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我为什么不过生日?

 乐山峨眉 2017-05-02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子读《易经》,韦编三绝,非常勤奋。但他的心得非常简单,只有四个字:时也,命也。那么,在孝道这方面,什么叫作时也?什么叫作命也?“时”就告诉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变化。“命”就告诉我们:人的寿命永远是有限的。就算父母当下身体很硬朗,但谁也不能保证他们能够一如既往地健康而获得高寿。

 

人生意外实在太多,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就是人生。谁都不能对生命的长短做出准确的预测,而且每一个生命的个体历程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实在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会往生,父母就算寿命再长,也是很有限的。而作为儿女,年轻的时候,虽然想表达孝心,可是没有经济能力;等到有能力表达孝心的时候,却可能已经来不及了。这就叫作命,这就叫作无奈。这种命运就是无奈,是没有办法的事。

 

所以,凡事你要做就赶快做,不然就来不及。等你想行孝的时候,父母不在了;等你想做的时候,你可能因重病快死了。你连自己的寿命都把握不住,你还能把握什么东西?现在人动不动就说,我有把握,我非常有把握。你有什么把握?你明天还能不能活?谁都不知道。所以,为什么中国人经常谢天谢地?就是因为我们非常了解孔子讲的那四个字:时也,命也。一切你都无法确切掌握,你只能适应。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用钱去买时间,是买不到的。父母有时间多陪陪小孩,小孩有时间多陪陪父母,这才是人间的真情,人间的温暖。你出门在外,好久没有回家了吧?那你父母怎么样?应该没有事吧?如果你想,家里有事会打电话来的,那父母和子女之间还有什么亲情呢?所以我们常常感叹说:远亲不如近邻。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说自己的亲人在遥远的地方,还不如你隔壁邻居来得亲近。现代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是进步了。但是很显然,在很多事情上明显是退化了,特别是孝道。

 

孝是什么?父母健在时,你要时常关心父母的状况。孔子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为爸爸过生日的时候,要想到:糟糕,又过了一年。可是现在的儿女没有这个意识。生日宴上,有蛋糕,有玩乐,还唱生日歌。这算什么呢?我们中国人,特别是现在的中国人,因为不清不明,所以就用吃喝玩乐的心态来为父母过生日,甚至以这种心态来毁掉中国传统的文化。

 

就我自己而言,作为儿女,是从不过生日的,因为生日就是母难日。妈妈在那一天生我,差一点命都没了。我的出生之日,妈妈受尽了苦难,但她没有向我要求任何回报。我能忘记这份大恩情吗?我能在背地里批评我的妈妈吗?我能在妈妈往生之后,说三道四吗?我不忍心,也不应该。

 

但是现在的人,非但不能体谅妈妈的辛苦,甚至责怪妈妈没有文化,不会教育儿女。如果没有文化,你的文化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不懂教育,那你从哪里接受教育?最根本的,没有你的妈妈,能有你吗?可是大家现在对于怀有这种想法的人,非但不满怀敬意,甚至还投来鄙夷的目光,认为这种人落伍,不能跟国际接轨。这是中国文化的无奈。那些坚守中华传统的人,也就成了中华文化的祭奠和牺牲。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就表现在我们中国人讲“道”。我们知道所有的文化,最后集大成的表现就是孝道。这没有什么好疑问的。天底下所有的关系,都没有我们跟父母的亲情关系这么深。


有一种幸福叫父母安在,趁父母健在,请用心孝敬他们。因为孝敬父母就是在增加自己的福报,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本文节选自曾仕强教授力作《孝就是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