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校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共建论坛”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2017-04-27  浏览:711次 【字体: 大 中 小】 【字体: 大 中 小】 【字体: 大

 KOKOKOKO9 2017-05-02

我校代表团参加第二届“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共建论坛”

作者:历史文化学院    发布时间:2017-04-27  浏览:711次

【字体:

4月22日,第二届“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共建论坛”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我校历史文化学院和西北研究院一行11位教师在拜根兴教授的率领下参加论坛。

开幕式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余新忠教授致欢迎辞,对我校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介绍了南开中国史和各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并对与会青年学者寄予厚望,期望两校中国史的共建取得长远发展。我校东北亚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拜根兴教授代表我校感谢南开大学为大会召开所作的准备,并介绍了参会的各位学者。随后,余新忠教授和拜根兴教授代表两院互相赠送学术论著,共同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中,我校于赓哲教授介绍了目前学界中古医疗史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中的关键部分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整个中古时期,关于医者地位的文本完全是以“他视角”记述的,并且官方医学在整个医学系统中一直处于“弱者”地位,直到宋代印刷术的普及,局方的出现,这种状况才得到扭转。黄寿成教授和拜根兴教授分别对略阳吕氏与前秦政权的关系和朝鲜半岛金石碑刻的研究状况及展望作了精彩演讲。南开大学王晓欣教授对宋元明时期公文用纸的史料价值做出了高度评价,对未来公文用纸的史料运用提出了宝贵建议。

在下午的青年论坛上,两院青年学者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论述和讨论。我校介永强教授、权家玉等与南开大学夏炎、王安泰等学者围绕秦对社会秩序的重建、服丧的公私冲突、蜀汉东晋的“国”“土”观念、关中士人与两汉之际政局的关系、文本记录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中古时期乐浪郡形象的变迁、佛教在东亚的发展传播、西夏皇室的自我认同、元代社稷礼制以及新清史眼中的“乾隆帝”等问题展开。我校拜根兴、黄寿成和南开大学王晓欣等教授出席论坛并作了评议。

论坛闭幕式由南开大学胡宝华教授主持并致辞。胡宝华指出,此次论坛的时间维度横跨整个中国古代史,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先后阐述不同断代和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特点,共同探讨了中国古代史各研究领域的共性和个性。此次中国史共建论坛的召开,对加强中国史共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史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时也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家学者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促进了双方学术的长远发展。希望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两校在长安学等国际课题的合作研究,共同推动中国史学科建设。

“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史共建论坛”是两校为推动学科建设而共同举办的学术论坛。南开大学中国史学科是国内位居前茅的中国史学学科,我校中国史学科位居全国前列,是西部地区的龙头学科。2016年,为加强两校学科建设,经友好协商,两校决定以轮流举办“中国史共建论坛”的形式开展长期合作。当年4月16日至17日,首届“中国史共建论坛”在我校成功举办。第三届论坛预计2018年4月在我校举办。

 

编辑:李国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