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卢多维科 | 达芬奇为他的女人画了三幅绝世杰作

 RK588 2017-05-01
2017-04-25 张志雄 少年常春藤

人们一直在探究蒙娜丽莎的原型是谁。有一种说法是德国艺术史学家索斯特在研究多年后提出来的。他宣称,《蒙娜丽莎》的原型其实就是意大利的传奇女子斯福尔扎。斯福尔扎是米兰公爵的私生女。


这种说法被大多数学者否定了。想必索斯特之所以提出这种说法,是因为达·芬奇受到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赞助,来到斯福尔扎城堡,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特别是达·芬奇为他的赞助人卢多维科的妻子和两个情人创作了三幅不朽的作品。




 




圭恰迪尼(Francesco Guicciardini)在其名著《意大利史》中就认定卢多维科是为了一己私利,1494年将法国的查理八世(Charles VIII l’Affable)引入意大利,给意大利带来无法平复的灾难。


1492年4月,44岁的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成员、伟大的洛伦佐(Lorenzo de’ Medici)去世,意大利力量均势被打破。在此之前,为了对抗威尼斯的威胁,米兰、那不勒斯与佛罗伦萨结成同盟。虽然米兰的卢多维科与那不勒斯的国王费尔迪南德互不信任,可在伟大的洛伦佐的调停下,他们倒也相安无事。



接着,教皇也死了,新的教皇就是无耻之至的亚历山大六世(Alexander VI)。卢多维科建议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的领导人应该一起出现在教皇的面前,显得他们很团结。如果是伟大的洛伦佐,当然会从善如流。可他的儿子皮埃罗少不更事,表面没有异议,私下却觉得自己要与众不同,最后还是否决了这个建议。


卢多维科不仅觉得自己没面子,而且怀疑那不勒斯也与佛罗伦萨一起反对他。


卢多维科的心结来自于他的侄子伽利佐。伽利佐的妻子伊莎贝拉是那不勒斯王子阿尔丰索的女儿,她是一位有魄力的年轻女人,“不断地煽动她的祖父和父亲说,即使他们对眼前她和她丈夫处于这样一种地位的耻辱无动于衷,至少也应为他们与他们的孩子共同处于其中的生命危险所触动。”


伊莎贝拉的祖父费尔迪南德老谋深算,极力掩饰他对卢多维科的厌恶,可阿尔丰索性格开放,毫无顾忌地对卢多维科发出威胁和咒骂。


最使卢多维科害怕的是“他知道米兰公国的所有人都厌恶他的名字,这既是因为他向他们征收了许多苛捐杂税,又因为这个公国的每一个人都同情合法的君主乔凡·伽利佐。”


 


卢多维科先是跑去与教皇和威尼斯结盟,然后鼓励法国国王查理越过阿尔卑斯山,向那不勒斯进攻。查理果然照办,一路上扫平了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但最后遭到了全意大利的反击,包括卢多维科也背叛了查理,他们联合西班牙,1495年合力将查理国王赶出意大利。可是,正如圭恰迪尼所言,查理给意大利带来“无数灾难、可怕的事件和几乎所有事情中灾变的祸种,他的侵略不仅仅是政体的变化、诸王国的颠覆、农村的破坏和荒芜、城市中的屠杀、残酷的凶杀的起源,而且是新习惯、新风俗的起源,是新的和血腥的战法的起源,是直到那时还不为人所知的疾病(梅毒)的起源。意大利的和平与和谐的工具被抛弃和毁坏到这种地步,以致从那时起,人们再也无法将其重新复原,这也是其他国家和野蛮的军队能够毁坏并恶劣地蹂躏践踏她的根本原因”。


 


文艺复兴时代的政治人物的身上往往集中了人性的丑恶与美好。卢多维科同时也让米兰出现了极为灿烂的文化繁荣,尽管时间并不长久。


卢多维科竭力模仿伟大的洛伦佐,广收文化艺术的人才,收买人心。要让人觉得自己是完美的统治者,首先要重视文学、科学和美术的发展。“一切的政治宣传都比不上建造一座华丽的宫殿或订制出自名师之手的雕塑或壁画来得有效。”“卢多维科从洛伦佐身上汲取生活的灵感,接收了一位又一位曾服务于美第奇家族的顾问和艺术家。他更大胆地计划在洛伦佐去世之后收购他所收藏的稀世珍宝,尤其是凹雕作品和宝石。”(《列奥纳多·达·芬奇》,欧仁·明茨)


