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旅游改革发展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智慧旅游519 2017-04-30

    □温星君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广东旅游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当前突出问题,从宏观层面研判影响广东旅游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关系,是统筹谋划广东旅游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归纳起来,主要要处理好十个关系。

    一、处理好珠三角与粤东西北旅游发展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着力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具体到广东旅游而言,珠三角旅游发展快、粤东西北旅游发展慢、全省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正是需要补齐的短板。珠三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善,旅游管理服务水平较高,旅游投融资活动较活跃,旅游经济体量较大,粤东西北则相对后进。但是,粤东西北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积淀丰富,发展意愿强烈,发展势能充足,发展潜力巨大。

    一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粤东西北加快发展,近年更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三大抓手”,力促粤东西北经济提速,进一步缩小了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差距。粤东西北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不断完善。比如,经过高速公路大会战,粤东西北共有9条高速公路与珠三角相连,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喜来登、希尔顿等国际酒店品牌入驻湛江、河源等市,国内连锁酒店品牌也加快在粤东西北的布局,旅游住宿条件不断改善;广百、万达等知名品牌进驻揭阳、湛江等市,旅游购物环境不断优化;粤东西北旅游发展的基础正在夯实,步伐正在加快。

    要实现广东旅游的全面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珠三角与粤东西北旅游发展的关系。广东省内各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不同,旅游资源禀赋不同,旅游消费水平不同,想齐头并进、同步发展是不现实的。珠三角要充分发挥在全省旅游经济格局中的龙头示范作用,挖掘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和科学发展,增强对粤东西北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没有粤东西北旅游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粤东西北要在做好生态涵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发展旅游的主观能动性,改善旅游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树立精品意识,防止价值链的低端锁定,落地一批好项目,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不断缩小与珠三角旅游的差距,形成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新的产业结构空间和总体布局。

    二、处理好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旅游经济并不孤立存在于国民经济中,相反,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影响面广、关联度大的行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是双向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广东表现得更为突出。

    一方面,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背景为广东旅游业解放思想、务实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广东旅游走在前列创造了先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的举办为广东旅游带来了庞大的商务旅游客流,外商的大量引进和制造业的大发展为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饭店业兴起提供了支撑。一定程度上讲,广东旅游业是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直接拉动交通、通讯、餐饮、商业、娱乐等产业发展,尤其是假日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较大。广东商贸活动活跃、外来务工人员多、消费需求层次多,相对于其他省市,假日旅游经济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2015年和2016年春节假期,广东旅游总收入均居全国首位。

    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间同样会形成一种协调、共进的关系。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达100多种,各相关行业与旅游业可以实现政策叠加、技术嫁接、融合发展、市场互利,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也是国家旅游局实施“旅游+”战略的目标。

    总的来说,要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想旅游,从国民经济的宏观视野去谋划旅游业的发展,从不同角度合力共促广东旅游发展。在生产力布局方面,要在谋划全省生产力布局时,综合平衡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预留旅游业发展空间。在规划衔接方面,要在修编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和海洋功能区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的需求,更多地促进相关建设的旅游功能化。在资金方面,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财政专项资金以及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旅游企业和项目。在市场管理方面,要率先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强化治理旅游市场秩序的共同责任,公安、工商、物价、旅游等部门共同加强旅游市场的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在时间供给方面,要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为职工旅游度假创造时间条件。在技术和模式创新方面,要继续发挥广东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优势,勇立潮头,敢为人先,通过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群众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住宿、出行、购物等新经济模式进一步创新,使旅游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探路者和试金石。

    三、处理好经济导向与社会导向的关系

    旅游既是经济产业,也是社会事业,既有经济属性,也有社会属性。近年来广东主要以经济属性作为谋划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点,注重发挥旅游拉动投资、促进消费等经济功能。比如近年印发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大篇幅阐述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旅游新增长点、规范旅游消费市场等内容,而在发挥旅游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发展、丰富文化内涵、提升综合效益等方面的论述相对较少。

    尽管这种现象不光广东独有,但在市场开放程度和成熟程度较高的广东,如果过于侧重旅游发展的经济导向,会导致只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关注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应该及时看到,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要坚持经济导向,做强做大广东旅游产业,繁荣旅游经济,也要时刻牢记旅游业的社会属性和人文关怀,牢固树立“旅游为人人”的观念,坚持旅游发展的经济导向和社会导向相统一,进一步引导旅游业吸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地区发展、传承岭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其中要突出抓好旅游扶贫,通过旅游扶贫系列工作带动贫困落后地区的老百姓增收致富,并且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自尊自强意识,充分体现旅游业的社会效益。

