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美術報》第007期 美術新聞 A06 【編者按】如果將1985年作為中國當代藝術標誌性的歷史節點,那麼今天的我們已經站在了另一個節點上,這就是一個為之做梳理、小結的節點。正如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所說的那樣:「我們已經走到了一個歷史拐點上,急需對現代書法做學理化的梳理。」回顧30年藝術的發展,多樣的面貌、紛雜的理論,使我們擁有了豐富的研究素材及相對抽離的視角高度,是時候對過去30年書法的發展脈絡進行一次整體把握了。那麼,如何梳理,依據什麼樣的評判標準來梳理,就成為了一個難題。讓我們還是先從「現代書法」一詞的提出談起。 ![]() ▌王冬齡?亂書《心經》現場 ADVERTISEMENT 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2015年11月7日 攝影/陳旭江 現代書法運動發展的歷史脈絡 普遍意義上講,中國的現代書法運動是伴隨著「85美術新潮」同時開始的。其時,古干、王學仲、馬承祥等人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現代書法藝術首展」標誌著這場運動的正式開始。現在回顧看來,在這場運動發生的30年間,常常受到流言困擾,似乎這與一開始埋下的隱患不無關聯。「首展」上展出的作品極具繪畫形式感,甚至被看成一種具有象形意味的圖畫文字,結合參展人士大多出身畫家的背景,起初便引發了激烈討論。人們不禁發問:繪畫與書法的邊界在哪裡?書法是不是倒退成圖畫了? ▌曾來德 「墨樂」書法展示現場 ADVERTISEMENT ▌曾來德 「墨樂巴黎」活動現場 誠然,作為一項運動的開始,其藝術形式大多都具有當下的局限性。一方面受到日本少字數派如井上有一等人的影響,以及接受了部分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內容;另一方面,在急於變革的情況下,當時的藝術家沒有對傳統和文字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因此,現代書法便給社會大眾留下了「把字畫出來」的印象。 ▌古干作品 ADVERTISEMENT 但是,現代書法首展的意義是重大的。中國書協原副秘書長、《中國書法全集》主編劉正成認為:「這是一批非常嚴肅的藝術家進行的思考和創作,不是江湖人士,而是精英人士提出的視野。」 隨後,1986年「全國第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後來被評為現代書法運動中堅代表的邵岩,就在那次展覽上初露鋒芒,其作品《晴雪》獲得優秀獎。由此觀之,「國字號」藝術展和書界官方的開放態度,為現代書法的發展打開了一個缺口,使得更多的藝術家湧入現代書法的創作領域。 ![]() 此後,約略有兩條脈絡可循:一是提出「現代書法」名稱的古干、王學仲、馬承祥等人,繼續開展相關展覽和研討會,旨在推動現代書法的探索和影響,其中重要的包括:1988年「首屆中國新書法大展覽」(桂林)、1991年「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邀請展」(南京)、1995年「中國現代書法十周年代表作家作品展」(南京)、1998年「中國現代書法發展戰略研討會」(江蘇)、1999年「巴蜀點兵——99成都二十世紀末中國現代書法回顧展」(成都)等。其中的代表人物還有文備、朱乃正、李駱公、王乃壯、閻秉會、濮列平等。 ADVERTISEMENT ![]() ▌濮列平?棲地 120cm×40cm?2010年 另一條脈絡是藝術家個體的自主發聲,反過來也促進了現代書法的運動。這裡有兩個特點,一是藝術家的身份、創作跨藝術領域和門類;二是個人風格突出並往往伴隨著理論建構。現在看來,他們當中某些人的創作面貌或許更加接近於當代藝術,但因其創作為現代書法領域的探索打開了新思維、提供了新程式、引起了新討論,故分列於下。