但有一位洛伦佐不曾重视,却为卢多维科激赏的大家——达·芬奇。



1482年,洛伦佐派达·芬奇给卢多维科送去一把七弦琴,因为达·芬奇擅长此种乐器。达·芬奇在佛罗伦萨怀才不遇,只能向卢多维科写自荐信,表示自己会设计可移动的桥梁、密闭式的走道和梯子、攻城器械、可以让敌人“心惊肉跳、六神无主”的迫击炮、舰船、坚不可摧的蓬盖战车、石弓、投石机,“以及各种功效奇佳的器械”。最后达·芬奇写道:“在和平时代,我自信我能提供建筑方面的服务,无论是公共建筑或是私人建筑,皆能令您满意,绝不逊于任何人。雕塑方面,无论是以大理石、青铜还是黏土为材料,鄙人都很在行,也能画出任何东西、任何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宫廷艺术》,艾里森·科尔)。


达·芬奇在米兰宫廷简直是如鱼得水,他多才多艺,会即兴创作和演奏音乐,会说笑话,出数学难题,设计令人惊异的器械,还为在斯福尔扎城堡上演的戏剧设计舞台布景。


今天,在斯福尔扎城堡阿赛大厅(北塔大厅)的穹顶和东北墙面有达·芬奇绘制的《枝条交错的果树及单色树根和岩石》壁画,很少为人提及的理由是实在看不清,必须通过底下的电视屏幕才能大概猜出个头绪。



这幅蛋彩壁画在1890年代重见天日,1901-1902年被粗暴地修复,1950年代再次修复,才让它恢复了一定的面目。据说是“18棵桑树的树枝绕成复杂的图案,类似中国结或编织篮子的柳枝,这些桑树从岩石的缝隙冒出,树上结有一小串一小串的红果实,纠缠的树枝围绕在窗户四周,继续往上伸展,直达拱顶。”(科尔)


 


1490年1月17日,卢多维科公爵和费拉拉公主比阿特丽斯举行婚礼,达·芬奇创作了《精彩的战马》——身覆黄金鳞甲,艺术家还在黄金表面涂上颜料,仿佛孔雀的眼睛。达·芬奇解释说,孔雀装饰象征着“源于尽忠者的高尚之美”。


卢多维科此时已经36岁,在此之前,他流连于风流韵事中,他的第一位情妇很难确定,第二位情人是米兰贵族出身的加莱拉尼。明茨介绍,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能流利地读写拉丁语和意大利语,她也是诗人,曾好几次在神学家和哲学家面前作严肃的演讲。加莱拉尼做卢多维科的情人最晚始于1481年,当时,卢多维科把一处房产送给了她。1491年,卢多维科再送她一座宏大的宫殿。1491年5月,加莱拉尼生下了一个男孩。


现藏于波兰克拉科夫嘉尔托里斯博物馆的《抱银貂的女子》(1488-1490年),主人公就是加莱拉尼。年轻时看到达·芬奇这幅杰作时,还不知道她是卢多维科的情人,就认为她是达·芬奇笔下最美的女子。我一直抱有愿望,去波兰克拉科夫去看一眼这位绝色美人。她当时才17岁,纯真妩媚兼而有之,她修长的手臂抚摸的银貂很特别,其纯白色的皮毛代表纯洁,希腊人将银貂称为“gale”,可以联想到加莱拉尼(Gallerani)。



虽然比阿特丽斯开始时对丈夫与加莱拉尼的关系并不在意,但不久开始心生嫉妒。1492年2月,她宣称加莱拉尼如果被允许穿金丝线的礼服,她就不再穿同样的衣服。最后,卢多维科只能让加莱拉尼下嫁一位伯爵。


她的新家后来成了卡尔马里奥拉宫,如今是短笛剧院(Piccolo Teatro)。加莱拉尼怀念往日的宫廷生活,于是在家里复制,当时如达·芬奇和作家马代奥·班戴洛(Matteo Bandello)都参加她的聚会,班戴洛还为她创作了小说。1536年,她才去世。


比阿特丽丝年仅5岁时就与卢多维科订婚,嫁给他时才15岁。她是个很会欢乐享受的人,把米兰宫廷变成了音乐和艺术的乐园。但她在政治上有不成熟的一面,羞辱伽利佐的妻子伊莎贝拉,结果引起伊莎贝拉娘家的反弹,最后卢多维科引狼入室,酿成意大利的灾难。在此期间,伽利佐突然死去,虽然米兰传出的消息是荒淫无度造成的,但整个意大利都认为是他的叔叔卢多维科毒死了侄子。


