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人智慧系列(27):专才好还是博才好?穷人更喜欢做专才

 水木年华138 2017-05-02

富人智慧系列(27):人才是专好,还是博好?穷人苦纠结,富人不计较

专与博。人才是专才好,还是要博才好呢?穷人思维者常常会纠结此类小问题,动不动就以此为题开什么辩论大会,似乎靠数人头就能得出真理了。这是穷人思维的典型表现。而富人思维者则不会纠结于此等弱智问题。

富人思维以为:

人无一专,则无法达到博。一个人必须先有对某一方面的专才,才可能拓展开去做到博采众长,为什么?一个人没有在某一方面做成功的经验,他就很难体会到什么是成功,掌握核心技能是什么体验。也就是所谓的“一屋不扫,不能扫天下”,因为天下就是无数屋子组成的。

有些博,是看起来的“博”,是你涉猎的范围广——粗而不精,不得要领。就像梧鼠之技,会飞却飞不过树;能跳却跳不过坑。看似是博却无一精通,成了半瓶水晃荡的货色,成不了器。无专心做一事修一技的潜心,就没有可能真正的博。专,就如干革命要有根据地,这根据地做到龙盘虎踞,没有被人抄后路的忧虑,才有益于后续向外的拓展;只靠浮皮潦草的广泛涉猎,其结果不过是狗熊掰玉米,最终乌有所获。

穷人思维者求博不是建立在专业深度的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所谓的兴趣上的。但他们却并不明白,这兴趣是“浅尝辄止,不敢深入”,并非真心真性。在攻专的时候遭遇了小挫折,茫然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便打起了退堂鼓,却美其名曰:不可在一棵树上吊死。这种行为本质上是退缩,是逃避,是对自己无能的包庇,是对自己乏谋的妥协。——凡事妥协退缩,这人岂能有所成就?

无论专还是博,都是为了用,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我们或许可以抛弃对专、博这类概念的辩论,也不要追求那些虚幻的不实在的事物,就以现在实际情况而论,就以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看,找到你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之——先活下来,再谋求如何活得更好;先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再解决下一个问题。一个人在某段时间内解决一个问题,成功率大;而同时三五件事都做,成功率就极低,这是自然规律。在不专的基础上求博,其本质就是三心二意。

凡事最后都在于“利害计算”。你对自己的利(志向、兴趣等)了解的越清楚,对如何争利认知的越清楚,那么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去做——而不是沉溺于胡思乱想。比如,你最想做的是成为一个作家,这是你的志向——你可以也愿意付出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修炼写作技术、提高眼界和境界——那么,你就去做好了,从每一篇文章开始,从每一句文案开始。当然,你自己能力不足、天赋不好,成功的道路就会曲折点,也许最终也成功不了——但我觉得为自己的志向奋斗一生,也是幸福的。也许你最终不会成为一个大作家,但至少能靠这个挣不少钱。

穷人思维者,往往把时间浪费在专博的辩论中,其实学海无涯,进一寸就有一寸的欢喜,何必执着于什么专,什么博?富人思维者则有计划的去解决问题,等他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都解决掉了,其能力就随着问题的解决而增长,其境界也就越来越高——最终实现三大自由:身体自由、财务自由、精神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