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食文化》第三章 鲁菜

 江淮风情 2017-04-30

  第三章 鲁菜

  第一节 鲁菜溯源

  鲁菜,又叫山东菜。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齐鲁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地域,为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齐植公的宠臣易牙就曾是以“善和五味”而着称的名厨;南朝时,高阳大守贾思勰在其着作《齐民要术》中,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烹饪术作了较系统的总结、记下了众多名菜做法,反映当时鲁菜发展的高超技艺;唐代段文昌,山东临淄人,穆宗时任宰相,精于饮食,并自编食经五十卷,成为历史掌故。到了宋代,宋都汴梁所作“北食”即鲁菜的别称,已具规模。明清两代,已经自成菜系,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所及已达黄河流域、东北地带,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

  山东古为齐鲁之邦,地处半岛,三面环海,腹地有丘陵平原,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海鲜水族、粮油畜牲、蔬菜果品、昆虫野味一应俱全,为烹饪提供了丰盛的物质条件。庖厨烹技全面,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其中尤以“爆、炒、烧、塌”等最有特色。正如清代袁枚称:“滚油炮(爆)炒,加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瞬间完成,营养素保护好,食之清爽不腻;烧有红烧、白烧,着名的“九转大肠”是烧菜的代表;“塌”是山东独有的烹调方法,其主料要事先用调料腌渍入叶或夹入馅心,再沾粉或挂糊。两面塌煎至金黄色。放入调料或清汤,以慢火(火靠)尽汤汁,使之浸入主料,增加鲜味。山东广为流传的锅塌豆腐、锅塌菠菜等,都是久为人们所乐道的传统名菜。

  鲁菜还精于制汤。汤有“清汤”、“奶汤”之别。《齐民要术》中就有制作清汤的记载,是味精产生之前的提鲜佐料。俗称“厨师的汤,唱戏的腔”。经过长期实践,现已演变为用肥鸡、肥鸭。猪时子为主料,经沸煮、微煮、“清哨”,使汤清澈见底,味道鲜美。奶汤则呈乳白色。用“清汤”和“奶汤”制作的数十种菜,多被列为高级宴席的珍馐美味。烹制海鲜有独到之处。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在山东,无论是参、翅、燕、贝,还是鳞、介、虾、蟹,经当地厨师妙手烹制,都可成为精彩鲜美的佳肴。仅胶东沿海生长的比目鱼,运用多种刀工处理和不同技法,可烹制成数十道美味佳肴,其色、香、味、形各具特色,百般变化于一鱼之中。以小海鲜烹制的油爆双花、红烧海螺、炸蛎黄以及用海珍品制作的蟹黄鱼翅、扒原壳鲍鱼、绣球干贝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海鲜珍品。鲁菜善于以葱香调味,在菜肴烹制过程中,不论是爆、炒、烧、馏,还是烹调汤汁,都以葱丝(或葱未)爆锅,就是蒸、扒、炸、烤等菜,也借助葱香提叶,如烤鸭、烤乳猪等,均以葱段为佐料。

  山东民风朴实,待客豪爽,在饮食上大盘大碗丰盛实惠,注重质量,受孔子礼食思想的影响,讲究排场和饮食礼节。正规筵席有所谓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鱼翅席”、“翅鲍席”、“海参席”、“燕翅席”等,都能体现出鲁菜典雅大气的一面。

  知识小百科

  “八大碗”的由来

  相传八仙过海惹怒龙王,久战难胜,劳累疲惫,退踞海滩稍憩,颇觉腹中空空,饥饿难忍,便分头寻食充饥,哪知一眼望去的海滩薄地,荒无人烟。除曹国舅一人未回,其余个个扫兴而归。曹国舅一人不辞劳苦,行至内陆,一股奇香扑鼻,不觉垂涎三尺,立即寻香进入凡间一庄上,乔装农家村夫在庄主宅院窥视,只见四方桌上八人围座、诱人的菜肴一个接一个地上。国舅寻思道:我原乃朝廷国舅,宫廷菜肴我享用得发腻,农家菜肴我未曾见过,何不先让我大饱口福,忽想众仙友腹空我岂可独享,继而采带了七样菜肴,又想起仙姑不食荤,所以又为其独带了—素菜,计八大碗并留言:国舅为众仙借菜八碗,日后定当图报。以后人们为讨吉庆改方桌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并一直流传到今。