伽利佐病入膏肓时,法国国王查理正好路经米兰,就去看望他,由于卢多维科在场,查理也不便说什么。伊莎贝拉当着每一位在场的人的面可怜地跪在法国国王的脚下,泪如雨下地乞求他可怜她的父亲。但查理国王也无能为力,他需要卢多维科的支持。

卢多维科做了真正的公爵,他将伽利佐送到了法国国王的身边。感到危险的伊莎贝拉去了一个很小的公国巴里,做了深受人民喜欢的领导者。后来她把女儿嫁给了一位波兰王子,让女儿圆了自己的王妃梦。


比阿特丽丝的父亲费拉拉公爵也鼓励女婿与法国国王结盟,因为他非常想夺回十年前在与威尼斯的战争中失去的一块土地,他认为收复这块土地的唯一办法是使意大利全面动乱。还有人认为,费拉拉公爵假装与卢多维科有着很深的友谊,他还是在私下憎恶女婿。因为卢多维科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岳父的利益,与威尼斯媾和。所以费拉拉公爵可能试图以奉送给女婿致命的规劝来报复他。


 


米兰安布罗西亚纳绘画馆(Pinacoteca Ambrosiana)中有一幅女子肖像《戴珍珠头饰的夫人》,很是有名。捐赠给绘画馆的主教博罗梅奥将这幅画描述为:“来自中世纪的米兰公爵夫人的肖像画,出自于列奥纳多(达·芬奇)之手。”也就是说,肖像的主人公是比阿特丽丝。但现在对这幅画的作者归属产生疑问,有人认为是达·芬奇的追随者安布罗吉奥,还有人认为是出自15世纪末一位不知名的艺术家之手。



至于主人公,也有争议,她可能是伽利佐的夫人伊莎贝拉、卢多维科的女儿乔瓦纳和卢多维科的情人加莱拉尼等女子。


米兰布雷拉美术馆(Pinacoteca di Brera)中有一幅作品《帕拉·斯福尔扎的大师》(1494年)可以看到卢多维科与妻子的“合影”。



在这件圣体装饰屏中,公爵和他的家人跪在圣母玛利亚的前面,直挺着上身。明茨描述他“身材高大,有着类似东方人的面部轮廓、高挺的鼻子和稍短的下巴,整个面部具有非凡的可塑性,令人印象深刻”。他黝黑的皮肤尤其引人注目,这让他得到了“摩尔人”的绰号。卢多维科颇为自豪,把桑树作为自己的纹章(桑树的意大利语与摩尔人同音)。


右侧跪着的女子当然是比阿特丽丝,她显得严肃苍老,也许是宗教虔诚的要求吧。卢多维科身旁的儿童就是他和情人加莱拉尼的儿子切萨雷。 


1496年,比阿特丽丝怀上二胎后,卢多维科又找了新情人克里维利。对于卢浮宫中的达·芬奇作品《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1490-1495年)有一种说法,说画的就是克里维利。我不是很喜欢这女子的神态,太紧张,或者说警觉地看着我们。达·芬奇画的大多数女子颇有风姿,但她的身上却缺少这种感觉。



1497年1月2日,产下第三胎却是死胎的比阿特丽丝在产后去世,卢多维科悲痛欲绝。


他曾雇佣最好的建筑师重建了才竣工10年的圣玛利亚感恩教堂,添加了圆屋顶装饰,让这座红砖建筑成为意大利最美丽的教堂。他将妻子安葬在教堂内,并让雕刻家索拉里建造了一座用于日后和妻子合葬的坟墓。可他没有如愿。


1498年,法王路易十二(Louis XII)继位,立志报复背信弃义的卢多维科。1499年8月31日随着法王逐渐接近米兰,卢多维科把两个儿子送到德国,自己将大量金银财宝运到外甥马克西米利安皇帝(Maximilian I)的国土,然后逃到神圣罗马帝国。他还不罢休,企图煽动土耳其人来对付路易十二和威尼斯的联军。



由于外族统治导致米兰人怨声载道,数月后,1500年2月4日卢多维科凯旋而归。但法军卷土重来,卢多维科发不出军饷,导致瑞士雇佣军叛变,将他交给了法国人。最后的8年中,他先是被关在城堡中,最后几年,路易十二下令把他下到地牢,甚至不让他使用纸和笔,1508年5月,57岁的卢多维科死在狱中。


地牢的墙壁只是裸露的岩石,地板则是土块,据说,卢多维科在里面唯一的消遣就是在墙壁上涂鸦,“这也许是他曾经作为列奥纳多和布拉曼特的伟大艺术赞助人的最后一丝回忆。”





 阅读原文购买《走,意大利看画去》(伍),领略更多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