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桢妮,夏会会,解放军306医院,心血管内科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白晶编辑 洗澡大家都会知道如何洗,但是作为一个冠心病患者,洗澡这件事还是有讲究的。 1.水温不宜过高。冬天天气寒冷,人的血管收缩,血压较高,这时候如果突然进入高温环境必然引起血管扩张,血压迅速下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就容易发生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昏厥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冬天冠心病患者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浴室温度应保持在 20 ~25 ℃,以减少对身体的刺激。 2.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冬季洗浴间的水蒸气较多,如果洗浴时间太长,也可能造成大脑缺氧,导致脑出血、心绞痛等症状。专家建议,洗澡时间在15分钟左右即可,尽量不要超过半个小时。要注意洗浴间的通风,避免蒸气过多导致缺氧。 3.空腹或饱餐后不宜洗澡。患者在空腹的情况下不能洗澡,因为在洗澡时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容易出现危险。饱餐后也不适宜洗澡,因为饭后肠胃开始工作,腹腔脏器处于充血状态,因此心肌的供血就会相对不足,心脏的负担较大。此时洗澡就会加重心脏缺血的程度,甚至发生心绞痛或猝死。因此,冠心病患者不能在饭后1小时之内洗澡。另外,心脏病患者洗澡前可以先喝点水来促进血液循环,补充全身血液容量,这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4.运动后不宜马上洗澡。人在剧烈运动时,皮肤要不断地向外散发热量,所以皮肤血管比正常时要明显扩张,并且在运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这种张开状态。这时,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量也会明显增多,这样一来,身体其他地方的血流量就会相对减少,表现为血压比较低。如果此时洗澡,会刺激皮肤,皮肤的血管会进一步地扩张。皮肤血管的血液会进一步增多,而其他地方的血流量则会进一步减少,血压会趋向于更低,如果情况严重,会引起脑缺血。 5.情绪出现波动时不宜洗澡。洗浴时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冠状动脉可能发生痉挛,心肌的供血量减少,从而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时不宜洗澡。 6.病情不稳定期间不宜洗澡。这一点是很好理解的,不再多作解释。 7.无人照料情况下不宜洗澡。去澡堂洗澡,一定要有人陪同,洗完后需休息片刻再离开;在家洗热水澡,浴室也不宜反锁,以便于家人随时关注情况。在洗澡过程中,动作要舒缓,避免体力消耗过大。一旦出现头昏眼花、胸闷不适、心前区隐隐作痛等先兆症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不要随意挪动地方,保持心情平静,并取出急救药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