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人物的诉说
——喜听相声《躲不开》
作者:崔琦
俗话说: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看了天津春晚刘俊杰、张尧表演的相声《躲不开》,像在严冬里嗅到了一丝甜甜的春意,鸡年伊始,笑神经被一次次拨动并引起共鸣。
事情缘起生活中一件平凡小事:主人公甲的媳妇儿让他下了班买些苹果回来,甲就买了十块钱的苹果回家,厄运也就从此开始。冥冥中仿佛听到了马三立先生常说的那句:要倒霉你信么?接下来一连串的误会都让甲这个倒霉蛋儿鬼使神差地“赶上了”,想摆脱也摆脱不了,要不怎么叫“躲不开”呢!
回家路上遇到一个水果摊翻了,国光苹果滚了一地。甲没有袖手旁观,情急中也顾不得什么瓜田李下了,提着自己的国光苹果,帮卖水果的捡拾散落一地的国光苹果……听到这儿,聪明的观众已经开始会心地笑了,后面的情节果然在情理之中。这个情节很像严顺开的小品《张三其人》,不同的是,小品有鸡蛋作道具,张三通过“数鸡蛋”想证明手中的这个鸡蛋是“自己的”,但“越描越黑”,反倒更加掰扯不清了。相声比小品难,观众看不见苹果,演员通过无实物表演和语气、表情及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现实社会中,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在路人不负责任的讥讽中,小人物的心态显现了:宁让钱上吃亏,人格上决不能受到任何贬损!在辩白不起作用的情况下,甲竟做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把苹果递给摊主:“您给我约约(称称)” ——愣用十块钱买回了自己的一袋苹果!
这事儿搁谁身上也会觉得憋屈,气恼中多上了一层楼,敲开了邻居老李的家门,当邻居问甲“有事儿吗?”小人物心理再次作祟,谎称“借鎯头”,为了不失面子,把手里的苹果又拱手送给了邻居。生活中有这种人吗?太有了,郭冬临在《有事您说话》里,不就是为了满足虚荣,自己搭钱,半夜里去火车站排队替别人买车票的吗?死要面子活受罪,是这类小人物的通病。
再说甲,媳妇要的苹果还得买呀,握着鎯头上水果摊,一脑门子官司,把卖苹果的吓坏了:“哎哎~值当的吗?十块钱苹果用不着动鎯头!”结果又买了一袋,合着花了三十块钱买了十块钱的苹果,看来不可思议,可确是这类小人物的顺势而为。
而这时甲的遭遇并未终结,路过修车摊帮女孩给自行车打气打爆了车胎!让人没想到的是,卖苹果的跑过来:“有事跟我说,拿我闺女撒气嘎嘛?”真是不巧不成书,别忙,更巧的还在后头,修自行车的回来了:“我三天丢了五把鎯头,今儿可逮着你了!”到这会儿,百口莫辩的甲已经是欲哭无泪了,小人物被挤兑了,不能再沉默了,必须发声!为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演员刘俊杰熟练运用相声中类似绕口令的“贯口”:“我拿着给我媳妇买的国光苹果,帮忙拣他掉在地上的国光苹果,他以为我手里拿的国光苹果,就是他掉在地上的国光苹果……”,这段表演,不是故意安排的噱头,而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人物的真情流露,也可以说是这个小人物最后的自我表白和发自心灵的呐喊!这段贯口,完全符合剧情发展和人物心理及性格表现,甚至舒解了观众心中的不平,使这段精彩的相声彩上加彩儿,现场效果亦达到高潮。
《躲不开》在微信上传播后,好评如潮,观看人数迅速攀升,这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篇难得的好作品,写的是小人物和生活琐事,折射出崇尚和谐、息事宁人,“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的人物心理,也算是一种市井文化吧!
从技巧上看,《躲不开》这段相声,更有多处值得称道。先说“垫话儿”,因是春节期间演出,先从拜年开始,气氛亲和热烈;再说“瓢把儿”,从“媳妇不会说话”引出苹果,入活自然流畅。作品巧妙融入“乔布斯”、“夏娃”、“牛顿”等时髦词汇,使人听了觉得应时、新鲜;“正活”部分不光是靠“包袱”支撑,而是以一环扣一环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节征服观众,段子中设计的“巧合”,不仅合理,而且还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如甲错走到老李家,原本是为了掩饰尴尬顺口随意说的“借鎯头”,观众自然不会想到后面卖苹果的以为他要来玩儿命,更不会想到修自行车的“三天丢了五把鎯头”——正所谓“好包袱,须隐蔽,翻包袱,无痕迹”。再说这个段子的结尾,前面一系列的遭遇,一连串的巧合,浑身是嘴也解释不清的误会,让人听着“跟瞎话儿似的”,所有这一切,起到好处的为“底”进行了铺垫。最后,当甲费劲洪荒之力道出事情始末根由,问大家信不信时,捧哏演员及时“垫砖”:“不信!”甲逗响最后一个“包袱”:“连我自己都不信了!”——这是这个小人物发出的无奈哀叹,也为整个故事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好作品和好演员的完美结合,使《躲不开》成了这类题材相声中的精品。我以为,刘俊杰的这段《躲不开》可以和侯宝林的《夜行记》及马志明的《纠纷》相媲美,这三个段子都是成功的刻画了不同的小人物,都没有说教,却给人们留下感悟多多。
小文至此该打住了,我想到了刘俊杰 另一个曾经上了央视春晚的作品《找毛病》,同时想到了他的恩师苏文茂先生。
正是:《找毛病》无愧文茂,
《躲不开》堪称俊杰。
2017年正月初六凌晨于北京家中

崔琦,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台北曲艺团顾问,曲艺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