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古书的“线装”

 率我真 2017-05-02

关于古书的“线装”
本人所藏日本文化三年刻本《新刻改正小学》六卷。

 

关于古书的“线装”

《说文解字》十五卷,清光绪七年八月淮南书局翻刻汲古阁本,极初印。

    古书的线装始于南宋初,通行于明代中叶,至清初而大盛。其装订方法是:1、折页,即把书页对折为两个半页;2、分书,即依卷页顺序分为若干册;3、齐栏,即每页以书口为准对齐;4、添副页,即加入书衣内的空白页;5、草订,即先用纸捻穿订;6、外加书衣,即在书的前后各加书衣;7、截书,即用刀把书口之外的三边截齐;8、打磨,即用砂纸磨去毛边;9、包角,即珍贵书籍用绫绢包其订线一侧的上下两角;10、订眼,即打引线之孔,一般的线装书多打四孔,开本大的也有打六孔的;11、穿线;12、贴签,即贴上书签。线装的优点有两个:一是比较结实,不易脱落;二是书本旧了可以重装,可以整旧如新。其缺点是重装次数越多,针孔也就越多,有损原书。清孙庆增在《藏书纪要*装订》中也曾谈过古书线装的具体方法:装订书籍,不在华美饰观,而要护帙有道,款式古雅,厚薄得宜,精致端正,方为第一......折书页要折得直,压得久,捉得齐,乃为高手。订书,眼要细,打得正而小,草订眼亦然。又须少,多则伤书脑,日后再订即眼多易破,接脑烦难。天地头要空得上下相趁。副页用太史连,前后一样两张。截要快刀截,方平而光。再用细砂石打磨,用力须轻而匀,则书根光而平,否则不妥。订线,用清水白绢线,双根订结,要订得牢,嵌得深,方能不脱而紧。知此订书乃为善也。可见古书线装大有学问。从折叠、打眼,到截线、穿线,都很讲究,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