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岐名医张文焕先生治疗小儿腹痛经验分享

 依然追逐 2017-05-01

点击关注:中医育儿头条号

最放心、便捷的中医育儿指南 儿童健康资讯的最佳专业平台

腹痛作为小儿常见脾胃系疾病证候,可见于任何年龄和季节。其疼痛部位主要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及耻骨以上,此当与胃脘痛鉴别,胃脘痛的疼痛部位专指心下胃脘部。其病机关键是脾胃肠腑气滞,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西岐名医张文焕先生治疗小儿腹痛经验分享

张文焕先生治疗小儿腹痛攻补兼施,祛邪与健脾并用,补气与行气并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注意固护脾胃,用药方简力专效显,用药均较平缓,祛邪的同时更加注意扶正,以达祛邪不伤正之效。他强调要始终固护正用,药量上遵循中药常规用量,且剂量相对固定。

张先生治疗小儿腹痛的一些经验及组方用药特点,现分类介绍如下。

1 、感受外邪

由于缺乏适当的护理,使风寒之气有机可趁,又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夹湿夹痰化热化火,或因过食生冷,邪气直中。风邪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常携诸邪气相兼为病,且病位波及甚广,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寒性凝滞,主收引,感之则气机收敛,经脉拘急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痛,表现为发热恶寒,痛处拒按,得温痛减,遇寒则痛剧,或伴有便溏腹泻,面色发白或发青,寒重者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若入里化热,则会出现咽干口燥,大便偏干,舌质红苔黄等;若遇暑天夹湿邪,则会有呕吐、泄泻、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等表现。

治疗:

健脾燥湿理气,暖胃止痛,解表截疟。处以加味平胃散《医宗金鉴》或柴葛平胃散《症因脉治》加味。呕吐者加半夏散寒止呕; 泄泻者加肉豆蔻祛寒止泻;腹胀者加砂仁、枳壳理气消胀;有疳热、湿热者加胡黄连、银柴胡清热除疳。若有暑湿者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或加香薷散。

病案举例:

案1:

患某,女性,12 岁,以消化不良、发热、腹疼为主要表现就诊,伴口臭,大便黏滞,查体:体温38.2℃,上腹部疼痛拒按,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滑,处加味平胃散加减,处方如下:苍术6 g,陈皮6 g,厚朴6 g,大腹皮9 g,沙参9 g,香附9 g,枳壳6 g,砂仁5 g,神曲4 g,山楂9 g,麦芽6 g,鸡内金9 g,胡黄连5 g,龙胆草5 g,甘草3 g,大枣5 个。

按:《医宗金鉴》中用加味平胃散化积消滞,治疗小儿饮食失节,积滞内停,腹部胀满,大便不畅。本病患儿腹痛拒按、舌苔黄腻、大便黏滞,均为饮食不当,伤于脾胃,运化失调,饮食积滞所致,食积于腹部肠胃之处,通导功能受阻,故而内热自生。用加味平胃散健脾消积,肺与大肠相表里,积去,大肠得通,发热自除,并加以胡黄连除食积疳热,龙胆草入肝胆经,清热利湿。

张先生治疗消化不良发热均以健脾助运化积除滞为宗旨,釜底抽薪,其热自除,又固护了小儿脏腑虚弱之本。

案2:

患某,男性,9 岁,肚疼,呕吐,呕吐物酸臭,夹杂不消化食物,查:舌红苔白腻,脉濡数。予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6 g,法半夏6 g,紫苏6 g,槟榔6 g,使君子9 g,柴胡9 g,黄芩6 g,葛根9 g,苍术6 g,陈皮6 g,香附6 g,枳壳6 g,神曲9 g,紫豆蔻3 g,生姜3 g,生甘草3 g。

按:患儿于夏月发病就诊,天气本炎热,小儿易贪生冷,脾与长夏之气相通应,长夏又多暑湿,湿为阴邪,性黏滞,易困脾,阻碍其发挥运化食物、水湿的功能,故而呕吐不消化食物,舌苔白腻,脉濡数;暑为热邪,与湿邪合而为病,胶着难除,郁热自生,下焦污浊之气受热熏蒸,不降反升,脘腹痞胀、纳呆呕恶避之不及,故见腹痛,呕吐物酸臭。故而选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外除表邪,内理气化湿和中,用诸芳香化湿之药燥湿除满,辟秽化浊,降逆止呕。


