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zxwxp 2017-05-02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使人类步入工业4.0时代。在工业4.0时代,出现了以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的新的生产模式,产业形态也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高等教育作为前沿的引领者,呈现出综合化、特色化、实践化、国际化、开放化、基础化、可量化、制度化等趋势。
  一、综合化
  工业4.0的演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来的人要具备良好的组织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身怀社会责任感,还要有扎实的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与其相适应。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将逐步趋向于各个专业的彼此渗透贯穿、单一学科向跨学科转换进行教学与研究。美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引领着全球的教学改革方向,进入工业4.0时代,美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模式由最初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专业化模式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转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随着工业4.0的演进,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现代科学发展逐渐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同一学科群之间、不同学科群之间彼此渗透,互相影响。高等教育综合化也为各种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耶鲁大学校长理列文指出,耶鲁大学的院系不是孤立的,他鼓励学院、系和专业之间加强紧密联系,互相给予支持。在学院和系之间的交叉点配置资源经常能够使得跨学院、跨系的教师聘任和项目产生额外的更多利益。
  二、特色化
  目前,美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以老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深刻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提倡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不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注重学生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据资料显示,从1980年末到2000年中期,教学方法开始由大规模课堂讲授的单一模式向小组学习、反思合作、自我评估等多种学习形式综合模式转变;学生自我评估形式的采用率从1989年的10%上升到2014年的28%,针对学生的特点开设特色课程的比例从1989年的8.5%上升到2014年的26.3%。据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在课程中使用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法的教师比例高达82.8%,采用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比例分别上升到45.5%和60.7%,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改革背景下,更多的美国高校开始培育和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部分学校也设有专门的特色学院,如耶鲁大学的戏剧学院、哈佛大学的政府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化工学院等。虽然特色学院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由于大部分其学科优势明显,所以往往是世界范围内的学科领域的权威,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
  三、实践化
  英国学者特拉弗斯说:“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美国的高等教育十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时刻保持所设专业、课程和所培养学生和社会密切联系。在设置专业方面,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注重人文社科知识和理工科技相互渗透,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规模上,由大班教学逐步向小班授课转变。在教育理念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学方式上,“翻转课堂”、“圆桌课堂”等混合教学模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学习中来。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还有一些具有鲜明实践性特征的高校,例如面向各州工业生产的侧重科技教育的州立大学,直接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