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图说运河之都淮安沿革地理之六--宋

 长弓有心 2017-05-01
 

(六)宋――水患、战乱、人祸下的楚州和山阳易名淮安

 

连载于2008年1月6日《淮海晚报》淮安风情版

 

唐末藩镇之乱,酿成全国第三次大分裂,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楚州(淮安)先后大致隶属“十国”的杨吴(治扬州)、南唐(治南京)和五代的“后周”(治开封)三个王朝,不加细说。

周显德七年(960)正月“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取代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宋初沿用唐朝遗制,在行政地理概念上称为“道”,同时又使用“路”的概念,“道”、“路”混称。后至道三年(997)“始分天下为十五路......六曰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淮南路复分二路”,以扬州所在为淮南东路,楚州属之,终两宋之世。

北宋的楚州仍治山阳,辖有山阳、淮阴、宝应、盐城四县,而盱眙改属泗州,其间先后开沙河、洪泽新河、龟山运河保证了漕运的发展。宋之淮南东路沿袭了五代十国南唐的地域范围,并不全在淮南。如改唐代本属河南道泗州的海州、涟水县来属,且后者已升涟水军,辖有今涟水县和淮阴区东部之境。但今淮阴区大部和泗阳之地其时则属京东东路淮阳军(治下邳)之宿迁县(隋唐称宿预县),不属于楚州所在的淮南东路。

靖康二年(1127)北宋亡于金,同年五月宋钦宗之弟赵构继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之后不久便发生了对两淮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公元1128年,宋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进而掘开黄河,决水由泗入淮。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从阳武决口,从此造成近700年的黄河南犯夺泗入淮史。今日淮安地区境内,尤其是淮北地区,饱受战火和水患的煎熬。

由于北中国的王朝更替,南宋前期对峙于金,后期则对峙于蒙古(元)。绍兴十一年(1141)“绍兴和议”成立,宋金双方以淮水为界,故北宋淮南东路淮北之宿、亳、海、泗诸州归入金版图,涟水军废为县,本属泗州的盱眙县因地在淮水南改隶天长军。至此,涟水属金之山东东路,本属宿迁县的今淮阴区、泗阳县地改属金之山东西路,而楚州则处于南宋的边防重区同时又是金元的骚扰区。

宋宝庆、绍定间,楚州发生李全之乱,焚杀最惨。在南宋朝廷议中“以淮乱相仍,遣帅必毙”,视楚州为凶地,决定弃淮守江。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升宝应县为州,而原有宝应县如故,以原楚州所属的盐城、淮阴、山阳及宝应县隶属于宝应州,并降楚州为淮安军,山阳县改淮安县,后不久复改淮安州,取代了宝应州的地位。至此,真正地名意义上的“淮安”始现。“淮安”之名,后人一般认为系“淮水安澜”之意。这般算来,淮安作为县名的出现至少比淮阴晚了1400余年。

 

 

 

 91.jpg

北宋的楚州

101.jpg

南宋的楚州

 

(六)宋――水患、战乱、人祸下的楚州和山阳易名淮安

 

连载于2008年1月6日《淮海晚报》淮安风情版

 

唐末藩镇之乱,酿成全国第三次大分裂,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楚州(淮安)先后大致隶属“十国”的杨吴(治扬州)、南唐(治南京)和五代的“后周”(治开封)三个王朝,不加细说。

周显德七年(960)正月“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取代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宋初沿用唐朝遗制,在行政地理概念上称为“道”,同时又使用“路”的概念,“道”、“路”混称。后至道三年(997)“始分天下为十五路......六曰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淮南路复分二路”,以扬州所在为淮南东路,楚州属之,终两宋之世。