2、 食积气滞腹痛

小儿脾胃发育未趋成熟,运化力弱,乳食不知节,故易伤于食。如护理不当,饥饱失常,伤于脾胃;过食辛辣香燥、油腻厚味,滋腻碍胃,阻滞气血运行,聚湿生热,肠中缺津少液,致燥热闭结,传导失常而腹痛;又因小儿精神情志发育不完善, 相对脆弱, 情志易于波动,所愿不得,所欲不遂,均会造成脏腑气机紊乱,强进乳食、多食即卧或误食不洁之物,致乳食停滞,气机壅塞,痞满腹胀腹痛。

治疗:

消食导滞,行气止痛。处以香砂平胃散《医宗金鉴》或保和丸加味。食积蕴郁化热,大便秘结不通,或泻下不畅者加大黄、黄芩、黄连清热通腑,荡涤肠胃之积热;饮食不洁,虫积腹痛或积滞泻痢者加槟榔、使君子杀虫消积截疟; 情志不畅, 气机壅滞胀痛者加香附、枳壳、厚朴、木香、莱菔子等行气导滞止痛。

病案举例:

罗某,女性,5 岁,腹痛,哭闹不止,大便偏稀,日3~5 次,夹杂不消化食物,有矢气,臭秽,查:舌

尖红,苔黄腻,脉弦数。予香砂平胃散:苍术5 g,陈皮5 g,厚朴5 g,香附9 g,枳壳6 g,砂仁5 g,神曲6 g,山楂6 g,槟榔6 g,麦芽3 g,牵牛子5 g,桑白皮6 g,杏仁6 g,柴胡6 g,黄芩5 g,紫苏5 g,生甘草3 g,木香3 g。

按:《医宗金鉴》香砂平胃散原方即专用于小儿伤食腹痛。患儿哭闹不止,情绪易激惹,泄泻,矢气,脉弦数,均为肝气郁滞,横犯脾土之证;腹痛,苔黄腻,大便臭秽,夹杂不消化食物,为气机不畅,宿食停于腹中化热,热迫大肠所致。本病选此方亦用其行气消食导滞之功,加以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桑白皮、杏仁入肺经,止咳平喘,表里经同治,紫苏解表宽中,木香、香附疏肝行气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3 脾胃虚弱

素体脾气亏虚, 气血化生无源, 脏腑经脉失于濡养,气血运行缺乏动力,停滞不前,即所谓不荣则痛,表现为隐痛、疼痛部位喜揉喜按;脾气虚弱,其运化水湿能力减弱,水湿停聚于腹部,又阻滞气机,是为病理产物成为新的致病因素,疼痛特点为闷痛;素脾阳虚弱,脏腑虚冷,或寒湿内停,阳气虚损,不能发挥温煦作用,阴寒内盛,腹部绵绵作痛、冷痛。此外,脾虚均会导致运化乏力,饮食易于积滞,常伴有食积之弊。

治疗:

健脾消食,理气和胃。常以健脾丸(《证治准绳》)或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加减。此两方均有

消食化积的作用,也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消补兼施,不伤正气,若患儿以脾虚表现明显,予健脾丸,以补气健脾为主;若以食积表现明显,予枳实消痞丸,以理气消积为要。若阳虚寒湿明显,加以砂仁温脾化湿,丁香、沉香温中降逆。

病案举例:

案1:

患某,女性,1 岁,腹痛腹泻,泻下不消化食物,无酸臭之味,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予健脾丸:党参5 g,白术5 g,茯苓5 g,苍术5 g,陈皮5 g,山药6 g,莲子6 g,柯子5 g,车前子3 g,白芍6 g,滑石6 g,神曲5 g,焦山楂5 g,生草3 g,木香2 g,大枣3个,葛根6 g。

按:本案患儿腹痛腹泻,脾虚症状显著,其年仅1 岁,脏腑形气未充,选用《证治准绳》中健脾丸(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消食和胃,健脾止泻,攻补兼施,以补为主,固护娇嫩之脏腑,加诃子涩肠止泻,葛根升阳止泻,车前子利湿止泻,利小便以实大便。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热,热迫大肠所致。本病选此方亦用其行气消食导滞之功,加以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桑白皮、杏仁入肺经,止咳平喘,表里经同治,紫苏解表宽中,木香、香附疏肝行气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友情提示: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中医方剂”App,获得更多中医育儿知识,药膳食疗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