有细细声响的不完全宁静是难以忍受的。相反,一段肖邦或李斯特的练习曲或工作时发出的絮絮嘈杂声,则与深夜感受到的宁静同样重要。如果说后者使内在听觉变得敏锐,那么,前者就会成为文体的试金石,文体一旦出现,它就会淹没那些外在的声音。

IV. 不要随意使用写作工具。刻板地坚持使用某种纸和笔墨是有好处的。这不是奢侈,但是,使这样的器具应有尽有是必须的。

V. 不要让你的任何思想隐姓埋名地流逝而过,要在小本子里仔细记录下你的每一个思想,就像当局登记外国人那样严格。

VI. 让你的笔在灵感面前矜持些,灵感会借助磁力将笔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对于是否马上写下突然想到的东西,你越是持审慎的态度,它就越会以成熟的样态走向你。演说征服思想,但文字统治思想。

VII. 永远不要因为你没有什么可写了而停止写作,这是文学荣耀的一条戒律。只有必须遵守的时辰(如进餐、约会)或者在作品完成之时,才可以中止写作。

VIII. 工工整整地抄写你已写好的东西,以此填补灵感暂时的空白,直觉将会在此过程中苏醒。

IX. 每天至少写一点——但也可能若干星期。

X. 从不要将没有通宵达旦写作过的作品视为完美的。

XI. 不要在你熟悉的书房里写一部作品的结尾,你在那里可能找不到写结尾的勇气。

XII. 写作的几个阶段:思想——风格——文字。誊写的意义在于:必须誊写清楚和漂亮。思想扼杀灵感;风格束缚思想;文字报偿风格。

XIII. 写成的作品是构想死去时的面容。


用以抨击自以为懂艺术者的十三个命题

(自认为懂艺术者在自己的私人办公室里评点艺术。左边,一幅儿童素描;右边是一个古老民族膜拜的神像。自认为懂艺术者:“这里,全部毕加索的作品都可以收起来了!”)

I. 艺术家创制作品;一般人用文献来表达。

II. 艺术品只会附带地是一种文献;没有任何一种文献会是这样的艺术品。

III. 艺术品是一件杰作;文献用于充当教育读本。IV. 艺术品使艺术家学到了手艺;文献使读者受到了教育。

V. 艺术品由于完美而件件不同;在材料方面所有文献都相关联。

VI. 内容与形式在艺术品中融为一体:内涵;文献中,内容绝对占主导地位。

VII. 内涵是体验出来的;内容是构想出来的。

VIII. 在艺术品中,内容是观赏要抛开的一种累赘;人越是沉入到文献中,文献的内容就越会显得凝重。

IX. 在艺术品中,形式法则是核心;在文献里,形式简直不予考虑。

X. 艺术品是复合性的:一种能量中心;文献的丰饶有待分析出。

XI. 艺术品在持续不断的观赏中得到提升;文献是由意外方式被把握的。

XII. 作品的阳刚之气在于进攻;文献的中性立场给它以掩护。

XIII. 艺术家志在征服内涵;一般人躲在了内容后面。


批评家技巧十三则

I. 批评家在文学斗争中是战略家。

II. 不能选择立场就应该保持沉默。

III. 批评家与解释以往艺术时代的人没有任何关系。

IV. 批评必须用艺术家的语言说话,因为文艺界圈子里使用的概念是行话,批评的呐喊只有变成行话才能被听见。

V. 如果为之而战的事业值得的话,始终必须为党派性而牺牲“客观性”。

VI. 批评是一项道德的事业。如果歌德对荷尔德林和克莱斯特,贝多芬和让·保罗判断有误,那么,出错的不是他的艺术理解力,而是他的道德感。

VII. 对于批评家来说,更高一级审判是他的同行。不是公众,更不是后人。

VIII. 后世对于作者不是忘却就是赞美,只有批评家对作者做出判断。

IX. 论战就是用书中的几句话去毁掉这本书。对于一本书研读得越少越好,只有会破坏的人才会批评。

X. 真正的论战会如此精心地对待一本书,就像食人肉者精心为自己备好了一个婴儿一样。

XI. 批评家与艺术感格格不入。在批评家手里,艺术作品是精神战斗中闪光的利剑。

XII. 简而言之,批评家的艺术是:凸显口号而不背叛理念。缺乏批评的口号则将思想当做时尚贩卖。

XIII. 公众往往要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且要让他们永远感到只有批评家才是他们的代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