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城的翰林街中段,有一座朱氏兄弟建造的住宅和宗祠,共12个院落的棋盘式建筑群,各院互相联通,计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占地2万多平方米。这处内设花园、池沼的清代大型聚族而居的园林式建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景区,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无不赞叹,拍照留恋。1991年全国政协的罗哲文、孙轶青等考察建水时,作有“朱氏宗祠,华丽民居,旅游开放,中华一奇”的题词。 
这座酷似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庭院,被人们称为“滇南大观园”。走进朱家花园,便是走进了活着的红楼历史里,走进朱家奋斗创业的辉煌里,走进时代嬗变中一个家族悲欢离合的盛衰命运里。 
吸引游客注目的是整组建筑陡脊飞檐、亭台楼榭、苍木翠竹,相映成趣,环境清幽,古典雅致,还富含文化意韵。在水上戏台池子的石栏板前后两面,刻有24幅诗书画浮雕,如画龙点睛般描绘了朱家当年笙歌盈门、风光无限的佳境。 
有一首诗写道:“园林如画傍祠堂,桂子兰孙吐异香。得地恰当临北极,凿池翻喜在中央。红莲映日恩光远,碧沼无波世泽长。最好夜深人傍槛,石栏杆外水风凉。”让人们想到,当年朱朝瑛的母亲黄夫人也像大观园中的贾母一样,带领儿孙家眷们坐在雍容华贵的华堂里、戏台前观赏着人间戏剧的上演;家族议事厅里,朱氏兄弟们在商议国家朝政、家族事务,好不热闹壮观······拜读着用楷、隶、篆等书法雕刻的一首首七言律诗,我感觉到这一块块冷硬的石板上透着一种温情,它们穿越时空,传递着作者的灵气和热情,表述着对园林美景的赞颂和对主人的祝贺。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着建水号称“诗书郡、礼乐邦”、“文献名邦”的名副其实。这浓厚的文化氛围已融入到家庭日常生活中,处处渗透着诗意的芬芳。 
值得一读的还有道道门坊上那些对仗工整、意味隽永的楹联。42个大小天井、214间房舍,密集的门户,该有多少副对联?真是蔚为大观,琳琅满目。对联内容多与环境密切相融合,有的描绘景致,内含讲述人生哲理。如一进大门的“迎客联”:“大驾光临门第耀,良辰聚会主宾欢”,横批“吉星拱照”;小姐绣楼蓄芳阁的“香阁遗韵”:“柳絮描眉妆镜晓,桃花映面绣楼春”;水井堂的“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横批“虚怀若谷”······堪称一座文化大观园。 
《朱家花园题咏》: 钟秀南滇 名城建水朱家园,典雅民居古色香。 碧瓦青砖深宅院,层廊叠道迷宫房。 歌台水榭仙葩苑,广厦琼阁金玉堂。 富丽绝超留胜迹,滇南府第大观坊。
虞美人·画栋春晓 连云画栋迎春晓,雅舍知多少? 绣阁寂静人去空,映照清辉满地月明中。 雕栏玉砌今仍在,时代悠然改。 朱家园苑似红楼,沥血匠心百世永传留。
一剪梅·阆苑仙葩 欣看园林入画工,半亩方塘,郁翠青葱。 参差台榭沐春风,鸟啼花芳,鱼戏莲红。 万物静观妙趣丰,道味诗情,两不乏穷。 凭栏最爱境谐融,怡目清心,醉意盈胸。
临江仙·兰桂齐芳 栋画梁雕新意匠,大观园内华堂。 重门旭日耀春阳。阶前兰蕙茂,满室沁花香。 吉地祥光开泰运,江山涌入吟章。 祗研朱墨作春山。园中皆秀色,任尔细寻芳。
卜算子·水上戏台 曲院锁尘音,朱户幽深静。 舞榭歌台树影斑,弦管鸣悠韵。 春水漾清波,萝月挂朝镜。 方丈之间故事多,难演沧桑尽。
眼儿媚·朱楼寻梦 和煦东风送轻柔,花径暗香流。 沉寂院落,窗纱弄影,烟缕织愁。 午窗睡起莺啼啭,旧梦绕朱楼。 绿杨荫里,海棠花畔,且展眉头。
踏莎行·香阁清韵 香案花飞,藤萝高架。百般景物堪图画。 翠琴书倦卧南窗,鹧鸪唤起柳阴下。 雅舍温馨,物情潇洒。际歌扇舞尘拂罢。 曲终犹有绕梁音,一轮明月林梢挂。
西江月·芳沁翰墨 院内蓓蕾尽秀,园中桃李皆芳。 庭前瑞草拂红墙,阆苑仙葩丽亮。 雨过琴书含润,风来翰墨溢香。 诗书礼乐世泽长,钟秀华堂春盎。
渔家傲·朱氏宗祠 祖德宗功宏祠宇。子孙更欲光前绪。 祀事春秋隆敬祭。行礼仪,香烟缭绕红烛炬。 宕敞华堂筑构丽,粉墙两列东西序。 月榭风亭弥瑞气。观雅戏,轻歌曼舞相欢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