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君:中考前作文评讲课实录

 田园小花 2017-05-01



在刀尖上的一次舞蹈

—— 一堂感动了大家的初三后期作文评讲课实录

                        重庆外国语学校  王君

 

 【写在这次公开课前】

 

称这次公开课为“刀尖上的一次舞蹈”,原因有二:

一是这段日子正是公开课遭受“诟病”的多事之秋,大大小小的语文报刊们似乎正联合起来炮轰“公开课”。青年教师“一课成名”自然早被抨击得一无是处,甚至连教学大师们的“示范课”、“研究课”等等也正遭受质疑。但中国的现实向来如此,不管理论无何肆无忌惮漫天飞舞,老百姓还得过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就像中国的校园,虽然无数血气方刚的“改革者”们哇啦哇啦叫嚷着在西方发达国家根本没有“公开课”一说,但中国的校长们是不会搭理这些前卫喧嚣的时髦理论的。我敢说,公开课、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绝不会淡出中国校园,这是理论不能支配而必须靠国情来决定的中国教育的现实需求。

这不是我今天想着重阐述的问题。我只是想说,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接受公开课的任务,无论如何有点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样有点儿步履蹒跚。我自己还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不顾世俗评判的潇洒之人,我必须在“公开课”和“常规课”之间找到一条“中庸之道”。要让听课老师觉得这不过就是一堂人人看了之后都可以“卡拉OK”一下的家常课,还要让人没有白跑一趟确有收获的幸运之感。我一直对某些血气方刚者对公开课彻底家常化的说法不以为然。他们总是自作高深地轻易地否定上课者上穷碧落下黄泉钻研出来的文本解读或者教学技巧,甚至把这一切的探索和尝试一味归之于“作秀”或者“花哨”。其实,中国的课堂不是太“花哨”了,而是太沉寂了。你到广大普通中学的教学现场去看一看,如果被专家们批判的“花哨”能多个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或者学生投我们语文课堂的赞成票就会多个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公开课本就是课堂研究的一种高级手段,其目的就是要抛砖引玉,就是要超越创新,就是要打磨新人,就是要提醇成果。不管是文本解读,还是教学技艺,公开课的追求都应该在常规课之上,唯有如此,才会激活常规课,才会产生对常规课的引领实效。

这些问题对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恐怕只是常识,但是为什么却成了某些“专家”们肆意瞄准的靶子呢。就现在的舆论导向来看,一线教师会更加缩手缩脚不知所从。

我也有点儿不知所从。但必须在刀尖上跳舞。我渴望我的公开课结束后,老师们专家们会说:这是一堂很本真的课,但是很有创意。可看、可学、可赏。

我知道这很难,但我别无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在我接受这堂公开课的任务的时候,我所任教的班级已经在作中考的最后二十天的冲刺了。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几乎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无法超脱于考试的压力之外。因为超脱意味着不负责任缺乏奋斗精神,这就是中国家长认的死理。题海无涯,回头无岸,深谙中国教育的人都会知道这段时间毕业班的课堂上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都是些什么。我敢说,这一定是整个初中或者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视野最狭窄、语文感觉最麻木、语文追求最功利的时候。这个阶段呈现的公开课的真实状态似乎应该是高呼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阴霾的天空下把应试的舞跳得更娴熟和更投入。

但这不是我的追求。我希望我的这堂应试作文课最后能进入这样一种境界:尽管这节课起点是如何感动判卷老师,终点却必须要落于作文的本质。起于“考试”而最后跳出“考试”,要积极地诱导学生去思考打动人心与体现作文本质的必然联系。

我不敢说能力的培养、心性的熏陶和应试的训练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但业内人也知道,这其中巨大的落差足以堵塞语文的魅力之泉。

但我别无选择。

 我必须要上这样一堂课:既是公开课,又是家常课;既是应试训练课,又是情感激发课。

于是,就有了这次在刀尖上的舞蹈。

好与不好,也就任人评说了去吧。

 

 

【课堂实录】

上课之前,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作文,用什么打动“我”的心。

师生问好之后开讲。我没有导语,只是告诉大家,这堂课我们继续评讲第三次月考的试卷。昨天讲了阅读和基础,今天说说作文。还有二十多天大家就要写初中三年的真正“压轴之作”了,这堂课,就算给大家加加油。

这次月考年级的全部作文都是我批改的。我让大家猜猜我改作文时候的心情。大家都笑起来了,有人说是“郁闷”,有人说是“痛苦”,还有人说是“伤心”等等。这是实话。我一直就在教室里改作文,他们都看到了我的愁眉不展长吁短叹。对了,我说,老师确实感觉很压抑,因为全年级六百多份作文卷子,能够打动我的心的很少,我边说边在黑板上的“打动我的心”几个字上打上了着重符号。作文不能打动评卷老师的心,这直接后果是什么?听课的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笑了,几个孩子在下边调皮:“那自然是得不到好分数哟!”对!我严肃却又戏谑地说,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作文如何打动人心的问题。

初三的课总是比较沉闷的。但开头的这段对话让教室里的气氛轻松起来了,我看到了几个课间一直都在睡觉的几个孩子终于抬起了头。

那我们现在做第一件事情,我说,大伙儿来评价评价这次月考的作文题目,看它是不是一个能够写出“打动人心”的作文的题目。

我把作文题目板书在了黑板上:生活,需要             

我请第一组的同学挨着秩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示他们不用举手。几个同学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写的题目,选材很宽泛,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写的。蒲涛的分析最精彩,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并从这个角度对命题的灵动和平和进行了表扬。杨之默的发言比较罗嗦,我认真地倾听,然后提醒她用一句话为自己的发言作结。她犹豫了老半天,才终于说出来了。我表扬她说:“你的这最后一句话抵得上你前面说的十句话。”她腼腆地笑了,大家都笑了。

然后我作结,我说,大家的评价很客观,这就是一个万金油似的题目(大家又笑),这是一个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题目,就是一个要送分送到各位同学手中的题目。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题目,却让我这个评卷老师读得痛苦不堪恹恹欲睡。你们说,我们的作文是不是还有严重问题啊?大家点头,都若有所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