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制壶者、经销者及其收藏爱好者等在经济利益面前个人价值观的不同,也促使紫砂壶收藏者面对茶壶兴叹: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之中,水太深而无明啊! 在玩壶收藏者当中,有偏好玩古壶的、老壶的,有偏好玩某一种泥料的,有偏好玩某一种造型的,有偏好玩名家壶的,也有偏好玩装饰刻画内涵的。 几乎每一种玩法都让人感觉其中的学问博大精深,非数年数月就能学透弄懂的。 因此,各种收藏鉴壶的方法及辨别作假之道在玩壶收藏者中成了交流的主要话题。 很多壶友加上我私人微信,二话不说上来就发送图片求鉴定真假(很多时候没回复,是因不知壶友要问的是 “哪个” 真假)。 下面跟大家深入探讨一下紫砂真假的问题: 个人认为其实这里面的真假就有两种含义。 一是说的紫砂泥料所谓的真假,二是紫砂作品的真假,也就是是否是仿制品、赝品。 泥料真假 网络上很多言论说:“‘最正宗的紫砂矿’早已封闭,(其实说的是黄龙山,政府实行的是计划性开采,并不代表不开采或者说不许用,只是不允许个人私自乱挖)。 现在一些做紫砂壶的艺人也有紫砂泥料储备,而且紫砂泥料不仅仅是黄龙山才有。 ▲任你怎么发誓 假的真不了 也许有个别矿区泥料在品质上和黄龙山的矿源有差异,但品质差异不能用“真假紫砂”来区分,同是紫砂泥料不能因为矿区不一样就说他是假的。 也有一部分灌浆壶(已经不属于紫砂工艺的范畴了)紫砂含量比较低,以次充好,只要不贪便宜基本不会买到灌浆壶。 什么是真紫砂?什么是假紫砂? 传统紫砂,使用的原料是不加任何化学添加料的。引入化工色料是在民国以后随着窑业工厂的诞生引进的。 当时加入化工色料很谨慎,主要是紫砂器皿表面装饰土。与当今靠化学料着色是完全两码事。 紫砂是靠表明颗粒表现质感,(而有害化学色料的加入是害人)。 我眼里的“真紫砂”应该是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真正是原矿练出的紫砂料。 真紫砂,假紫砂的说法不准确。只有好的紫砂材料,和劣质紫砂材料之分。 02 真假紫砂作品 与所有的文物艺术品一样,目前紫砂壶市场以假充真的情况也很普遍。 紫砂以假充真主要是“以新充旧”、“以赝充名”,主要是冒充名家作品居多,比如仿造陈明远,裴石民、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等大师作品。 顾景舟先生对于真赝之别曾谈到:“识别紫砂壶的真假,如鉴定书画,首先提高理性认识,即培养自己的美学素养,以资提高审美观感。 其次是多方交流、互相观赏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 探讨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风格形制,技巧手法,艺技擅长,使用原料泥色的习惯性,印章的规格特征,把握关键性的依据,逐渐积累经验,就不难识别真假了。 在任何一种艺术行当中,一个有所成就的佼佼者,都一定会有他的独到一面的过硬功夫,表现在艺术和技巧的两个方面。 03 基本的辨别方法 首先注意注意观察壶形。 如果了解紫砂历史的话,就会知道紫砂各个时期的名家代表作品有哪些。 想牟大利者必然会做仿品,基本上都是仿名家的作品或者盖名家印章。 我们不能被表面上的东西所迷惑,要善于观察壶的做工好坏以及泥料优劣。 了解紫砂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收藏的壶友来说,在鉴别上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例如紫砂的出水孔,不同时期是有不同的特点的:在民国以前一直是独孔,此后才有多眼网孔,球形出水孔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来的。 假如遇到一把壶,其印章为陈鸣远,而出水孔呈网眼状,则不必分辨印章真伪,仅凭出水孔形状便可断定此壶之伪。 ▲自然包浆 要注意壶的包浆。长期使用过的旧壶,外表会很自然地产生一层光泽,是久经茶汁滋养而慢慢渗透出来的。 有包浆的壶,无论其外表是否有茶渍或尘土,只要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都会出现一种光泽,而且越擦越亮,行里人称之为“包浆亮”。 ![]() ▲做旧壶 新壶造旧后(也就是做旧壶),外表多少有些不自然,光泽发贼、发浮、发愣。多数都是皮鞋油做旧。 ![]() 买壶喝茶本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是其中的猫腻多的数不胜数。 切记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金砖,捡漏要靠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紫砂知识积累,还得靠运气。 壶友们买壶一定要小心,在你没有了解紫砂之前不要轻易出手! 希望我更新的紫砂知识能帮到大家。看完记得转给你身边爱壶的朋友! 关于我 ▼ 若愿与我为友可加微信,验证暗号:壶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