    四、处理好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

    广东的城镇化率居全国之首,珠三角城市群成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粤东西北地级市扩容提质,全省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城乡接合部和远离城市的乡村交通、电力、水务、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较差,发展资金匮乏,土地利用率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滞后,劳动力素质不高,城乡发展差距尚未消除。

    城乡二元结构体现在很多方面和不同层面,同样影响着和存在于广东旅游,呈现出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也就是广东旅游的城乡二元结构。具体表现为:广东的主题公园、大型旅游综合体和高端酒店等项目背靠城市群形成的庞大游客群体,大多布局在城市或周边;旅游形象的塑造大多以城市文化为底色;旅游管理人才集中在城市;商务旅游是广东的重要旅游形式,商务游客天然地选择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广东城市旅游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广东乡村旅游则大体表现出小、弱、散、差、乱的特征。乡村旅游相关的产业政策、专项资金、土地政策支持“弱”;规划“乱”,策划水平低,发展方式粗放;项目布局“散”,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项目规模“小”,层次不高,开发深度不足;产品特色不鲜明,业态单一,同质竞争严重;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高;品牌意识淡薄,文化表现力“差”,尚未形成在全国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可以说,乡村旅游是广东旅游的弱项。

    应该更多地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关系,要看到,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加速可以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流动,改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客源。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民通过旅游经营活动增强现代化意识,吸收现代化观念,转变传统发展方式;促进乡村设施在功能上向城镇靠拢,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城市居民提供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和记住乡愁的载体。

    因此,要围绕广东乡村旅游开展一系列工作。专门制定利好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规划引领,形成一定区域内较统一的乡村特色建筑风貌;研究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土地流转、环境整治、利益协调、证照办理等问题;加大对乡村旅游的财政支持,鼓励资本下乡,鼓励乡贤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培育乡村旅游优势集群,提升乡村旅游的档次和水平,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加强营销推广,树立具有岭南特色的乡村旅游大品牌。

    五、处理好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的关系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追求的是宇宙自然与人类活动互相协调,提醒我们既要改造自然又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圆融共生。广东是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广东也是制造业大省,工业发展给环境带来一定压力。广东的生态系统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有限的自然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发展压力。旅游资源大多在山水之中,旅游开发必然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必须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总的原则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良性运转。

    要树立尊重自然的理念,在不损害生态功能和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旅游项目,决不能以毁坏环境和威胁生态为代价,切不可急功近利、过度消费、竭泽而渔。要做到规划先行,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可承载的旅游项目类型和规模,搞好旅游项目的布局布点;因地制宜优化旅游开发方式,引导旅游项目利用农田、林地、荒坡、滩涂等展示景观,科学设置游览线路;甄别实际用地用海需求,杜绝闲置浪费,集约节约用地用海;科学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和建设项目等人工景观,做到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

    六、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积累了有益的市场经济经验,旅游业是其中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较充分、市场要素较活跃的领域。同时,广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施有度有效的监管,致力打造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政务环境持续得到优化,政府正当干预对市场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和补充作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广东旅游业从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成功模式,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仍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旅游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投资项目管理制度的改革、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支付方式和出游方式的演变,广东旅游市场正在发生活跃的变化,并且很多变化发生在其他省市之前。利弊并生的局面复杂,应对经验不多,对广东政府监管方式和服务水平,特别是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方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顺应这种要求,必须在战略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用好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两手都要抓。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快旅游生产力发展,又要做好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及时调整旅游生产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在战术上及时关注旅游市场的微观经济活动,主动适应主体多元化、投资便利化、市场个性化、方式网络化、出行散客化等一系列新趋势,改革旅游管理制度,调整旅游监管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在具体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

    其中,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理顺公共景区资源管理体制。构建适合广东省情的公共旅游资源经营模式,避免由于主体不明、条块分割造成的管理混乱。二是使规划引领和项目落地两者之间的衔接更紧密。科学布局旅游项目,着力克服旅游规划与具体项目脱节的问题,突出抓好龙头旅游项目的落地。三是创新监管方式。综合监管线上线下旅游业务,探索线上旅游业务涉及的应急管理和投诉办理机制。

    七、处理好项目存量与项目增量的关系

    广东旅游起步早,发展历程长,项目存量大。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309家、星级饭店885家。但是整体上看,很多项目层次不高,“星星”多,“月亮”少。近年来广东旅游项目增量较大,质量也不断提高。2016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143个,总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