  第二节鲁菜的形成和发展

  鲁菜的形成和发展与由山东地区的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习俗尚好有关。山东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地处黄河下游,气候温和,胶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和黄海之间。境内山川纵横,河湖交错,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其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蔬菜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是号称“世界三大菜园”之一。如胶州大白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莱芜生姜都蜚声海内外。

  追根溯源,鲁菜的历史及其久远。在夏代山东已经用盐调味,在《诗经》中已有食用黄河的鲂鱼和鲤鱼的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观,从烹调的火候、调味、饮食卫生、饮食礼仪等多方面提出了主张,为鲁菜大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鲁菜对海鲜鱼类的烹制也是别具一格。相传,齐大夫管仲经营胶东地区,大力提倡发展海洋渔业,可见今天广为人们所推崇的胶东海鲜,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是山东人的美味食品了。

  秦汉时期,山东的经济空前繁荣,地主、富豪出则车马交错,居则琼台楼阁,过着“钟鸣鼎食,征歌选舞”的奢靡生活。根据“诸城前凉台庖厨画像”,可以看到上面挂满猪头、猪腿、鸡、兔、鱼等各种畜类、禽类、野味,下面有汲水、烧灶、劈柴、宰羊、杀猪、杀鸡、屠狗、切鱼、切肉、洗涤、搅拌、烤饼、烤肉串等,各种忙碌烹调操作的人们。这幅画所描绘的场面之复杂,分工之精细,不啻烹饪操作的全过程,真可以和现代烹饪加工相媲美。南北朝时期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黄河中下游特别是山东地区的菜肴食品已达上百种。这一时期的烹调技法、菜肴款式均趋完美。当时使用的烹调技法已有:蒸、煮、烤、酿、煎、炒、熬、烹、炸、腊等,且出现了烤乳猪、炙肠等名菜。在唐宋两代,鲁菜又有了新的发展。当时已有“无物不堪食,唯在火候,善均五味”的烹调水平。而且齐鲁地区的民间饮食之风也大兴其道,端午节吃粽子、二月二吃煎饼皆于此时开始。宋代时还有所谓的“北食”,即以鲁菜为代表的北方菜。宋朝时,以北方面食加工为特征的饮食以及饮食市场的兴旺发达,促进了以齐鲁为代表的面食文化的繁荣昌盛,经营的品类达200余种之多。至此鲁菜大系所代表的四大面食的加工技艺业已经形成,为完善鲁菜大系的烹调技术创造了条件,此时山东菜已初具规模。

  明清时期,山东菜不断丰富和提高,产生了以济南、福山为主的两类地方风味,曲阜孔府内宅特早已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精细而豪侈的官府菜。此时鲁菜已经入宫廷,成为宫廷御膳主体,在北方各地方广泛流传,对京津地区的影响较大。鲁菜中国的奇葩——孔府菜更是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明清两代孔府烹饪已经成熟,其菜肴讲究精细、营养、礼仪和排场,优雅质朴又不失浓厚的乡土风味,在明清饮食史上,孔府菜留下了精彩的一笔。后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鲁菜系逐渐形成包括青岛在内,以福山为代表的胶东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内的济南派两个流派,既有堪称“阳春白雪”的孔府菜,还有星罗棋布的各种地方菜和风味小吃。

  尤为可贵的是,鲁菜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还能不断地向外延伸,这也是其影响面较大的主要原因。明清年间山东大量移民移向北方,特别是向东三省的迁移;还有从明代起山东厨师进入皇宫御膳房、山东菜馆进入北京等众多因素。所以山东菜的影响面涉及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北的地区。山东菜正是集山东各地烹调技艺之长,兼收各地风味之特点而又加以发展升华,经过长期历史演化而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将鲁菜烹饪艺术视作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采取了继承和发扬的方针,从厨的一代新秀在此基础上茁壮成长,正在为鲁菜的继承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节鲁菜三大风味流派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鲁菜系逐渐形成包括青岛在内,以福山帮为代表的胶东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内的济南派两个流派,有堪称“阳春白雪”的典雅华贵的孔府菜,还有星罗棋布的各种地方菜和风味小吃。

