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终究敌不过岁月,希望等我们60多岁的时候,还能像她一样……

 遺世的黑玫瑰 2017-05-02

她64岁了,但还没有老。


虽然皱纹爬上了眼角,但她不遮盖,也不掩饰,眼神里没有年老的暮气,反而有一丝少女的灵动。



她就是张艾嘉,从来不靠过去的风光活着,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话题都是新的。


她说:“60岁才是新的开始。”所以,60岁那年,她跑到监视器前,当起了导演,拍了《念念》。


《念念》在台湾上映时,电影还没开始放,很多人就哭了。张艾嘉笑嘻嘻地说:“我知道你们为什么哭,是在为我的皱纹哭对不对?”一句话又把大家逗笑了。


61岁那年,她跑去演都市白领戏《华丽上班族》,穿着时尚、装扮艳丽,和周润发性感起舞。


62岁那年,她又和一个19岁的男孩“谈恋爱”了。


起初,她也担心“女大男小”的搭配会被人笑,但拍完后,她反而拿年龄开起了玩笑:“有这么年轻的男演员做搭档,是个很幸福的事情。”



63岁那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随笔集《轻描淡写》。


如同书名一样,这本书里的文字很轻淡,我们却能读到她与这个世界的温柔和解。她说:“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它是可以轻描淡写的。”


这次,她又出现在了《朗读者》的舞台,为大家朗读《走出非洲》。




她说肯尼亚是她去非洲的第一个国家,那里的一切带给了她极度的震撼,“我没法想象有这样一个世界,饥饿、疾病、死亡、战争就在我的身边。”


但在与非洲难民的接触中,人性的温暖和天真让她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



李宗盛曾为张艾嘉写了一首歌,叫《爱的代价》。在演唱会上,他唱到哽咽,公开表白:“《爱的代价》这张专辑就是我想着你而写的。”



如今,再唱起这首歌,张艾嘉说,经历过更多的事情,才发现,这首歌,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一个故事,所以更加感伤。



 

这就是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让一个知性女人在年老之后仍然优雅如斯,一颦一笑都是风景。



与同时期出道的林青霞、林凤娇相比,张艾嘉没有第一眼就让人记住的长相,所以她眼看着喜欢的角色落在林青霞身上,她只能演个小配角。



为了弥补不上镜的“缺陷”,她开始拼命打磨演技,28岁时,就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收入囊中。



有了演技的肯定,她开始清零自己,重新出发。


1986年,她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最爱》,一举横扫金像、金马,成为第一位获得金马、金像双料影后的女演员。



6年后,她又担任编剧并导演了电影《少女小渔》,获得了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编剧奖。



做演员便是“影后”,做导演和编剧便拿“最佳”,似乎什么都难不倒她。可在感情的路上,张艾嘉曾碰得头破血流。


25岁时,她一个人在香港打拼,特别想要一个“家”,就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16岁的男人但她说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婚姻,只是觉得该结婚了,就糊里糊涂做了别人6年的妻子。



后来,她和罗大佑因合作电影而在一起,他为她写歌,她迷恋他的才华。也许是才子与才女注定没有结果,两人交往了一年就分手了。


1990年,张艾嘉生下儿子奥斯卡,公开了自己是未婚妈妈的身份。也许是太过“望子成龙”,所以第一次抱住儿子,张艾嘉就为他计划好了未来的路——“我要他成为最好的童星!”



儿子9岁那年,意外被绑架。张艾嘉报警后,绑匪很快被擒获,可当她打开儿子藏身的箱子时,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绑匪已经在箱子里准备好了香烛和冥纸,只等拿到赎金后就撕票。抱着失而复得的儿子,张艾嘉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这次绑架事件对儿子的影响也很大,他陷入了严重的自闭和抑郁,拒绝和所有人沟通。张艾嘉后悔莫及,不敢再逼他在公众面前露面,也不再试图把他培养成童星。她推掉所有工作,陪儿子看书、游戏、旅行……


3年后的一天,儿子终于开口说:“妈妈,谢谢。”张艾嘉潸然泪下。



“我让他成为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他没有谢我;

我让他成为童星,他没有谢我;

我曾打算倾家荡产去交赎金,他也没有谢我。

可就在落日大漠里,靠在我怀里的时候,他由衷地感谢我。

一句‘谢谢’,顿时让我觉得所有的荣耀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张艾嘉关于“幸福”的观念完全被改变了。




后来,张艾嘉曾经给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叫《年轻人,怕什么》。



25年,从《阿郎的故事》之后,杜琪峰还是那个热衷黑帮片的杜琪峰,周润发还是那个喜欢在片场走来走去的周润发,我也还是那个我,有人说“铁三角”重聚,其实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那段历史。25年后的今天,我们三个都六十岁了,用全新的方式面对变幻的观众与市场,去拍这样一部电影出来,我们都敢放手原来固有的东西,敢去拼、去创新,我们到这个年纪都不怕,年轻人,你们怕什么?我永远的心态,是鼓励大家有勇气要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摘自张艾嘉《年轻人,怕什么》  



的确,张艾嘉已经不再年轻。


与她同时期的林青霞、林凤娇,都已退出大荧幕。只有她,还坚持着,一如年轻时的洒脱、倔强。



90年代,林奕华给香港大学的学生开通识课,请张艾嘉过来做讲座,课题名取的就是“成为张艾嘉”。

 

后来林奕华说,因为张艾嘉直至六十多岁依然活得很现代、自我,从来不封锁自己,所以值得学生去探讨和了解。 



就像有个媒体评价的那样,“不管在哪个年代、怎样的形式,她总能以女性视角,展现女性传奇。”


这就是张艾嘉。不再青春,却也从未老去。





环球人物新媒体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