北宋的楚州仍治山阳,辖有山阳、淮阴、宝应、盐城四县,而盱眙改属泗州,其间先后开沙河、洪泽新河、龟山运河保证了漕运的发展。宋之淮南东路沿袭了五代十国南唐的地域范围,并不全在淮南。如改唐代本属河南道泗州的海州、涟水县来属,且后者已升涟水军,辖有今涟水县和淮阴区东部之境。但今淮阴区大部和泗阳之地其时则属京东东路淮阳军(治下邳)之宿迁县(隋唐称宿预县),不属于楚州所在的淮南东路。

靖康二年(1127)北宋亡于金,同年五月宋钦宗之弟赵构继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之后不久便发生了对两淮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公元1128年,宋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进而掘开黄河,决水由泗入淮。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从阳武决口,从此造成近700年的黄河南犯夺泗入淮史。今日淮安地区境内,尤其是淮北地区,饱受战火和水患的煎熬。

由于北中国的王朝更替,南宋前期对峙于金,后期则对峙于蒙古(元)。绍兴十一年(1141)“绍兴和议”成立,宋金双方以淮水为界,故北宋淮南东路淮北之宿、亳、海、泗诸州归入金版图,涟水军废为县,本属泗州的盱眙县因地在淮水南改隶天长军。至此,涟水属金之山东东路,本属宿迁县的今淮阴区、泗阳县地改属金之山东西路,而楚州则处于南宋的边防重区同时又是金元的骚扰区。

宋宝庆、绍定间,楚州发生李全之乱,焚杀最惨。在南宋朝廷议中“以淮乱相仍,遣帅必毙”,视楚州为凶地,决定弃淮守江。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升宝应县为州,而原有宝应县如故,以原楚州所属的盐城、淮阴、山阳及宝应县隶属于宝应州,并降楚州为淮安军,山阳县改淮安县,后不久复改淮安州,取代了宝应州的地位。至此,真正地名意义上的“淮安”始现。“淮安”之名,后人一般认为系“淮水安澜”之意。这般算来,淮安作为县名的出现至少比淮阴晚了1400余年。

 

 

 

 91.jpg

北宋的楚州

101.jpg

南宋的楚州

 

(六)宋――水患、战乱、人祸下的楚州和山阳易名淮安

 

连载于2008年1月6日《淮海晚报》淮安风情版

 

唐末藩镇之乱,酿成全国第三次大分裂,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楚州(淮安)先后大致隶属“十国”的杨吴(治扬州)、南唐(治南京)和五代的“后周”(治开封)三个王朝,不加细说。

周显德七年(960)正月“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取代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宋初沿用唐朝遗制,在行政地理概念上称为“道”,同时又使用“路”的概念,“道”、“路”混称。后至道三年(997)“始分天下为十五路......六曰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淮南路复分二路”,以扬州所在为淮南东路,楚州属之,终两宋之世。

北宋的楚州仍治山阳,辖有山阳、淮阴、宝应、盐城四县,而盱眙改属泗州,其间先后开沙河、洪泽新河、龟山运河保证了漕运的发展。宋之淮南东路沿袭了五代十国南唐的地域范围,并不全在淮南。如改唐代本属河南道泗州的海州、涟水县来属,且后者已升涟水军,辖有今涟水县和淮阴区东部之境。但今淮阴区大部和泗阳之地其时则属京东东路淮阳军(治下邳)之宿迁县(隋唐称宿预县),不属于楚州所在的淮南东路。

靖康二年(1127)北宋亡于金,同年五月宋钦宗之弟赵构继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之后不久便发生了对两淮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公元1128年,宋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进而掘开黄河,决水由泗入淮。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从阳武决口,从此造成近700年的黄河南犯夺泗入淮史。今日淮安地区境内,尤其是淮北地区,饱受战火和水患的煎熬。

由于北中国的王朝更替,南宋前期对峙于金,后期则对峙于蒙古(元)。绍兴十一年(1141)“绍兴和议”成立,宋金双方以淮水为界,故北宋淮南东路淮北之宿、亳、海、泗诸州归入金版图,涟水军废为县,本属泗州的盱眙县因地在淮水南改隶天长军。至此,涟水属金之山东东路,本属宿迁县的今淮阴区、泗阳县地改属金之山东西路,而楚州则处于南宋的边防重区同时又是金元的骚扰区。