為方便閱讀,將其分為圍繞書法進行的形式語言探索和借用書法元素進行的觀念表達兩大陣營,前者包括:王冬齡的《老子》和大字書法、石虎的《天福》和《碧壘》、沃興華的《我》、曾來德的「墨樂」、曾翔的《塔》、白砥的「非漢字書法系列」、邵岩的《飛來好運》與「射墨」、張大我的《大我妙墨》系列;後者包括:王冬齡的「亂書」和「書非書」系列展覽、王南溟的《字球組合》、邱振中的《最初的四個系列》和「源自書法」系列、魏立剛的《魏氏魔塊》、洛齊的《書法主義》及其宣言、陳振濂的「學院派書法」、朱青生的《放大書法》、劉懿用刷子書寫的作品、張強的《蹤跡學報告》、邱志傑的《重複書寫一千遍蘭亭序》、王天德《數碼NO.05-M10》、徐冰《析世鑒-天書》、谷文達《碑林-唐詩後著》和《聯合國》等。受篇幅所限,僅列舉各藝術家的一二面貌置於此。 ![]() ▌胡抗美 夢 413cm×330cm 2014年 ▌張強、LIA-WEI 吃鼓藏 千戶苗寨 2010年 不難看出,書法領域內部不斷向外延伸,又和當代藝術的範疇結合起來,產生出了文字意義的弱化、創作材料的多樣化、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和展覽方式的推陳出新等結果,並與裝置、行為、觀念藝術等有所交叉。這引發了「現代書法是當代藝術嗎」的疑問,於是學術界就現代書法與文字、傳統書法與當代藝術的關係等問題展開了多方位的討論。 現代書法運動就在這兩股力量的作用下進入了國際平台,上文中提到的藝術家紛紛在國外舉辦個展或參加了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大展,2002年大英博物館舉辦的「驚人之筆:中國現代書法展」便是一例。至此,現代書法運動顯示出一定規模。然而,問題也接踵而至:面對紛繁複雜的藝術形態、良莠不齊的藝術水準,如何界定和評價現代書法?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學術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古干作品 2005年古干、濮列平等人在中華世紀壇舉辦了展覽「漢字世紀」,正式提出了「漢字藝術」的概念,並出版「從現代書法到漢字藝術簡史」,試圖對這一學術困境進行回應。但也有許多學者對此抱有疑問。2015年底,中國國家畫院舉辦了「從現代書法到漢字藝術——現代書法30年學術研討會」,旨在對現代書法發展30年的情況進行一個梳理整合。 概言之,現代書法運動發展至今30年,圍繞其進行的爭議和質疑從未停止,並且也將一直繼續,或許這也正顯示出現代書法的生命力所在。 ▌王冬齡 逍遙遊 365cm×432cm 2015年 現代書法到底是什麼? 現代書法是什麼?這或許是自「首展」以來被反覆提及的問題。其定義之所以難以被描述清楚,原因或許就在「現代書法」這個稱謂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盧輔聖就曾在他的《「現代」之前的徘徊》一文中表示,「『現代』這個既表現為時序尺度又表現為文化形態的複合概念,已廣泛地滲透進社會各個領域。作為藝術門類之一的書法,也因此而被演繹為傳統與現代的分立,發乎創作,訴諸理論,激盪起日漸廣泛而深入的變革浪潮」。 ▌邵岩 幽 2008年 乍看下,30年中就現代書法領域進行的創作因其面貌迥異而很難被合攏一處,「現代書法」似乎只有在結合了具體的藝術作品、藝術理念之後,才能被細讀和闡釋。然而,這並非意味著我們就要放棄對現代書法核心、邊界的討論,應該說,正是因為面對了這種境況,整理和歸納必不可少。張曉凌表示:「現代書法發展30年,一個重要的缺失就是沒有理論家或者批評家做系統化和學理化的梳理,這在中國美術的現代性問題上同樣存在。中國在150年左右的時間裡走出了一條非常不同尋常的道路,我們要從自己身上找現代性,不能用西方的標準去考量,因此理論的梳理和總結十分重要。」 大致說來,學界對「現代書法到底是什麼」的看法約略可歸為以下兩種:一種是強調對傳統書法的延續,尤其強調漢字和書寫的重要性,在這兩個核心下,又可細分出對漢字的釋讀性、書寫的平面性的延伸探討。就此,劉正成談道:「離開漢字就不是書法。