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防骗经典案例之--假冒综艺节目免费送大奖
2017-05-01 | 阅:  转:  |  分享 
  
最新经典防骗案例一假冒综艺节目免费送大奖【事件直击】2017年1月6日,新一季《最强大脑》开播,武汉网友徐某在春节期间收到一条手机短信,“
【最-强-大-脑】第四季火热烧脑,收拾夺冠,现抽选您为幸运手机用户,将获得160000元和MacBook—台,点击【一个网址
】,输入[5599]领取属于您的特别惊喜,本活动24小时有效,超时未领取消资格。”徐某说自己平时就爱看综艺节目,看到自己得奖
了欣喜若狂,随即就打开了中奖短信中的链接。他按照要求填写了姓名、电话、地址等收货信息后,系统提示“由于领奖需要备案,请先交纳50
00元的领奖保证金。”他觉得不靠谱,就关闭了网页。两天后,一个自称“法院工作人员”的来电让他慌了神。对方在电话中告知他因填写了
个人信息,已签署了中奖协议,如果再不领奖将被起诉。徐某听到对方是法院的,而且掌握着他的个人信息,就按照对方要求把保证金汇到了指
定账户。“保证金”交完了,还有“个人所得税”,在对方的威逼利诱下,徐某再一次将16万元“奖金”的“个税”3.2万元汇入了对方
的指定账户。接着,对方又声称他因领奖时间过期,须再汇5万元“解冻费”,这时徐某才确定自己上当了。“被骗的3.7万元本是用来装修
新房的,差不多是我半年的收入。这事儿前后都是我一个人承担的,对家里人也不敢说,真的太不是滋味了。”徐某回忆说。【案例分析】这是
一起典型的综艺节目中奖欺诈案例,在节目热播期间,大众舆论维持在制高点,不法分子紧跟实时热点行骗,使得受害人的距离感消失,疑惑感
减弱,为行骗造就契机。短信内容以丰厚的奖金、奖品吸引受害人,受利益驱动,受害人防范意识削弱,侥幸地以为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发生了。
当受害人填写信息后看到要付费而关闭了网页,不法分子就谎称法院,接连给被害人打电话,恐吓其不领奖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令其害怕而
去汇款。【骗术延伸----中奖欺诈】不仅仅是《最强大脑》,像《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歌手》等热门的电视综艺节目都是被仿冒
的热门对象,只要出一个收视率高的综艺节目或真人秀,下一秒就被骗子拿来做文章了。除了电视综艺节目外,网络平台的热播节目、大型电
商网站、知名品牌也是骗子非常喜欢仿冒的对象,像淘宝、天猫、京东、腾讯、微信等就经常被骗子冒充,发送诈骗信息谎称用户在周年庆或官
方活动中被抽中大奖,诱骗用户点击免费领奖链接。除了在诈骗短信中发送网址诱骗用户领奖外,骗子也经常在短信中留下“官方”咨询电话,
当用户主动致电时,不法分子就直接诱导其汇款。而所谓的“领奖网站”上,可以看到“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将被视为自动放弃
违约,系统将自动把您所填写的资料提交到您当地的法院起诉,要求违约用户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承担赔偿违约金10万元”这样的声明。【
防骗支招】1、99.9%的中奖信息都是虚假的各卫视、商家都已严正声明过,从未举办过这类抽奖活动,更不会以短信方式通知中奖情况,因
此收到中奖信息请直接忽略。2、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消息不确定信息可靠性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官网、官方客服号码)核实,切不可根据中奖信
息中的电话和网址进行求证。3、需要付钱的中奖都是骗人的正规的抽奖,不会要求用户提前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等任何费用,遇到先交
钱再领奖的都是骗子无疑。4、高额奖金都是骗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三条规定,“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
因此奖金高达十几万的,直接举报吧。5、起诉是恐吓手段没有不领奖就传票的强盗逻辑,骗子声称的起诉都是幌子,不要被莫须有的威胁和恐吓所牵制。松强乐购出品
献花(0)
+1
(本文系松强jfyq15b...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