宋宝庆、绍定间,楚州发生李全之乱,焚杀最惨。在南宋朝廷议中“以淮乱相仍,遣帅必毙”,视楚州为凶地,决定弃淮守江。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升宝应县为州,而原有宝应县如故,以原楚州所属的盐城、淮阴、山阳及宝应县隶属于宝应州,并降楚州为淮安军,山阳县改淮安县,后不久复改淮安州,取代了宝应州的地位。至此,真正地名意义上的“淮安”始现。“淮安”之名,后人一般认为系“淮水安澜”之意。这般算来,淮安作为县名的出现至少比淮阴晚了1400余年。

 

 

 

 91.jpg

北宋的楚州

101.jpg

南宋的楚州

 

(六)宋――水患、战乱、人祸下的楚州和山阳易名淮安

 

连载于2008年1月6日《淮海晚报》淮安风情版

 

唐末藩镇之乱,酿成全国第三次大分裂,史称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楚州(淮安)先后大致隶属“十国”的杨吴(治扬州)、南唐(治南京)和五代的“后周”(治开封)三个王朝,不加细说。

周显德七年(960)正月“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取代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宋初沿用唐朝遗制,在行政地理概念上称为“道”,同时又使用“路”的概念,“道”、“路”混称。后至道三年(997)“始分天下为十五路......六曰淮南路......”;“熙宁五年(1072)淮南路复分二路”,以扬州所在为淮南东路,楚州属之,终两宋之世。

北宋的楚州仍治山阳,辖有山阳、淮阴、宝应、盐城四县,而盱眙改属泗州,其间先后开沙河、洪泽新河、龟山运河保证了漕运的发展。宋之淮南东路沿袭了五代十国南唐的地域范围,并不全在淮南。如改唐代本属河南道泗州的海州、涟水县来属,且后者已升涟水军,辖有今涟水县和淮阴区东部之境。但今淮阴区大部和泗阳之地其时则属京东东路淮阳军(治下邳)之宿迁县(隋唐称宿预县),不属于楚州所在的淮南东路。

靖康二年(1127)北宋亡于金,同年五月宋钦宗之弟赵构继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之后不久便发生了对两淮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公元1128年,宋将杜充为阻止金兵南进而掘开黄河,决水由泗入淮。金明昌五年(1194),黄河从阳武决口,从此造成近700年的黄河南犯夺泗入淮史。今日淮安地区境内,尤其是淮北地区,饱受战火和水患的煎熬。

由于北中国的王朝更替,南宋前期对峙于金,后期则对峙于蒙古(元)。绍兴十一年(1141)“绍兴和议”成立,宋金双方以淮水为界,故北宋淮南东路淮北之宿、亳、海、泗诸州归入金版图,涟水军废为县,本属泗州的盱眙县因地在淮水南改隶天长军。至此,涟水属金之山东东路,本属宿迁县的今淮阴区、泗阳县地改属金之山东西路,而楚州则处于南宋的边防重区同时又是金元的骚扰区。

宋宝庆、绍定间,楚州发生李全之乱,焚杀最惨。在南宋朝廷议中“以淮乱相仍,遣帅必毙”,视楚州为凶地,决定弃淮守江。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升宝应县为州,而原有宝应县如故,以原楚州所属的盐城、淮阴、山阳及宝应县隶属于宝应州,并降楚州为淮安军,山阳县改淮安县,后不久复改淮安州,取代了宝应州的地位。至此,真正地名意义上的“淮安”始现。“淮安”之名,后人一般认为系“淮水安澜”之意。这般算来,淮安作为县名的出现至少比淮阴晚了1400余年。

 

 

 

 91.jpg

北宋的楚州

101.jpg

南宋的楚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