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灰霉病,7种生物源农药就可消灭你【蔬菜卫士报 631】

 我心……飞翔 2017-05-02

番茄灰霉病在番茄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并可影响到番茄采收、储藏期。主要为害番茄的花和果实,也可为害叶片和茎。在早春茬温室番茄中,一般在叶片上表现为三个阶段:始发期、盛发期和末发期。定植后3月初至4月上旬是叶部灰霉病的始发期,病情较平稳;4月上旬至4月下旬是叶部灰霉病的上升期,病害扩展迅速;4月下旬至5月下旬进入发病高峰期。


1、危害症状

1

叶片:多数从叶尖开始,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期病部产生灰霉,致叶片枯死。

2

茎部:开始水浸状斑点,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3

器和果实:病菌多先从残留的柱头或花瓣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呈灰白色腐烂,病害部位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果实失水后僵化,后期可产生黑色不规则状菌核。少数侵染果实后不再扩展,果实成熟后残留直径lcm的病斑,造成果实品质下降。

2、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生物源农药

目前,化学农药仍是番茄灰霉病防治的主要手段,以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腐霉利、异菌脲、嘧霉胺、啶酰菌胺、啶氧菌酯、己唑醇和乙霉威等杀菌剂为主。但长期超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导致农产品的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也会使灰霉菌产生抗药性。生物源农药由于其来源于自然,一般毒性较低,对环境安全,再加上作用机理多样,不易产生抗药性,近年来登记的生物源农药逐年增加。截至目前,登记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生物源农药主要有0.5%小檗碱水剂、5%香芹酚水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1.5%苦参·蛇床素水剂、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2.1%丁子·香芹酚水剂、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亿个/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亿cfu/克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等品种。 

1

0.5%小檗碱水剂:中草药毛茛科黄连和芸香科黄柏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杀菌剂,采用叶面喷雾法,在番茄灰霉病发生前施药,根据田间病情发生情况,可每隔5-7天施药1次,稀释倍数300-400倍。

2

5%香芹酚水剂:以唇形科中药材为原料,提取的杀菌剂。采用叶面喷雾法,在番茄灰霉病发生前施药,每隔7-10天施药1次,连续3次,稀释倍数600-800倍。

3

1%苦参碱可溶液剂:以苦参为原料,开发而成的植物源杀菌剂,叶面喷雾,稀释浓度为400-500倍,每隔7-10天施药一次,连续2-3次。

4

1.5%苦参·蛇床素水剂:以苦参、蛇床等中草药原料,开发而成的植物源杀菌剂,叶面喷雾,稀释倍数600-750倍,亩用液量50-60升,每隔10天左右施药一次,连续2-3次。

5

丁子香酚:从中草药丁香等植物中提取杀菌成分配制而成,是一种植物源杀菌剂。已登记剂型为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2.1%丁子·香芹酚水剂。叶面喷雾,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稀释500-600倍,2.1%丁子·香芹酚水剂稀释400-500倍,每隔7-10天施药一次。亩用液量50-60升,连续2-3次。

6

 枯草芽孢杆菌:一种微生物杀菌剂,已登记剂型为1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0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番茄灰霉病发病初期叶面喷雾,1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稀释400-500倍,1000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稀释750-1000倍,每隔7-10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2-3次。

7

 木霉菌:一种微生物类杀菌剂,能够用来抑制作物的根部病害以及叶部和果实的病害。已登记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木霉菌有哈茨木霉菌两类和木霉菌两类。番茄灰霉病发病初期叶面喷雾施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1亿cfu/克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稀释500-600倍液,或10亿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亿个/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每隔7-10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2-3次。 

作者:师宝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设施蔬菜双减项目课题五:“西北干旱区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建立与示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