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seyjf 2017-05-01

 

海棠香国的历史文化,年代久远,底蕴深厚,对其文化的打造,各有纷争,汗牛充栋,如今尤甚。然各争者均只道其名,不知其然也。唯吴家之海棠香国,来去所以,终始有然,传之有据,一目了然。

“海棠”一词,朔其历史,最早是在唐德宗贞观年间(785805),贾耽为相著《百花谱》中誉海棠为花中仙花,故“海棠朔源”称此前海棠之名用“奈”概括。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有“椁、奈、厚朴”等记载。据考证“奈”是指中国绵苹果及小果类果属植物。大约二千五百年前的《诗经 卫风 木瓜》记载;“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木桃就是明代王象晋的《二如亭芳谱》中冠名的木瓜海棠或贴梗海棠。

《海棠香国传奇》根据“海棠”一词出现的时间,结合吴家的历史传说,考证从北周到元明清周围各州县区的历史记载资料,恰当地写出了“海棠香国”的传奇色彩,读起来让人有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是一本成功的创作书,我衷心地给予祝贺。

书中对历史颇有考证,并且大胆地对历史的一些存规提出了个人见解。比如宋沈立《海棠谱》中记载的吴公芾和陈子良海棠诗应该比贾耽《百花谱》中所写的海棠更早。因为历代的诗人把吴公芾说成是宋朝的吴芾,而忽视了陈子良的身评,造成误读误解。陈子良(公元?-632年),字不详,吴人。生年不详,卒于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在隋时,任军事统帅杨素记室(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抱,同为太子李建成东宫学士。子良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公元627年,玄武门事件,唐太宗杀了太子李建成。628年,陈子良被贬入蜀,做普州隆县主簿(现吴家)。大约公元631年,吴公芾从江苏游览到蜀,老乡相见分外喜悦,一起参观了吴家花园,写下了《和陈子良海棠四首》。其中第四首“十年栽种满园花,无似兹花艳丽多。已是普中推第一,不须还更问如何。”“十年栽种满园花”与传说的621年左右开始种植海棠花的时间相符,“已是普中推第一”,说的是在普州是当之无愧数第一,这些都恰与吴家的历史传说相符合。公元632年,陈子良由于身居异乡和前途受了打击,极度孤独忧郁,死于任上,葬回老家江苏。与陈子良的身评断定,显然吴公芾不是吴公讳芾或吴府讳芾,何况诗词的标题从来也不这样写,吴公芾与诗人大家们说的吴芾不是一人,因时间相差几百年,同时也证明最早的海棠诗出自隆县(吴家)。

书中对昌州、静南的撤销也颇解迷,根据大足县志记载,公元885年昌州州府从静南迁至大足,一直到1218年王象之父子开始写《舆地纪胜》·(静南志),1221年初稿终成,1227年截稿,1228年出版。此后一直到1279年(祥元二年)南宋皇帝赵昺从杭州坐船逃往福建。在这期间,王力在合川钓鱼城聚集合州、昌州、渝州和御用军四部分军事力量抗击元军,南宋皇帝根本没有精力来进行区划调整,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宋皇帝逃跑后,王力为了合州免遭奸贼屠城的灾难,自缚向奸贼投降,差点被斩杀。后来,在皇帝颁旨保护下做了合州州官,显然他有提出撤销昌州和静南的理由。因此,元朝初期撤销昌州和静南是最大的理论依据。

对中晚唐时期,一些诗人大家到静南写海棠诗也颇有发掘。唐开成五年(840年),贾岛61岁时迁任来普州(四川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时,静南已经从普州分出来82年了。静南的海棠花经过武则天的推荐和移栽京城,再由李隆基的溺爱和宣传,“静南海棠独香实”,“海棠香国”等美誉传遍天下。这时的文学大家贾岛咋到普州,加上在长江县作主薄时,就曾经听过游览过静南观看过海棠花游客们的美好传言,怎么也按捺不了要来静南看看海棠花的冲动情绪,于是毅然来到静南。当他一看到静南如此宏大的海棠花场面,欣然令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海棠》诗。

咸通四年(864),年届知命的薛能以节度副使的身份随恩师李福到了剑南西川道治所成都。薛能到成都后不久,他被国人疯传的昌州海棠香国所迷住了,约了恩师李福一起来到静南,立于长岩领下,放眼灈锦江头,全是艳丽彩霞一遍,立即为之震撼,随即吟出海棠诗七律一首;“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晴来使府低临槛,雨后人家散出墙。闲地细飘浮净藓,短亭深绽隔垂杨。从来看尽诗谁苦,不及欢游与画将。”他和李福商议,弄回很多海棠花树苗回成都种植,海棠花种植好后,和付出辛勤劳作的佣工及府内官衙们痛饮一通,他又吟了一首五律长诗;“酷烈复离披,玄功莫我知。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醉带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计,妍多画半遗。岛苏连水脉,庭绽杂松枝。偶泛因沈砚,闲飘欲乱棋。绕山生玉垒,和郡遍坤维。负赏惭休饮,牵吟分失饥。明年应不见,留此赠巴儿。”以示其功。第二年咸通六年(865)末,薛能摄知嘉州刺史,咸通七年(866),他游览了嘉州各有名的山山水水后,又写了一些诗,闲来无事之时,就将这些专门写海棠的诗整理成了专辑并加注序言,唐薛许昌能海棠诗并序;

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长安,郑谷奔西蜀。他乘舟入蜀,先到川东写了一首江上景色的【东蜀春晚】;“如此浮生更别离,可堪长恸送春归。潼江水上杨花雪,刚逐孤舟缭绕飞。”因为黄巢十二月中旬兵进长安,郑谷逃到川东刚刚进入春天,所以写了刚迎春归,江上雪花绕船飞的景象。到了仲季之春,郑谷到了静南,看到了艳丽娇娆,妩媚多姿,场面宏大,芳香扑鼻的海棠花。欣然令笔写了一首【海棠】;“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后来他到了成都,看到府城中寥寥无几的海棠花,回想起静南娇艳妩媚,场面宏大的海棠花,感到浣花溪上空惆怅,又写了一首《蜀中赏海棠》郑谷;“浓淡方春满蜀乡,半随风雨断莺肠。浣花溪上空惆怅,子美无情为发扬。”他对成都寥寥无几的子美不赞的海棠花,不是随风断肠空惆怅,而是写诗激情为发扬。

书中不仅对历史有深刻的考究,而且词语丰富,行文流畅。特别最后部分对古诗的改词利用,比如,从此玉皇须破例,神仙有分总关情。将李商隐“不关情”改为“总关情”,一字之改妙语顿生,意义也恰到好处。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对以后的创歌创剧都有益处。

吴家是海棠香国故里,也是漢昌同志的故乡,他出生在吴家海棠村骑龙屋基。土地改革后,他们一家就住在海棠堰旁的五台山脚下。儿时的他,在海棠堰旁嬉戏,在海棠村里散步,在吴家镇上求学,故乡无处不留下他的身影和足迹。他去后,虽然身躯没能回到故乡,但能知道家乡人民对他的怀念,能看到今日家乡的辉煌成就,他也会心满意足了。

愿海棠香国故里,我们的家乡——吴家明天更加灿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