  1、济南风味菜

  济南菜是山东菜系的主要流派之一。济南菜以清香、鲜嫩和味纯着称,俗称一菜一味,百菜不重。烹调讲究火候,擅长爆、炒、烧、炸、熘。鲁菜精于制汤,则以济南为代表。济南的清汤、奶汤极为考究,独具一格。济南菜在烹调中应用高级汤料调味,已有久远的历史,用肥母鸡、肥鸭、猪肘子经水煮,使其鲜味溶于汤中,再用鸡肉泥投入汤中,使鲜味益增,并把杂质吸附出去达到汤清味鲜之境。这就是济南菜中的清汤,再加骨料沸煮,使骨髓煮入汤中,汤呈乳白色,味醇厚,此为奶汤。济南菜的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至明清时代大体完备,自成格局。如今饮食业正常经营和烹调的近千种菜肴,其中多数是在清末已经盛行的济南菜。

  2、胶东菜风味

  胶东风味是鲁菜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和胶东的地理环境、物产资源、经济条件、风尚习俗等因素分不开的。

  胶东烟台地区白石村遗址发掘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古代先民已在海滨聚居,繁衍生息。捕鱼业在胶东由于有优越的条件而由来已久。胶东13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盛产名贵的海参、扇贝、鲍鱼、海螺、大对虾、加吉鱼等,这就决定了胶东烹饪以海味原料为主的特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世界航海业发达,我国沿海商埠开放,如烟台、青岛等,这为胶东烹饪广泛借鉴外来技术创造了条件,是胶东烹饪形成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胶东风味流派的形成,大约在明清时代,以清末最盛。由于原料独特,加上技术精湛,因而构成了胶东菜的风味特色它以清鲜,脆嫩、原汤原味见长,烹调技法以炸、熘、爆、炒、蒸、煎、扒为主。

  3、孔府菜风味

  孔府,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世袭家族。两千余年,历百余代,常有帝王朝对加封。在孔府日常生活中,孔府历代主人遵循先祖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遗训,对饮食要求精益求精,日常生活极其豪奢,此外还常迎迓圣驾,接待各级祭孔官员,因此孔府饮食酒宴频繁而讲究。再加上历代掌灶名厨对孔府菜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其烹饪技艺达到了高超水平,创造力丰富多彩,并具有浓厚乡土风味的名馔佳肴,使之成为独树一帜的“公馆菜”,在山东菜系乃至全国内占有精彩的一席之地。

  孔府膳食用料广泛,上至山珍海味,下至瓜果豆菜等,皆可入馔,日常饮食多是就地取材,而以乡土原料为主。孔府膳食的菜肴品种是不胜枚举的,是千百年来历代孔府的烹饪大师们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孔府菜对于山东菜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节鲁菜的独特烹调方法

  鲁菜如同是其它菜系一样,除了常用的炸、熘、煎、烧等三十多种烹调方法外,也有自己独特的烹调方法,其中尤爆、塌、扒为世人所称道。

  1、爆

  爆是鲁菜最常用和擅长的烹调方法,鲁菜的爆法,有油爆、汤爆、火爆、爆炒、芫爆、酱爆等。如果细致研究,油爆、爆炒、汤爆可为基本类型,而芫爆、酱爆、葱爆是分别从属于上述基本类型的,只是因为以其法烹制的许多菜式流传很广,名气很大,爆都是以旺火烧成为特点的。

  油爆和爆炒都是以旺火快炒,连续操作,一鼓作气,瞬间完成。成熟菜肴旺油包汁,挂汁均匀,有汁不见汁,吃时菜净盘光。但此两法在用料、用油、对汁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一是油爆所用的原料大都质地脆嫩,如鸡肫、猪肚头、海螺、鲜鱿鱼、鲜乌鱼等,成熟后的质地鲜嫩、味咸鲜;而爆炒所用的原料则不求脆,只要求质地鲜嫩,如鸡脯肉、猪嫩瘦肉、鱼肉等,菜肴成熟后口味鲜嫩柔润。二是操作方法不同。油爆是将改刀成形的原料先用开水略烫,再入九成热油中冲至九成熟,然后另置小油锅,旺火快炒,倒入对汁,勾成包芡即成;而爆炒的操作方法则是将鲜嫩无骨的原料,切成片、丝、丁,用蛋清、湿淀粉上浆,放入三上成热油中滑开断生捞出。另起小油锅加配料、主料、旺火快速煸炒,倒上对汁,加鸡油即成。三是对汁量不同。因油爆所使用的原料质地多是脆性,吸汁液能力差,所以对汁时清汤的量少一些;而爆炒的主料大都挂上浆,经滑油后,吸收汁液的能力大些,故在对汁时,清汤量要多一些。此外,不论油爆和爆炒,因原料质地的差异,在冲油和滑油的火候和时间上都应恰当掌握。