關於漢字形式上的誇張和可讀性上的消解,存在一個度的界限。如果完全不能辨識的話,也不能稱為書法。」他援引萊辛《拉奧孔-論繪畫與詩的界限》中的觀點,認為藝術門類的特徵不能消融在界限中,沒有界限就沒有藝術的規律性可言,所以即便書法和繪畫有共通性,但是必須有界限,這個界限就在於對漢字文意和暗示意義的表現上。同樣地,劉正成強調毛筆的使用和平面上展開創作的書寫。他這樣說道:「為什麼是毛筆?因為它有豐富的藝術表達特徵。西方文字的書寫工具表現力相對單調,技術性表達的缺失是它沒能成為書法藝術的原因。再說空間,必須是二維平面中展開的空間,不是立體空間,立體空間就是裝置、雕塑,這個也要分清楚。」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曾來德就書寫內容和形式上的關係談道:「現代書法可以分為形式大於內容,形式遠大於內容和純粹的形式美三種類型。形式就是其感性和現代的體現。但要強調的是,純粹的形式不是沒有來源的,它有一個文字背後精神性文字的存在,創作的初衷還是文字,只不過失去了準確的認讀結構。此外,還要保留其高度的書寫性,這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如果既沒有書寫性、又沒有可讀性,那肯定不是書法。」 ![]() ▌曾來德 許渾詩 90cm×45cm 2006年 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胡抗美也認同漢字和書寫是書法的底線,並從實用書寫和書法書寫的區分來看待現代性:「實用書寫以辨識為目的,書法書寫以表情為目的,就是通過結構造型表情達意。那麼當下人通過對形式的關注表達對這個時代的獨特理解,是一種精神性的流露,這就是現代性的表現。」就形式的創作而言,中國漢字藝術中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邵岩強調要根深於傳統,他說道:「這是一種從高度理性的建構到高度感性的書寫過程。就現代書法的形式創作來說,絕不是泛義上的形式構成,必須要在傳統中紮根才行。如果沒有對漢字書寫性、結構的深入把握,這樣的藝術形式是不能持續發展的。書法中最高的精神是書寫性。」提及書寫,藝術評論家馬欽忠也強調:「給現代書法下定義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概言之,就是在傳統書法的線條質量上進行空間形式的探索。宣紙、筆墨作為工具具有傳統性,但我們要運用它們進行創新,即是說在傳統審美經典程式上進行二維平面的空間形式拓展。」不難看出,上述學者將關注點放在對書法的核心——漢字與書寫的現代創造上。這是在借鑑西方甚至一切藝術形式和手段的同時所堅持的底線。 ▌胡抗美 書「李日華《竹》」 27cm×34cm 2014年 另一方面,也有學者將「現代書法」這個名稱置於大的藝術情境中,著重在審查其中的運動變化,關注經驗和探索的成長。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天民認為:「『現代書法』是作為『現代藝術』的一部分而提出的,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藝術形式或藝術思潮,而是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部分而出現的,也只有在這個語境中,才能凸顯出它的意義和價值。」他強調現代書法首先有一個走出傳統書法的問題。他談道:「從這個角度和意義上說,某些『對抗甚至割裂了傳統書法』的藝術創作是那些藝術家選擇走出傳統書法的策略。誠然,這或許是一種矯枉過正的策略。至於這種策略是否生效,不在於策略本身,而在於策略的結果,即在走出傳統書法之後是否符合『現代書法』的內在規定性。傳統書法只是『現代書法』的資源而不是目的,它是要藉助傳統書法進行新的現代創造——所謂『得魚忘筌』是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書法家王冬齡也強調:「不應將『現代書法』固定在某個定義上,而應該把它看作是一個變動、豐富的過程,並不是說傳統不重要,而是強調其創新的意義,為書法創作提供了新的程式和面貌」。 ▌張強 Weilia 雙面書法開卷 2015年 於澳洲烏璐魯大紅岩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張強也表示:「對於現代書法的這個概念,我們只能把持一種動態認知與非本質的態度,看到不斷增殖的經驗對這個概念所實施的意義填充。『現代書法』這個概念成立的標準,就是與傳統風格書法的形式進行錯行、逆行與倒行,傳統認讀序列的打破,傳統書法局部放大式的視覺強調。於是,其經驗形態也就自然地包括了少字數風格、象形風格和圖畫風格等形式。進入20世紀90年代,『現代書法非書法』,『現代書法是一種視覺藝術』的說法,直接否定了『書法』這個概念本質規定的指涉邏輯。喻示著『現代書法』與『書法』的分離。」 ▌邵岩 圍001 2006年 「現代書法」如何突圍? 與以往相比,當今藝術家擁有更多創作的資源和開拓空間,卻意外地面臨一種需要突圍的尷尬境地。一方面,人們仍然用「現代的」和「傳統的」來評價和區分現代書法,但同時又產生了「靠近現代就是先鋒、靠近傳統就是模仿」「現代和傳統是對立的」等不公正的價值評斷。另一方面,面對書法領域30多年的藝術成果,多樣紛雜的藝術流派和面貌也使得藝術家們進行自我反思:「現代書法」這個名稱是否適合?更重要的是,現代書法將去向何方? ▌古干作品 古乾和濮列平提出了「漢字藝術」這一說法,試圖對現代書法的突圍問題做一個回答。他們旨在「用一個新的概念來涵蓋和描述現代書法運動及其後出現的所有藝術形態」。藝術家濮列平解釋道:「漢字藝術的形成雖發端於中國書法,但作為一個新的學科顯然已不是書法,同時也不是一個藝術流派。它首先提出了漢字與藝術的關係問題,當漢字進入視覺藝術領域後,便成為新的語言工具,包括了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廣義上講,凡是利用漢字的音、形、意的全部或任何一部分進行的藝術創作都叫做漢字藝術。狹義則指將漢字作為藝術創作思維的新語言,著力於視覺空間領域的藝術創作。我們所談到的漢字藝術更多的是指狹義概念上的。從邏輯範圍來說它包括了傳統書法和現代書法以及用漢字創作的其他視覺藝術。」對此,高天民評價道:「漢字藝術的出現對於中國美術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就藝術內部而言,它將一種來自自然的形象化的內容以共識語言表述,並以一種普世的面目出現,因而獲得了世界意義。就藝術外部而言,漢字藝術通過觀念的創新和新學科的建設,豐富了文化產業的內涵與外延,從教育到生活的各個實用方面全面拓展了文化產業的空間。但更重要的是,漢字藝術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是中國在當今世界樹立和平與友好形象、深化中國文化全球影響力、構建世界藝術新秩序的最有力的手段。」 ▌邵岩 海002 90cm×90cm 2001年 「漢字藝術」無疑具有它的優勢和影響力,但就書法與漢字的關係、「現代書法」到「漢字藝術」的邏輯過渡上,學術界也有不同看法。張強指出,「『漢字藝術』積極的一面表現在對傳統評價體系的捨棄上,另外還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容易引起接受者的共鳴;但是現代書法中所包含的兩個方面——漢字的藝術化處理和書寫的獨立性釋放,能否不受壓抑地容納在『漢字藝術』的這個範疇下,是一個關鍵問題。對於使用『漢字藝術』稱謂的人來說,就要更加謹慎。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其策略性意義大於實際的學術性意義」。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也表示:「從現代書法出發,其實發展出了三種藝術:現代書法、漢字藝術和概念藝術。漢字藝術只跟漢字有關,並不跟書法重疊,是我們研究書法中的一塊,並不意味著中國書法歸到漢字藝術。」