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秘方40—痈.疽.疗.疖17方1 痈、疽、疗、疖 痈疽,所指范围很广,中医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的命名。是外科常见多发病。 原因虽多,不外乎是热毒所致。又因人的体质不同,若邪从寒化,又多寒湿为患,但总因素体阳虚所致。 局部红、肿、热、痛。继而化脓溃破,或流黄稠脓,或淡黄水或清稀脓液等。大抵红肿热痛,脓色黄稠者为阳、为痈;肿痛而不红不热、脓色淡黄或清稀者为阴、为疽。且又多相互转化,故痈证中也有虚寒,疽证中又有热毒,或本虚标实之证。 1、豆蛋糊疗痈疽 方 剂 绿豆、鸡蛋清各适量。 制用法 绿豆反复碾碎,过箩取极细粉末,与鸡蛋清调和均匀。敷贴于患处,每日2次。 功 效 清热解毒,祛瘀通络,消肿止痛。用于治疗各种痈疽之红肿疼痛。 验 证 据《新中医》1977年第1期介绍:某患者,男,七十余岁。患背痈,注射青、链霉素,外敷四环素药膏,治疗十余天无效,红肿高大益甚,经敷用此方,当晚疼痛锐减,次日继敷用2次,红肿大部分消失,只有微痛,… … 后痴落而愈。 2、柳叶膏疗诸肿毒 方 剂 鲜柳树叶或嫩芽。 制用法 将采集的鲜柳树叶或嫩芽用水洗净,加水适量浸煮,2~4 时后过滤,如此浸煮2次,合并2次滤液,浓缩成膏状,即可装入瓶中密封备用。使用时将患处用医用酒精消毒,涂敷柳叶膏,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1次。 功 效 退热,杀菌,消肿,止痛,提脓,生肌。外敷疗疗疮疖肿及外伤感染诸疾。 验 证 据《赤脚医生杂志》介绍,用此法观察治疗30例,疗效较好。轻者1 次,重者2~5次即愈。典型病例:某男,20岁。颈部患疖肿,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曾服长效磺胺,肌注青霉素,皆无明显效果,经敷此方3次即愈。 3、豆腐渣治疮口久不愈合 方 剂 豆腐渣。 制用法 豆腐渣是做豆腐剩下的渣滓。外敷患处。 功 效 清凉,消炎,止血。用治疮口久不愈合。 验 证 据《江苏中医》1986年第4期介绍,一妇女,48岁,乳痈如碗口大,医治5个月不收口,经用本方20天而愈。 4、米醋治外科炎症 方 剂 米醋250毫升,乳香末、没药末各 制用法 将米醋放于砂锅内煮沸,再将二味中药放入搅匀,随搅随下淀粉,待成糊状后便倒在牛皮纸上涂抹。糊的厚度约1.5厘米,面积要大于患部。待药糊稍凉时趁温热敷于病变部位,用纱布包扎固定。 功 效 消癖解毒。用治疖、痈、蜂窝织炎、丹毒、痄腮、乳腺炎等急性外科炎症。 验 证 据《山东医刊》介绍,用此方治疗50例,除5例(系寒性脓肿、喉头结核及骨髓炎)无效外,一般敷药后2小时疼痛减轻,6小时后开始消肿,3~10 天均获治愈。 5、蒲公英糊剂治蛇头疔 方 剂 干蒲公英适量,甘油、75%酒精(比例1 : 3)适量。 制用法 干蒲公英研为细末与甘油、75%酒精调成糊状,装瓶密封备用。使用时将药糊摊于纱布上,敷于患处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蛇头疗。 验 证 据河北中医》1984年第4期载,赵××,女,20 岁,右侧食指化脓性指头炎(俗称蛇头疗), 局部青紫发热剧痛,给予蒲公英糊剂外敷,当日肿痛减轻,2 日后肿消痛止,4 日后创面干燥而愈。 备 注 对已溃破的创面,将糊剂敷于四周,留下中间,以利脓液引流。 6、乌梅散疗臂疽 方 剂 乌梅肉。 制用法 乌梅肉烧存性,研为细末。敷于患处,胶布固定。 功 效 收敛,止血,生肌。 验 证 马××,男,29岁,用上方症状消失。 备 注《简便方》云:“嘴起一疽,脓疡百日方愈,中有恶内突起,如蚕豆大,月余不消,医治不效,因阅本草得此方,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平。”可见乌梅治肴疽确有疗效。 7、绿豆陈醋膏治臁疮 方 剂 绿豆 制用法 绿豆用文火略炒,研末,用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3天换药1次。药膏在用时调配,不能久存,以免影响效力。一般敷药10周可愈。 功 效 清热解毒,收敛愈合,用治臁疮(即小腿溃疡)。 验 证 肖×,女,32岁,经用上方疾患消除。 备 注 睐疮是生在胫部内膝或外睬的溃疡。疮口深陷,肉色暗红或紫黑,边缘高,有时足及小腿浮肿。 8、鲫鱼肉治恶疮乳癌 方 剂 大尖鲫鱼。 制用法 将鱼宰杀后,去刺,只取鲜鱼肉加盐少许,捣成烂泥。敷于患处,每3~4小时更换1次。 功 效 解毒生肌。用治一切恶疮、乳癌及臁疮等。 验 证 经多次临床应用,治疗20例,1 例痊愈。 备 注 小鲫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