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是怎么回事?

 噶玛明月 2017-04-30

最近我有位同事感冒了,因为他被我灌输了一些中医知识,所以也自己分析症状来买药,呵呵,又是一个求医不如求己的。可惜的是这位老兄火候还不到,买的药不大对症,所以疗效也不理想。由此我想起了我以前两次感冒误治的经历,虽然不是刻骨铭心,但也记忆深刻。说出来对大家可以引以为戒。

第一次大约是在04年左右,哪一年记不太清了,不过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在冬天。那天下午,北风呼呼的,我和几个年轻的同事跑到海大去打篮球,打得身上热气腾腾,也不觉得冷了。晚上吃饭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老是觉得渴,咣咣咣喝了三大杯还是不解渴,又咣咣咣喝了三大杯还是渴。晚上回家嗓子痛,我知道,不好,感冒了。

该吃啥药呢?当时刚刚开始学中医,知道感冒分风寒风热,但不大会分辨。我想了半天,觉得天这么冷,风这么大,这个感冒应该是风寒了。于是就开始吃风寒感冒冲剂。结果,吃了几天,感冒越来越重,最后去医院打吊瓶才治好。

通过这次教训之后,我开始认真学习如何区分风寒风热。我买了一本名老中医关幼波的书,他这本书里面对各种感冒的鉴别做了详细的介绍。越详细就越难掌握,我通过反复读,终于去繁取简,总结出两大定律:

1.风寒的鼻涕和痰的颜色是清的白的,风热的鼻涕和痰的颜色是黄的;
2.风寒感冒的人不口渴,风热的口渴。

只要记住这两条,就可以轻松鉴别风寒和风热。

第二次是在第二年的夏天。一天早上起床,感觉神昏乏力,吐了一大口痰,是黄的。按照感冒定律第一条,此为风热。于是开始喝苦甘冲剂。关于苦甘冲剂,我再说两句,这个药在青岛就和青岛啤酒一样深入到千家万户,青岛人几乎家家常备,感冒了就喝一包苦甘。其实这个药是专治风热感冒的,风寒不能喝。

我以为喝两包就没事了,没想到越喝越严重。那几天正好碰上外地来客户,一直陪着他们,也没时间休息,等客户走了我都爬不起来了,发烧39度多、怕冷(直大寒战)、剧咳(咳的痛不欲生)。最后还是去医院打吊瓶才治好了。

我很纳闷,苦甘明明是治风热的药,为什么不吃倒罢,越吃越严重呢?后来,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终于明白了,于是我总结出了分辨感冒的第三大定律,就是:

早上起来的痰和鼻涕不可信。

为什么?你这不是和第一条矛盾吗?不是的。中医对人体的观察是很细致的。早晨起来吐的痰,往往是晚上睡后产生,在胸中积聚,在胸中待了一个晚上后才被排出。经过一个晚上的等待,白痰往往会变身,成为黄痰,中医讲叫“郁久化热”。

呵呵,这条定律是中医教科书上没有讲到的,所以有人说临证千变万化,不能拘泥于书本。

经过这两次误治,引起了我对风热和风寒的思考。为什么冬天的这个感冒是风热,夏天的这个感冒是风寒呢?这个问题比较专业,随着对中医学习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终于弄明白了,于是就有了第四大定律:

风寒和风热跟季节没有关系,跟人的体质有关系。

这个怎么讲呢?

人平时之所以不感冒,是因为有抵抗力,就像城池有卫兵的把守,外敌难以入侵。但卫兵的防守不总是坚不可摧。例如我冬天的这次感冒,就是因为穿着单衣打球,被寒风吹着了,打个比方就是入侵的敌人太强大,卫兵抵挡不住,强攻破城。我夏天的这次感冒是因为晚上睡觉开窗着凉了,打个比方就是敌人不是很强大,但卫兵疏于防守,被敌人偷袭而入。这样看来,其实入侵的都是风和寒这两伙敌人。

我冬天的这次感冒,因为正在打篮球呢,虽然天冷,但身上热气腾腾,就像城内烧着大火,寒邪这股敌人一进来就被烧成了热邪,所以就有口渴这种风热的表现。我夏天的这次感冒,因为已经入睡,所以身上是凉的,寒邪这股敌人侵入之后就没有变化。

还有一些人感冒,一开始是怕冷,鼻塞,有清涕,过了几天清涕就没了,开始咳嗽吐黄痰。这是为什么呢?这也与个人体质有关。怕冷、鼻塞、有清涕,是寒邪入侵了。此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把寒邪赶出去,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进入你的卫兵和寒邪斗争的僵持阶段,
2.你的卫兵仍然抵挡不住,寒邪继续入侵,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种种变症,这些变症在1800年前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有非常经典的讲述。
在第一种情况下,根据不同体质又分出两种情况:
1.1.体质素来虚寒的,继续怕冷,清涕,可能有咳嗽,如有痰的话一定是白的,可能会发烧。这就是典型的风寒感冒。
1.2.体质偏热,阳气较足的,寒邪就会逐渐被化热,变成风热,其表现就是寒和鼻涕变成黄色的。

这两种是常见的,实际病例中还有一些复杂的变化,没法一一详细讲述。如我有一次感冒后清涕哗哗的流,吐的痰却是又多又黄,在教科书中没有这样的症状,如果你一味搬书就会茫然无解。但只要明白了书上道理,任凭它千变万化也逃不出寒热两界,临床治疗要圆机活法。

很早就想给同志们写点关于感冒的东西,今天总算了结了这个心愿。感冒虽是个小病,却是人这一生中得的最多的病。因为医疗知识(主要是中医知识)的不普及,大家对这个经常来骚扰的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让人遗憾。希望我写的这些对大家有帮助,今后得感冒的话能少犯错误。


网络转载,仅供参考,用药谨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