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藏山经》中的神

 关心明天 2017-05-01

宫玉海

《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即“五洲山经”,地域包括东、西、南、北、中,乃帝尧时代的世界地理志,作者为大禹,受命考察天下所做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特点;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层次。其中的“神”,都是人所化,本为当地领有者,即所居之主人。但《南山经》中无“神”,说明当时并不发达,乏人文记载。从《西山经》开始,主要是中国的西北部,开始有“神”,一般均有来历,说明文化层积较为古老丰富,谈“神”即从《西山经》开始。

一、     神英招就是仰韶

《西次三经》:

……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水。……实为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北望诸比,……鹰潭之所宅也。东望桓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

槐江之山,就是槐鸿之山,即后之回纥。丘时之水,即额尔齐斯河,流入鄂毕河。英招即仰韶,是黄帝之臣,管理黄帝在当地的实验田。后随黄帝迁于河南,有仰韶村与庙。“四望”是地望,不完全是直接观察到的地方。南望昆仑;西望大泽,即地中海,后稷潜出为国的地方,西方称“后稷垄”。北望美洲;诸比即丘比特,黄帝之臣,封于美洲任土师,也就是“月下老人”之原型。

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

淫水,即叶尼塞河。天神即西方之神,神农家族之人,所以“其状如牛”;“ 其音如勃皇”,不是他的声音像“拨簧”,而是像一个人名:柏皇。伏羲时代,柏皇居西,在下埃及,后被荷鲁斯打败;即上下埃及的统一。“见则其邑有兵”,可能为“战神”波塞冬,所以“其音如勃皇”,即其名字有点像勃皇。

二、     陆吾就是昆吾,肩吾

《西次三经》: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实为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从槐江之山,即新疆边界向西南四百里,即昆仑界。丘,就是洲;西藏古称西洲。陆吾就是老童(陆终)娶鬼方妹所生六子之首,原名肩吾,又称为樊,始居于钓鱼台岛(尖阁群岛)。帝尧前,居西北,有昆吾之山,“其上有铜,其下有锡”,始做青铜器。帝尧时封于金沙江流域,炼“昆吾之美金”,创梵文。“司天之九部”,西方原有九大部落。如“五部伐四部”就是,由昆吾管理。同时,还管理黄帝的实验田——悬圃,高原之青稞麦种植。后迁于瑞士,又迁于非洲,即今刚果;日本语为“こんご”。

三、“神长乘”即常枞、蚕丛——老子之师

《西次三经》昆仑之丘后: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也。……

流沙,指大漠,柴达木大沙漠;其西又有玉山,即和田一带,古人说:“玉出昆岗”,即指这个地方。蠃母之山,也就是雷母之山,所以有“神长乘”,就因为他是雷公,炎帝家族,古羌人之首领。“长乘”,即常枞、蚕丛,居青城山。所以称为“天之九德”,因为他是老子之师,黄帝时“命雷公处方饵”,以疗民疾。黄帝又从师老子,即伯夷父,而有《内经》,和俞附(鱼凫、鱼妇)、彭祖、桐君等皆为名医。古时,“”之地名,就和这位神有关,“青羊”为羌。后来,黄帝之长子帝挚居此,号青阳氏,就是新羌人,非古羌人,要有区别。

四、“”即西方神蓐收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为神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长留之山,即克里木沙漠一带。“白帝少昊”即黄帝之长子帝挚。“”,磈音傀,即少昊之子该,实为蓐收(lu shou);后世所以称西帝少昊,神蓐收,就根据少昊封于西,后居于东,是为白帝;蓐收为该“实能金”,就是能治理西方,西方庚辛金。“员神”,即云神;反景,即“海市蜃楼”。

五、江疑就是封宁、宁封

在阴山之西,有符阳之山,即宁夏一带,在三危之东。“神江疑”是谁?江,古又读鸿(hong);疑,应为凝,无偏旁也通。红凝,即封宁,又记为宁封。黄帝时,“问于宁封,始有彩陶”。封宁为六千五百年前贝丘文化之主人公贝宁(又称为宁禄)的后裔,故善制陶。

六、神耆童即老童、陆终

磈山,西临天山。耆童即老童,也书为陆终。黄帝之孙颛顼,居东北时娶于滕隍氏之女,生老童。为之筑罗通山城,在今柳河东部。后封于西,居磈山。

七、帝江即帝鸿;槐江,即槐鸿、回纥

天山上神为帝江,江古又读鸿,《西次三经》之前又有槐江之山,即后来之回纥所在。

阿尔泰山之东,即槐江之山;其西即帝江之山。阿尔泰山脚下,有轩辕之丘,在清河县;帝鸿氏为古浑沌氏之故地,今吉尔吉斯,即少昊之子蟜极所居。

槐江之山,有“神英招”,即仰韶。为黄帝管理“平圃”,即实验田。后黄帝入主中原,英招也跟着到了河南,故有仰韶村。彩陶文化,又称为仰韶文化。

七、红光是为务光、无皋、无骨

在《西次三经》里,神如此之多,并不奇怪,这和西北为古代伏羲家族聚居之地有关。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山,神蓐收居之。其上……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

泑山,在天山东端之西,应为敦煌一带。蓐收,即少昊之子该,居西,为西方之神。前面说他居住在长留之山,主司反景。这里又说红光“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反映了该已经迁到了更西方,在今波兰,华沙(日语ワルソ )即蓐收。红光即务光,又写为无骨,即无皋,在敦煌一带。

九、熏池就是熏育、荤粥、混夷

《中次三经》:

山之首,曰敖岸之山。……神熏池居之。

熏池,现名神池,在山西西北部,管涔山之东。

熏池,古又读混夷;池,又读seeyi,即熏育。在《大荒东经》中,又有熏民之国,又写作埙民之国,说明此处之居民,也东迁到了美洲。其时应在黄帝时代,“黄帝伐熏育”。

熏育,炎帝末代为穷奇。穷,又读xiong,奇又读yi,根据《西次四经》:“山,其上有兽焉,……名曰穷奇”。《左传》:“共工氏之不才子,以其毁信废忠,崇饰恶言,故天下谓之穷奇。”此穷奇应在邽山一带生活。共工氏即黑龙氏,也就是《旧约》中的哈弗拉,简称“赫拉”,伏羲氏时为黑龙氏,居北。穷奇是共工氏的后代,品质很恶劣;但有的人却认为他并非只有恶行,也有好处。正如对蚩尤的看法,也有不同。原因是不同族人观念的差别。但决不要像电视剧《炎黄二帝》中那样,把末代炎帝时的穷奇,摆到八代前的神农氏时期,更不能把他描写成好善之人。所以说“”是当时在本地的头人,或能人,不是什么超人的东西。

十、神武罗就是巫罗

《中次三经》:

青腰之山,实为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堵,禹父之所化,是多仆累蒲卢。神武罗居之。其状人面而豹文,小腰而白齿,而穿耳以,其鸣如鸣玉。是山也,宜女子。

青腰之山,地在今黄河之北,现桥山一带。密都,就是轩辕黄帝秘密起事的地方。河曲,黄河套一带。驾鸟,即鸵鸟。古时可以拉车,当坐骑。武罗,即巫罗,罗姓之始,十二巫之一,为女神,形象美丽;人面,文身以豹纹,细腰,白牙,耳朵上戴着耳坠。因为这个地方多有萱草,即黄花菜。所以女子宜居。墠堵,“楚”之拼音字,大禹之父伯鯀封于楚,此地为荆楚。

桥山,有黄帝陵,但不是墓葬,而是衣冠冢。史说:“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鼎城,崩焉。其臣左彻,取其衣冠几杖而庙司之。”(见《纲鉴易知录》)左彻,即黄帝之左史仓颉。因为桥山是黄帝起事成功之基地,所以就选了这里建衣冠冢。

曾有史学家庞朴,说桥山之冢,以维修名义挖掘过,里边什么也没有,所以轩辕黄帝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而是一个大革囊、三足龟等,实在不像话!衣冠几杖,年久必腐,没有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自己老祖宗的存在。疑古、非古之流,实为不肖子孙,可以休矣。

十一、泰蓬就是大封、帝鸿

在桥山之东,又东八十里,更有一神,曰泰蓬,居于和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实惟河之九都。是山五曲,九水出焉,合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苍玉。吉神泰蓬居之。”河之九都,即绥德,河神所在。

泰蓬,就是大封,黄帝时,大封居西。“其状如人面虎尾,是好居于山之阳,出入有光;泰蓬神动天地之气也。”其图腾为虎,是西方之神。“河之九都”,河,指河伯,水族。这个地方在今陕北,米脂就是水,绥德就是水都;“九都”就是常以此地为都城。

什么是天地之气?“”就是天地之气,所以地在和山;因此把泰蓬(大封)视为吉神,吉祥之神。 

十二、骄虫为首制蜂蜜之人

《中次六经》:

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面而二首,名曰骄虫,实惟蜂蜜之庐。……

其地在陕西,在伊水、洛水之北;山西之西。但其神为谁,未知其源。“实惟蜂蜜之庐”,说明他是首制蜂蜜之人,但不是两个头,只是纪念他的神像。

十三、天愚或即天虞、天吴

《中次七经》:在河神之东,又有天愚称为水神。天愚或即天虞、天吴。经曰: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

在《海外东经》中,则有天吴,疑天愚已远迁美洲。说:“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共工地,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背青黄。”神又为“兽”像,图腾之状。

 十四、笆围应为伯余

天愚东北,有骄山,其神笆围。笆围,疑为黄帝之臣伯余。《淮南子·氾论训》:“伯余之初作衣也,纟炎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世本》曰:“伯余制衣裳”。笆围,有可能对应网罗形象以记其名。

十五、计蒙不是紫蒙

《中次八经》:

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计蒙,不是紫蒙。紫蒙城在 辽阳东境”;后称为折木城,《大荒东经》:“东方曰折”。浙江,即东江;折木,即东蒙。

此计蒙应为继无氏,即吉普赛人之先;《大荒北经》:“有继无氏。继无氏任姓,无骨子,食气鱼”。无骨就是务光、无皋、吴哥。无骨生继无氏,继无氏又生继无子,即后来的柬埔寨。  

十六、耕父

《中次十一经》:

又东南三百里,曰山。……神耕父处之;常游于清冷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耕父是何许人,暂无线索。但黄帝时,“命荣铸十二钟,协月以和五音,立天时,正人位焉”。耕父是否是荣猨的后人呢?这是可以考虑的。“是知霜鸣”,可能指九钟不全,缺三钟,所以只能报告到九月迎霜期而鸣。也许因为这事与收获有关,是为耕父吧! 

十七、于儿——吾尔——巫礼

《中次十二经》: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手)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夫夫之山在洞庭之山西北一百二十里。于儿,应读吾尔,即十二巫中的巫礼;礼、里,古又读儿、尔。如下里巴人即读夏尔巴人。巫礼为以色列走失的十个家族之一。后到了新疆之西。又有巫真,即于阗、于田;于,读wu巫。

于儿的形象是“人身而手操两蛇”,在古希腊诺萨斯王宫的壁画中就有,可见下图()巫礼之形象见于希腊米诺斯(大禹)王宫壁画。

 

 

《五藏山经》中的神



 

 

 

 

 

20165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