  汤爆也可认为是汆的一种,因制作此类菜肴要求操作迅速,一气呵成如同爆菜而得名。芫爆又称盐爆。这并不是说此法是以盐为传热介质,不是说以盐为配料,或此法放盐多。酱爆的烹制过程与爆炒相似,多用嫩质原料,用温油滑,只是调料加面酱,故称酱爆。

  2、扒

  扒是鲁菜主要烹调技术之一。运用得当,能在烹制花色艺术菜中收到特殊的效果。

  它的制作比较复杂。一个扒菜的成熟,往往要经过两种以上的加热处理。在不同的加热方法中,火候的掌握必须适当。它时而用旺火,时而用中火,时而又用微火,倘若运用不当,就会影响菜肴的质量。在原料的切配处理方面,除了常用的技法外,还多采用“卷”、“酿”、“塑”等一些艺术手法。在菜肴的烹制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大翻勺的技术,制作扒菜时除需具备全面的烹调知识和较高的烹调技术外,还要有一定的烹调艺术素养。

  扒多用于烹制高档菜肴,如鱼翅、熊掌之类。当然也适用于鸡、鸭、鱼肉、蔬菜等原料,但需选其精细部位。扒时多以水、汽、油为传热媒介,经过煮、汆、烫、炸、蒸等方法实行加热处理。采用熟料是保持扒菜味浓质烂、肥而不腻、形状美观等特点的主要因素。

  勺内扒,是先用葱、姜烹锅。烹后,去掉葱、姜,添汤加上调料,然后摆进切配好的原料,旺火烧开,中、微火扒透,最后勾芡,大翻勺拖入盘内。

  勺外扒,即将熟料加工成一定的形态,摆入盘内,入笼蒸扒,再浇以扒汁。勺外扒,在艺术造型上须具匠心,比勺内扒要高出一筹。在菜肴的口味上,不仅保持了菜肴的原汁原味,且鲜嫩清醇,故深受厨行和顾客的欢迎。厨师们可利用勺外扒法,选取适当的烹饪原料,塑造出蝴蝶、燕子、金鱼、孔雀、荷花等艺术形象,使菜肴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造型美,达到色味双绝。

  3、塌

  塌是一种复合性质的烹调技法,开始于地方菜。人们在生活中发现干焦、酥脆的食物放入锅内用水或蒸气加热,使之柔软似绵,其味道和质感则别具一格,此法经演变、定型,即发展成为鲁菜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烹调技法。

  塌因其操作方法和主要调味的不同而分为锅塌、滑塌、松塌、拖塌等。

  锅塌,又叫煎塌,是最原始的塌法。锅塌是将原料加工成扁平状,经初步调味(腌制)后,挂蛋黄糊,温锅加少量底油,将原料两面煎至金黄色,另起油锅加调味烹汤,放入煎好的主料。用慢火煨透收稠汤汁,沥净汤改刀装盘,余汤浇上即可。锅塌菜具有酥软柔嫩,汁浓味鲜,质感醇厚的特点,如锅塌鱼盒等均属此法。

  滑塌,又称油塌。它是将原料改成薄片经过初步调味后,挂蛋清糊(有的不挂糊),下温油锅内滑熟,捞出控净油。另起油锅,加花椒面等调料爆锅,加少许清汤和滑过的原料轻炒后略煨,汤尽淋上香油即出勺装盘。此法在鲁菜中应用甚广,其菜肴特点是椒香、鲜嫩、滑软、光润。塌肉片、油塌里脊等就属滑塌菜肴。

  松塌和香塌的操作方法和锅塌相似,所不同的是松塌和香塌挂蛋泡糊(或发粉糊)。松塌菜肴中,外加松子仁,特点是松糊(或发粉糊)后撒上一层芝麻、炒花生瓣、核桃仁等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醇香配料。其菜肴的特点除松软、鲜嫩外,更有浓郁醇香味。如松塌长生虾扇、香塌芝麻鸡等就别具一格,有浓厚的地方风味。

