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甲骨文 传承古文化 郭文华全球百城巡展走进北京中山公园

 海涛668 2017-04-30


正值百花争艳的季节,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核心区,在这座具有600年历史、具有国家象征的社稷坛西配殿中、由北京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北京书香继文文化公司、北京中山公园管理处、大连甲骨文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郭文华甲骨文书法精品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让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去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用美的形象来体会中国方块字的演变,以此来洞悉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展现了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和文化。这次书法展精选了郭文华先生的60余幅精品力作展览,一定让您不虚此行。


郭文华,字上谷,号妙法,1964年6月生于河北承德,双硕士学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连市甲骨文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避暑山庄人,现定居大连。


郭文华先生自幼喜爱甲骨文、金文,研究汉字渊源。

甲骨文是指公元前十三世纪,商朝盘庚迁殷至商纣王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中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当时多是占卜用的,涉及到战争、生活、天文、地理、艺术等诸多方面,按汉字构成来说,已经达到基本成熟阶段,具备造字六种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后来汉文字逐渐演变成大篆、小篆、隶书直到今天的汉字。这些大都是在甲骨文基础上演变而来,仅是写法、字形上有所变化,并没有脱离甲骨文文字的真谛,故被公认为是汉字的鼻祖。


“郭文华老师是当代既研究甲骨文又能用书法形式表达出来的最杰出代表”。他以“出精品、出人才,走正路、攀高峰”的劲头努力潜心研究,是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郭文华先生书写的甲骨文,自然大气,一气呵成,力透纸背,纵横万里,内功深厚,出神入化,乃中华神笔、大家风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刀味十足。”他的甲骨文书法作品《政通人和》编入建国60周年大型画册,有长篇论文及十余篇书法艺术研究文章发表于《教育与观察》和《羲之书画报》等刊物;出版有《郭文华书画作品集》;他的多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分别被美国、英国、吉尔吉斯坦、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的政要、博物馆以及收藏家收藏。2012年他的作品被中国集邮出版社选中,印刷出版了6枚甲骨文、金文书法作品邮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