    当前广东旅游项目供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庞大的项目存量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项目增量的发展要素和发展空间。以项目增量带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使得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相对缓慢。在广东旅游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应不同阶段的旅游需求,形成了一批早期开发的旅游项目存量。部分项目管理方式粗放、经营者实力弱,开发后劲不足,同质竞争严重,发展状况不太理想,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产能闲置,重新整合现有资源进行再开发的成本也随之升高。这种情况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表现为广东游客“用脚投票”、舍近求远向东南亚等地区走的旅游需求外溢现象。

    广东应分别在旅游项目存量和增量上做文章,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与结构升级调整。一方面,旅游项目存量要改造升级。鼓励存量项目的运营主体引入战略合作、依法购并重组、互惠互利洗牌,增强项目开发能力,腾挪现有资源,复活“僵尸”项目,促进项目内容更新换代,将旅游项目存量做强。另一方面,旅游项目增量要开拓创新。对增量项目要有所甄别、择优而进,开发方案暂不成熟的宁可守住旅游资源也不能“饥不择食”,切实保证开发质量。支持项目增量因应不同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中高端旅游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汇聚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旅游生产要素,提高旅游开发管理水平,将旅游项目增量做优。

    八、处理好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的关系

    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简单认为观光旅游就是初级阶段、休闲度假就是升级产品。两者之间有时互相交融,有时一体两用,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能将两者断然分开。各地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

    广东的名山大川和历史遗存相对于很多省市而言,观光资源少,总体景观价值不高,标志性景观稀缺,发展观光旅游没有太多比较优势。但是,广东有珠三角城市群庞大的休闲度假需求和巨大的消费能力,有温暖的气候条件,也有4114.3千米漫长的海岸线和千姿百态的海岸类型,还有粤北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具备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的市场条件和自然条件。因此,广东应扬长避短,挖掘潜力,以休闲度假为主攻方向。珠三角要因应商务市场、家庭市场和港澳市场的需求,加大高端休闲度假项目的开发强度。粤北山区要加快建设一批既彰显岭南山地风情又符合现代审美、既可亲近自然生态又能享受现代服务的民宿客栈和精品酒店,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粤东、粤西沿海地区要引入具有先进滨海开发理念与经验的投资者,引导滨海休闲度假项目升级换代,打造海岛旅游品牌,提高滨海休闲度假品质。同时,广东应下大力气打造具有标志性、符号性、代表性意义的旅游吸引物,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

    九、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广东的岭南文化源远流长,人文精神内涵丰富,民俗风情多样独特,地方特色浓厚鲜明。越是本土的,越是国际的。发展广东旅游,要十分珍惜和善于利用本土文化的沉淀积累,但也不可夜郎自大、故步自封。当今世界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旅游要素流动日益广泛,信息和技术同步时间逐渐缩短,国际上很多有益经验值得借鉴。如果只关注本土化,不面向国际,就会落后于世界潮流;如果只关注国际化,不立足本土,则会脱离广东省情。因此,要以自信心态面向国际,以国际视野观照本土,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继承和发扬本土文明的优良因子,吸收和借鉴国际文明的先进经验,互相深入交流,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在品牌方面,要培育主题公园、酒店管理等本土品牌,引导本土品牌“走出去”,提高广东旅游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适当引进国际品牌;在资金方面,要调动本土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增强广东旅游资本实力,吸引外来资本参与本土旅游项目的战略投资;在人才方面,要不断增强本土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育研究能力,引入国际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和先进服务理念,逐步提高本土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十、处理好广东旅游与港澳旅游的竞合关系

    广东与港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旅缘相生。深圳与香港相连,珠海与澳门相接,珠三角已形成现代化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都市圈。港澳回归后,粤港澳合作越来越全面、紧密、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粤港澳居民来往十分频繁。在广东入境游客构成中,港澳游客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粤港澳旅游的竞争对手在粤港澳之外,广东旅游与港澳旅游的合作关系远远大于竞争关系,单打独斗不如齐心协力、优势互补。广东旅游积极开拓市场,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符合粤港澳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建的港珠澳大桥直接连通广东、香港和澳门,建成之后香港与珠三角西岸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小,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格局将更加巩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也在加快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粤港澳旅游的交流与合作,力争在国际上形成粤港澳整体旅游形象。

    (作者单位:广东省旅游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