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 我下意识地埋头想了一下自己。 然后再放眼四周,看了看世间万象, 光鲜的、陈暗的、喧哗的、沉默的。 人们头发的颜色与指甲的弧度、 衣服的款式与包包的形状、 说话的速度与行事的风格、 身旁的伴侣与神色状态...... 我无法读出他们背后的事,无从得知他们的经历, 但却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无所谓什么。 因为,人的审美决定了出现其身的一品一物。
人外在的一切都是由内里的审美决定的。 穿着讲究的,必然生活精致; 衣衫毫无讲究可言、甚至邋遢不堪颜色混乱的, 必然早已放弃自己,而将生活重心移向别处或没有生活重心。 在这个世界上, 买得起超奢大牌的人数不胜数, 但真正懂得品牌价值或懂得欣赏的人却屈指可数。 想起蒋勋带着宏碁电脑创始人施振荣去希腊的故事: 两人相约去希腊看阿波罗神殿, 辛苦爬山数小时,到达目的地时,
一个小小的例子印证了木心先生的那句话:
而木心先生, 他是什么样的人? 当老大让我写他的时候,我是惶恐的。 他是一个在审美上超越时代的天才。 他是世间唯一对得起“美”这个字的人, 论外貌风格,他清俊绝世; 论文学作品,他迥然绝尘。 他的美,让人自惭形秽。 品质的人用品质的物 而当你知道他的经历, 或许更能理解他超然的美。 木心先生出身于乌镇名门望族, 是乌镇著名的24份大户人家之一。 母亲沈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 木心少年时期就在母亲的指导下 学习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 文革时期,几度入狱,被打断手指受尽折磨, 经历家破人亡,颠沛流离。 五十多岁游学海外,旅居纽约30载。 晚年时期回到乌镇老家,落叶归根。 他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 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他被视为 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人物。 他是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 每一个身份单独拿出来都是大家中的大家。 他自己曾说过:
读木心,就是读风度、读赤诚、读美。 即使经历过半世的折磨, 他依然是礼貌而温煦的, 走路英姿飒爽,铿锵有力, 绝看不出半点他曾遭遇过的不幸。 那是一个审美极高的人才有的风度。 而我们很多人, 就算一世安稳,也无法拥有那样的审美。 诚然,经济基础、学识背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审美。 但爱美,追求美的心却是本能使然。 六岁时,我们为了观赏满天繁星而仰着小脑袋不知疲倦; 十三岁时,我们为了买到一只漂亮的文具跑遍小城; 十八岁时,我们为了喜欢的少年而努力变得优秀。 可是现在,那种爱美的能力淡化了。 对美的麻木,使我们失去了审美能力。 很喜欢小王子的故事, 记得其中一个情节是,小王子在驯养狐狸后。
人需要这样的仪式感,才能获得幸福。 生活因为这样的仪式感,才显得美, 而这种美,与物质无关,与财力无关。 它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讲究, 以及对生活的美感。 点赞与转发 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衬衫 裙子,就像春娇救志明 点击下图看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