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http://www./story/d2rs1WI4IRa/ ) 燕国在取得辽东貊人土地后,控制了今清川江以北的半岛北部地区,并在这里留下了为数众多的燕国货币—明刀钱,如平安南道宁越郡温和面温阳里,平安北道宁边郡南新面都馆洞、梧里面细竹里,慈江道渭源郡崇正面龙渊洞,慈城郡西海里,江界郡前川面仲岸洞、前川面吉祥里、化京面吉多洞等等。根据半岛史料《箕子朝鲜王位讳号世系》的记载,箕子在位40年,其后传41世,国祚929年,而此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第一次空前的大一统时代。 卢绾之叛与卫满朝鲜 公元前226年,势如破竹的秦军占领燕国都城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退保辽东。四年后,燕王喜被掳,秦国接管了燕在清川江以北的领土,并向清川江以南延伸,朝鲜国王箕否被迫臣服于秦,在今平壤附近出土的秦戈应该是这一历史事件见证者。西汉建立后,主动退回清川江北岸以为界,原来秦国所经营的清川江南岸“上下障”之间一度成为荒无人烟的空地。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与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卢绾叛汉,次年,卢绾的属下卫满带着千余残部东渡清川江投奔朝鲜。他们效仿朝鲜人的习惯将发髻梳成锥形、放弃汉服改穿朝鲜服饰以取得箕氏朝鲜的信任。箕氏朝鲜末代王箕准不但委以卫满博士之职,还将原属秦国的“上下障”之地赐予他。卫满便以此地为依托,不断招徕流亡汉人充实自己的实力,进而产生了取代箕氏朝鲜的野心。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卫满谎称汉朝出兵攻打朝鲜设计夺取了王权,箕准“率左右宫人俘海南出,立国金马郡今谷山,改国号马韩”。 千里之境 卫满政变成功后没有更改国号,也没有对箕子朝鲜政权留下的官宦进行清洗,他参照汉朝的制度设立了裨王、相、大臣、将军等职,使得朝鲜的政治体系更为完善。朝鲜半岛的这次王权更替并未引起汉朝的重视,毕竟对于远在长安的中原统治者而言,由殷人后裔统治的朝鲜和由燕人建立的朝鲜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要不引起边境冲突,能够延续传统的朝贡体系,便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皇帝不操心的事儿不等于谁都不用操心,比如负责镇守东北边疆的辽东太守。 《史记·朝鲜列传》载:“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双方正式约定卫氏朝鲜以“外臣”的身份进入汉王朝的藩属体系之中,汉王朝对其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扶持,相应的卫氏朝鲜要承担起安抚边外诸“蛮夷”的责任:“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取得了汉朝“兵威财务”的卫氏朝鲜开始征服周边的小国邑落,使真番、临屯等部落成为自己的附庸,真番的地理范围应包括今朝鲜半岛黄海南北道及京畿道一部分,临屯则指单单大岭以东的濊貊人和沃沮人的活动区域,将领土扩展到“方数千里”。 卫氏朝鲜历经三代人的经营国力日益强大,卫满之孙卫右渠渐生不臣之心。他先是暗中招徕汉朝的逃亡汉人,继而又阻断了三韩进京朝贡之路。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东夷薉君”南闾等因不满卫右渠的控制,率众归降,汉武帝在其居地设立苍海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图们江流域划入行政区划之中。南闾的这次“上访”不但为汉帝国版图增加了一个郡,还给卫氏朝鲜带来了灭国之灾。 涉何之死与卫右渠亡国 涉何是谁?如果不是经历了一次并不愉快的半岛之旅,他也许会跟千千万万汉帝国中级官员一样悄无声息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甚至翻不起些许水花来。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面对越发骄横跋扈的卫氏朝鲜,为维护宗藩关系及恢复半岛与中原的“贡道”畅通,汉帝国决定派遣涉何为使者出使朝鲜,但自恃国力强盛的卫右渠并没有接受涉何的劝谕,只是命自己的裨王长将其礼送出境。谁知,未能达成使命的涉何怒火中烧,在中途杀死了随行的朝鲜裨王长,并将情形奏报汉武帝。 也许是对卫右渠的骄纵早有不满,也许是根本没将这个“东藩小国”放在眼里,汉武帝不但没有惩治涉何,或对朝鲜一方进行必要的安抚,还任命涉何为“辽东郡东部都尉”。汉朝的这一做法彻底激怒了朝鲜王卫右渠,他发兵突袭辽东郡、杀死涉何。这个现在看起来有失外交水准的涉何就这样成了汉帝国武力征服卫满朝鲜的导火索。汉武帝以卫右渠突袭辽东、杀害汉臣为由出兵朝鲜半岛围逼王俭城(今朝鲜平壤),可惜卫氏朝鲜的君臣面对强敌并未有勠力同心之德,史载“朝鲜斩其王右渠降”,卫氏朝鲜这个由流亡汉人建立的政权灭亡,国祚86年。 汉四郡:乐浪、临屯、真番与玄菟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帝国在卫氏朝鲜疆域的基础上设置了乐浪、临屯和真番三郡,并于第二年再设玄菟郡,即后世所谓“汉四郡”。在四郡初设之际,乐浪郡面积最小,大体在今大同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临屯在乐浪郡以东,相对狭长;真番郡在乐浪以南,其东亦与临屯相接;玄菟郡虽然设置较其他三郡晚了一年,但面积却是最大的一个,横亘半岛东北部和今辽宁、吉林部分地区。 乐浪郡的地望大约是卫氏朝鲜的本土,下辖朝鲜、邯、水、黏蝉、遂成、增地、驷望、屯有、镂方、浑弥、吞列等11县。临屯郡在今朝鲜江原道地区,“南至今庆尚道北界小白山、竹岭一带,北至今咸镜道定平一带,东临日本海,西至今江原道西界之分水岭。”下辖东暆、不而、蚕台、华丽、邪头昧、前莫等15县。真番郡位于“今朝鲜慈悲岭以南之黄海道大部分及南汉江以北之京畿道一部分”,除郡治所在的霅县外,还辖有含资、带方、海冥、列口、长岑、昭明、提奚等14个县。玄菟郡(第一)是建立在沃沮故地之上的,即今长白山南麓、朝鲜咸境南北道、平安北道一带。 但是,汉帝国在朝鲜半岛的“四郡格局”并未延续很久。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将临屯郡、真番郡和玄菟郡在朝鲜半岛的部分全部并入乐浪郡,“自单单大领已东沃沮、秽貊悉属乐浪”。此时的“大乐浪郡”地域范围涵盖了25年前汉四郡的所有辖区,正如苗威师所言:“其后,虽乐浪郡辖区屡有变化,但直至313年其为高句丽所灭,在长达420年的时间内,朝鲜半岛北部始终处于以乐浪郡为主体郡县的中原政权的直辖之下。” 换言之,在公元前194年至公元330年间中原与朝鲜(原住民之政权)的边界相对稳定在今半岛江原道、京畿道与忠清南北道交界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