  拖塌,拖塌和锅塌基本相同。它是用整个形态的原料,挂拍粉拖蛋糊,拖着原料挂糊,并双手持工具托着在温油锅中煎成两面淡黄色,然后在油锅内烹汤调味煨熟。

  知识小百科

  通天鱼翅与乾隆嫁女

  通天鱼翅是山东名菜,且出自孔府。《孔府名馔》中记有白信通天翅子一菜,但回避了此菜之戒。曾有文章称此菜是清代乾隆皇帝嫁妹而产生,实际则是乾隆嫁女,此女是圣贤皇后所生,备受宠爱。这位公主脸上有块黑痣,据相术家说这块黑痣主灾,破灾的惟一办法是下嫁给比王公贵族更显达的人家。经过选择考虑再三,只有衍圣公是最为显达之人,他可在皇宫中御道上行走能带子上朝,与皇帝并行。皇帝到曲阜时,还得向衍圣公的祖先行三跪九叩之大礼。所以,乾隆皇帝第一次来曲阜就说定将女儿下嫁孔府。

  由于当时规定皇族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公规,皇帝就将女儿寄养到中堂于敏中家中,然后由于敏中出面和孔家订婚,以于家的闺女(作为于襄公的第三女)与七十代衍圣公孔宪培结婚。完婚后,皇帝对孔家恩宠倍加,乾隆皇帝还多次带皇后来曲阜,每次驾临,孔宪培和夫人于氏到曲阜南门外迎接。此后,孔府举办宴会时就有命名为通天鱼翅的大菜上席。于夫人死后,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宪给于夫人建有专祠--幕恩堂,兼以感谢皇恩。以后仍将此菜列为幕恩堂之大型酒席菜上席,并流传到社会上,成为山东名菜。

  第五节饮食物语——中国古代食典

  食典是饮食烹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但记载了饮食文化的发展,还揭示了饮食文化的内涵,更是饮食烹饪理论的总结。中国历代都有关于饮食的典籍诞生,记载了原料、调料、食谱、宴席、烹饪技艺、营养、饮食风俗等丰富的内容,以下是颇有影响的饮食典籍:

  一、《齐民要术》

  作者贾思勰,山东益都(今寿光)人,曾任北魏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太守。

  《齐民要术》是一部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最完整的农学着作。它虽属于农书,但内容讲的是:农耕是手段,最终把农产品制造成食品才是目的,才使人民获得资生之术。因此,对《齐民要术》既要从农业科技的角度去研究,又要从饮食烹饪方面去探索。总之,从饮食烹饪的角度看,《齐民要术》堪称我国古代的烹饪百科全书,价值极高。主要表现在:

  第一,《齐民要术》共92篇,其中涉及饮食的内容有25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做菜肴和点心等。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300种。

  第二,《齐民要术》中的食品、菜点制法有着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平。如书中记载由曹操所献的“九酝酒法”,连续投料的酿造方法开创了霉菌深层培养法的先河,可以提高酒的酒精浓度,在我国酿酒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菜肴的烹饪方法多达20多种,有酱、腌、蒸、煮、煎、炸、炙、烩、熘、炒等。特别是炒,这种旺火速成的方法当时已经明确在做菜中应用,意义十分重大。

  第三,《齐民要术》反映了我国广大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如黄河流域的人喜欢吃鱼,沿海地区的人喜欢吃炙蛎,少数民族喜欢吃胡炮肉等等。素食也已独树一帜,在《齐民要术》中专节记述。此外,夏至食粽在长江中下游形成习俗。

  二、《饮膳正要》

  作者忽思慧,曾任元仁宗宫中的饮膳太医,在任职期间结合自己的实践,参阅诸家本草、名医方术、民间饮食,在1330年写出了《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共有三卷:第一卷分养生避忌、妊娠食忌、饮酒避忌、聚珍异馔等六部分;第二部分分诸般汤煎、神仙服食、食疗诸病、食物利害、食物中毒等十一部分;第三部分分米谷品、兽品、鱼品、菜品等七部分。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特点相当明显:

  第一,理论联系实际,广收食疗单方。书中很多均是古人养生食疗方面经验的总结。书中收录了近250种汤饮、面点、菜肴方面的食疗方。如补中益气的“经带面”;治心气惊悸、郁结不乐的“炙养心”等等,实用性很强。

  第二,对民族饮食交融的研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书收录了上百种回、蒙、汉等民族的菜点,如在聚珍异馔中收有春盘面,立春吃春盘原是汉族的习俗。在书中记录了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菜肴。

  第三,为饮食文化积累了重要资料。新疆产的“哈昔泥”、来自西番的“咱夫兰”等,也是在其它书中所罕见的。书中还记载了关于我国烧酒——蒸馏酒,迄今已知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对于研究中国酒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书目录】: 

《饮食文化》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漫谈
《饮食文化》第二章 中国八大菜系漫谈
《饮食文化》第三章 鲁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