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一般我们说起唐宋诗词,都会想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但如果说起唐宋散文,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唐宋八大家”。那么大家肯定会有疑问,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呢?又为什么是这八个人呢?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 唐朝两个:韩愈、柳宗元 宋代六个: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那么为什么是这八个人呢?为什么没有李白、辛弃疾呢? 最早把这八个人结合到一起的,是因为明代有一个叫茅坤的文人编了一本书,取名叫做《唐宋八大家文钞》,收录的就是这八个人的文章,从此“唐宋八大家”就作为一个固定的词组,为人们所接受了。 最后大家肯定又有疑问了,为什么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后呢?虽然他年生活在唐朝,且又比柳宗元年龄大,这样就可以说明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了吗? 那么就来看看宋代文人苏轼对韩愈的评价,可以说是非常精准,苏轼在文章《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写道:“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正是对于韩愈一生最精确的评价。那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那我们就用白话文来解读一下。 第一,说他“文起八代之衰”,是指从东汉到隋朝八个朝代六百四十多年的时间。所有的文章都赶不上韩愈的文章,也就是说,韩愈所写的文章超越了之前的八个朝代,风格独特,开辟了古文运动,他是当之无愧的文章大家。 第二,说他“道济天下之溺”,是指唐朝时,佛教和道家之说盛行,韩愈毅然承担起对抗佛教和道家的重任,举起了复兴儒学的大旗,希望复兴孔孟之道,用孔孟之道来治国,所以说“道济天下之溺”,这个“溺”字指的就是沉沦,要把沉沦的社会唤醒。 第三,说他“忠犯人主之怒”,韩愈敢于说真话,也爱说实话,为了国家的发展,劝谏皇帝,不惜直言犯上,得罪皇上,在唐宪宗要迎佛骨时,毅然上书《谏迎佛骨表》但却触怒了唐宪宗,险些丢了性命,最后因为朝中大臣冒死求情,才保住了性命,被贬去做潮州刺史。奉旨南迁的途中写下了诗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敝事,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涌南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所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忠臣。 最后,说他 “勇夺三军之帅”,开始我觉得有些奇怪,韩愈事一介书生,为何说他勇夺三军之帅?后来听了百家讲坛,康震老师说韩愈,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当时有的节度使兵变,想要谋反朝廷,韩愈以书生之力,单刀赴会,深入虎穴,面陈利害,最后成功让想要谋反的藩镇的节度使幡然悔悟,臣服朝廷。这种胆识与勇气,令人佩服。 所以说,苏轼对于韩愈的这个评价是非常全面的。文,一代文宗;道,一代哲学家、思想家;忠,一代忠臣。最后,文人最缺的一个,在军事上,他有勇气,也有奇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