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孟頫的藏书印(部分),其中释读“赵孟印”疏忽,应为“赵孟頫印 ”
清代《天禄琳琅书目》一书中记录了赵孟頫的藏书印14方,分别为:“天水郡图书印”朱文长方印,“水精宫道人”白文长方印,“天水”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松雪”朱文长方印,“宋宗室”、“皇宋宗室所藏”、“相府珍藏墨宝”、“赵子昂氏”朱文方印,“赵”朱文方印,“赵孟頫印”朱文方印,“赵氏书印”朱文方印,“天水赵氏珍藏”朱文方印,“吴兴赵氏”朱文方印。他经常钤用的“天水赵氏珍藏”、“水精宫道人”诸印,可以说是藏书印的典范之作。
赵孟頫(1254—1322),元代人,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元朝被征召入仕,官至翰林学士,封魏国公,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传世画迹有《重江叠嶂图》卷、《鹊华秋色图》卷、《秋郊饮马图》卷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1卷等。
《天禄琳琅书目》,中国清代官府藏书目录。清乾隆九年(1744)开始在乾清宫昭仁殿收藏内府藏书,题室名为“天禄琳琅”。乾隆四十年(1775)指派于敏中等编出《天禄琳琅书目》10卷。嘉庆二年(1797)彭元瑞等又编《天禄琳琅书目后编》20卷。《天禄琳琅书目》著录清宫所藏宋元以来精刻精钞善本书籍1000余部。同一书两刻或同一版两印皆精者也收录在内。按版本时代顺序编排,同时代版本以经、史、子、集为序。明代影宋钞本和影辽钞本分列于宋版、辽版之下。每书不仅著录书名、卷数、著者时代、著者姓名、著作方式篇目、版本等,而且还收入了重要的序、跋、题、识、牌记。此外还用楷书摹写书中钤盖的藏书印记。该目录对以后版本目录的编制有一定的影响。《天禄琳琅书目》已收入《四库全书》。光绪十年(1884)长沙王先谦合其前后编刊行。
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遭火,加之宫内又把一部分图书分赏个人,故该目录所收图书今已残缺。其后,施廷镛编有《天禄琳琅查存书目》,张允亮编有《天禄琳琅现存书目》。1932年故宫博物院辑印《天禄琳琅丛书》。遗存图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