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栱在古建筑木构架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门类,根据它们在建筑物中所在的位置和作用,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据斗栱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将斗栱分为外檐斗栱和内檐斗栱。外檐斗栱又分为平身科、角科、柱头科、溜金斗栱,内檐斗栱有品字科斗栱、隔架斗栱等。 一、外檐斗栱 外檐斗栱是位置处于建筑物室外机室内外分隔部位的斗栱 1、平身科 平身科斗拱是清式斗拱的一个分科。置于两柱之间,均匀放置在额枋、平板枋上面的斗拱。在清式建筑中,平身科斗拱是大式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斗栱。 2、柱头科 位于梁架和柱头之间,由梁架传导的屋面荷载,直接通过柱头科斗栱传至柱子、基础,因此,柱头科斗栱较之平身科斗栱,更具承重作用。 3、角科斗栱 位于庑殿、歇山或多角形建筑转角部位的柱头之上,具有转折、挑檐、承重等多种功能。 4、溜金斗栱 这种外檐斗栱做法与一般斗栱不同,它的翘、昂、耍头、撑头等进深方向构件,自正心枋以内,不是水平跌落,而是按檐步举架的要求,向斜上方延伸,撑头木及耍头一直延伸至金步位置,这种特殊构造的斗栱称为“溜金斗栱” 二、内檐斗栱 内檐斗栱是位置处于建筑物室内的斗栱,根据坐落的部位区分,内檐斗栱分为平身科、柱头科、角科。 内檐斗拱的科属—平身科、柱头科 ![]() ![]() 内檐斗栱包括 品字斗栱 隔架斗栱 藻井斗栱 ![]() 品字斗栱 ![]() ![]() 隔架斗栱 ![]() ![]() ![]() 藻井斗栱 ![]() ![]() 三、斗栱划分 如果按斗栱向外挑出来划分,则可分为出踩斗栱和不出踩斗栱两类。不出踩斗栱有一斗三升、一斗二升交麻叶,单拱单翘交麻叶,以及各种隔架斗栱。出踩斗栱则有三踩、五踩、七踩、九踩、十一踩、平身科、柱头科、角科、品字科、溜金斗栱等等。下面列举一二 ![]() 1、单栱交麻叶斗栱 ![]() ![]() 2、重栱交麻叶斗栱 ![]() ![]() 3、重昂五踩斗栱 ![]() ![]() 4、七踩重昂平身科斗拱 ![]() ![]() 5、十字隔架斗栱 ![]() ![]() 6、单翘三踩斗栱 ![]() ![]() 7、单翘单昂五踩斗栱 ![]() ![]() 8、一斗二升重栱荷叶雀替隔架科斗栱 ![]() ![]() 9、单翘重昂七踩斗栱 ![]() ![]() 10、单翘重昂九踩斗栱 ![]() 四、历代斗栱 斗拱的历史非常悠久,不同时代,斗拱的构成和形态各不相同 ![]() ![]() 北汉斗栱 ![]() ![]() 隋代斗栱 ![]() ![]() 初唐斗栱 ![]() ![]() 中唐斗栱 ![]() ![]() 南宋斗栱 ![]() ![]() 北宋斗栱 ![]() 明斗栱 ![]() ![]() ![]() 辽代斗栱 ![]() ![]() 金斗栱 ![]() ![]() 元代斗栱 ![]() ![]() 明代斗栱 ![]() ![]() 清斗栱 斗栱在中国建筑木构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建筑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斗栱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我们现在看到的斗栱,无论是唐、宋、辽时代的,还是元、明、清时期的,都是已经成组的斗栱。 |
|
来自: RK588 > 《建材、土木水电工程、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