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中英:一个大学二级学院是如何进行教育治理的?

 葛平196335 2017-04-30

12月17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三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以“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为主题,全面探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路径,为中国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提供思路,凝聚共识,推进教育改革。搜狐网教育频道作为独家网络合作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全方位网络报道。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石中英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改革和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经验,选择了民主化的机制,包括管理民主、学术自由、教学自主、学生自治,在学部层面上,做到了由各个委员会决策学部各个方面的一些事务。石中英认为,现代大学治理之一就是民主化,大学行政化和学阀现象的存在是根本抑制大学精神的形成和成长。

以下是石中英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三届年会上的演讲:

今天我为各位报告的内容是一个大学二级学院进行教育治理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为什么选择一个学院的治理经验进行分析?因为学院是一个大学的基层映射,大学主要有大学层面的管理层和学院两个层面构成,学院是大学里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合作的主体,所以研究大学治理对学院层面的治理进行研究,我想是大学治理研究的应有之意。

这个学院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09年成立,是北师大按照一级学科的建制来成立的第一个学部。成立学部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原来校内诸多二级学科、二级单位的机构壁垒、学科壁垒,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教育二级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提升教育学科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教育学部现在下面有14个院系所,专业教师240多人,教职员工总共280人,学生有2300多人,专业设置包括五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专业、13个博士专业、一个教育博士专业,还有三个全英文的国际硕士和博士项目。这是整个学部的情况

2011年,我回到学部,回到这样一个二级机构。我请顾明远先生写了部训:崇教爱生,求真育人。教育学部毫无疑问以教育为我们的视野,以服务教育为我们的信仰。教育最关键是学生,为学生服务。

我提出学部的四个核心价值观,要回答我们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学部,一个是安全,我想创建一个安全学部,指的是环境要安全,学部的装修不能用劣质建材装修。心理要安全,在学部里学习和工作,每个人不会受到心理上威胁。言论要安全,任何人不会因为自己言论被秋后算帐,让大家有一个这种发言安全感。

想创建一个平等的学部,学部内部不分年龄、职业、职称、身份,每个人有平等的尊严、机会、权利,大学内部包括学院内部的等级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人资历比较好,有些人头衔比较多,有些人贡献比较大,他们在学部里面讲起话来,可能就会摆老资格,瞧不上这个那个,尤其专业老师对我们学部服务的行政人员态度,原来存在不少问题,我提出来创建一个平等的学部。公正的学部,学部任何利益分配都是公平、公正、分开,我对公正理解不是平均,而是得其所应得。创建支持学部,支持每位学生、教师和员工发展,从青年老师到资深教授,从专业老师到行政管理人员。这些是学部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

践行这些核心价值理念需要机制保障,民主就是这样一个机制,只有民主权力得到保证,只有民主参与比较充分,只有民主监督建立起来以后,一个二级机构才是安全的,只有民主才会带来更加平等的这种学部的文化氛围,只有民主才能够使每个人得其所应得,只有民主才能知道我们该支持谁,我们应该怎么样支持,才能够知道,基层员工发展的需求。我个人看法民主是一种机制,是我们创建一个平等、安全、公正和支持性学部的一个机制。


如何建设民主学部?我和我的同事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

第一,要有民主的目标和理想。

第二,进行民主决策和管理。

第三,进行民主参与和对话。

第四,进行民主评价和监督。

民主目标和理想包括两个层面:


培养目标层面和机构目标层面,培养目标层面,我们认为大学教育要培养公民,具体国情而言,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民主公民,我们要培养是的有专业素养的社会主义民主公民,提出这样的目标,主要是想校正专业教育的偏狭。现在在大学的很多二级学院把培养专业领域里面的创造性人才、拔尖人才,作为它的培养目标来对待。这是对的,但是还是不充分。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根本的任务是造就公民,只不过我们造就的是要有专业素养的公民。如果一个大学的二级机构不是培养专业素质的公民或者学者型公民作为目的,这个机构不是一个民主的机构。

其次,构建民主和教学研究的共同体,这是组织的目标,关于理想的教育学部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学部的一个价值的理想。民主的决策和管理,我们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会议制度进行集体决策,进行集体决策是不容易的。我自己作为学部建设的一把手,经常要克制自己的一种冲动就是我要来拍板,因为讨论集体决策需要时间非常多,有时候需要听各种没有价值的意见,总是要说服自己,既要想建立民主学部,每个人意见不可缺少,发表意见,最后意见本身的价值怎么样是另外一回事情,让不让他发表意见是另外一回事情。要建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建立部务会成员,联席学术机构制度,了解各个学术机构自身发展的一些需要。

学部民主化的建设有哪些成效?或者有哪些好处?我自己反思觉得有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减轻了行政管理的负担,因为各个方面的事务都有各个方面的专门委员会来讨论、决策,所以有关的当事人不会什么事情得找到我这个部长,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决策的结果,也不一定很满意,他们就会找人事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外事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各个委员会的主任接受他们的咨询,向他们做出解释和说明,如果确实工作当中有一些困难和问题,再反馈到部务会,我们来进行研究。所以行政管理负担减轻了。

第二,模糊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界限,民主的概念从政治学的词原来说,意味着轮流管理和被管理,轮流管理和被管理就是每个人可以成为管理者、被管理者。民主学部管理体制的设计,使更多人参与到学部管理事务当中来。最近这几年,参与各种委员,做过各种委员会委员的学部老师占到60%。学校是一个大家管理大家的机构,不再只是少数人管理的二级学院。

第三,增强了师生权力意识、主人翁意识,降低了少数人决策风险。中国人精英决策是不争的社会事实,可是精英的认识、视野、能力总是有局限性,民主管理体制有一个好处,汇聚众人的智慧,让我们一项工作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考虑,对一个工作的后果预测可能就更加准确,所以降低了决策风险,过去几年在学部的重大决策上,我们没有什么大的失误。

第四,提高了政策执行效率,这些决策是大家前期都参与了,政策执行起来,大家对于政策意图非常明确,对于政策的价值明确非常认同,所以在政策执行过程当中比较顺畅。

第五,形成了彼此信任和精诚团结的文化氛围,培育了世界一流教育学科的文化因子。

学部民主化建设也有很多条件,有的不具备,主要反映在下面方面:

第一,学部民主和大学民主德关系,学部是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学部民主化运作很多时候要越出自己事务边界,跟学校职能部处、领导层发生各种关系,很多时候就是如果大学在某一个工作领域里民主化程度不够,学部的民主活力也会受到抑制。

第二,学部层面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边界模糊,大学层面很清楚区分什么行政权力、什么是学术权利,学部层面变得非常模糊。

第三,大学层面民主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民主不仅是一种程序,更是一种品格和能力。很多时候民主品格和能力不够,导致我们民主决策未必是最好的决策。这是我这几年体会最深得一件事情。

第四,绝对的学术权力同样会导致腐败,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学术权力不受约束和监督,同样会导致腐败,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第五,民主原则再处理学术十五中不是万能的,学术事务决策方面,到底权威意见很重要还是民主投票结果更重要,哪个能做出最佳作决策确实要考虑决策的事务性质。

第六,学部建设与一般的政治民主不同,属于教育民主,应该具有教育性。

现代大学治理之一就是民主化,大学行政化和学阀现象的存在是根本抑制大学精神的形成和成长。


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编辑:子俊   来源:搜狐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