邵岩提出:「從現代書法到漢字藝術的轉變上存在一個邏輯的問題,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將書法、繪畫、雕塑比作蘋果、梨、桃等,漢字就仿佛是水果的概念,那麼從蘋果到水果在邏輯上就轉不通了。」馬欽忠認為:「漢字藝術當然可以作為一個名稱提出來,但要注意區分幾個問題。首先,若以『漢字藝術』命名,漢字就不僅作為中國文化承載的工具,也成為了文化的目的地,這在邏輯上就可能需要討論。第二,中國書法的特殊性也沒有突出出來,所以從現代書法到漢字藝術這個轉換上也需慎重。第三,漢字藝術因其所包含的內容廣泛,需要建立一個評判標準和體系,否則一旦脫離了評價的界限,就成了一個無邊無際的概念。」就漢字藝術的未來發展說,劉正成表示:「漢字開始是符號,變成一個字,字後成文,文是字發展的高級階段。如果要用漢字藝術這個概念,要注意不能只用他的字的階段,而不用文或詩的階段。」 ▌胡抗美 書「蘇軾《水調歌頭·中秋》」 122cm×244cm 2012年 總而言之,現代書法也好、漢字藝術也罷,如果以歷史的眼光看,30年的書法發展不過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息轉瞬,面對困難和窘境不應草率結論或輕言放棄。書法藝術本身所具有的探索空間還很大;此外,東西方當代與傳統兩個系統下的藝術資源寶庫也為藝術家們未來創作提供了便利,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書法的發展前景必定會在藝術家、理論家的共同努力下走向更廣闊的未來。■ 採訪手記 記者在採訪過程中,就「現代書法」或「現代書法運動30年」這個課題,請受訪者舉出了三個關鍵詞並稍作解釋,這是各位學者多年創作和思考的智慧結晶,整理並列於下文,與君共賞,期冀能夠引發您就本課題的一點思考。 三個關鍵詞及闡釋 劉正成 曾來德 非純觀念的 現代書法不僅僅是觀念上的,必須要有具體的技術和形式來支撐 傳承的 現代書法的現代,不能與中國傳統無關 中國的 現代書法必須在中國土壤上生髮,而不是在別處 邵?岩 書寫 書寫性是書法、現代書法的核心價值和評價標準,要高度理性地設置並高度感性地表達出來 隱喻 如何利用現代書法對當下社會、人文、自然進行干預與關注,是現代書法新課題。現代書法在全球當代藝術語境下的身份確立,其獨特價值與貢獻是漢字中的文化信息通過視覺轉化、暗示與隱喻最終達到一種精神訴求 意象 漢字是有表情的,表情的塑造稱為立象,象服務於意,要表達出耐人尋味的深刻之意 濮列平 變革 中國現代書法運動的發起與中國對外開放密不可分 求索 中國現代書法在30年的發展過程中,前仆後繼歷經四代人的不斷探索,為尋找一條中國藝術創新之路 建立 從現代書法到漢字藝術的提出,有了一個建立的方向 張?強 圖像 傳統書法是視覺文本,是對字的一種書寫方式。現代書法將漢字轉化成了圖像性的結構 書寫 當代的最重要一點,是超越了情感性的東西,把書寫和文字、語言的內容剝離開,把書寫獨立發展出來 主體性 現代書法在思想性上最重要的貢獻,是建構自己的主體性 高天民 傳統性 「現代書法」是在吸納了現代審美和視覺經驗基礎上,從中國特有的文化資源——漢字和書法中生長出來的一種新的藝術表達方式 現代性 在中國「現代書法」30年之際,我們重新審視中國的漢字、中國傳統書法和現代書法,力圖探討和尋找一種新的可能 未來性 中國的漢字和傳統書法經過現代性轉換之後,將走向遙遠的未來,並將對中國乃至世界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 書寫 線性時間中所展開的空間形式探索 意象空間 現代書法的目的不在於字的閱讀,更多的要看它在二維空間中如何形成具有審美性和生命精神的意象空間 線條質量 中國傳統書法中所包含的審美程式是最重要的,線條質量是構成現代書法的肌理 王冬齡 時序上的概念 現代書法的發展是隨著時間不斷豐富演進的。概念不是固定的,強調的是對傳統書法進行的創新 線性/書寫性 毛筆的可塑性是進行現代書法創作的利器,能夠表達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和寫意精神 空間 現代書法在空間開拓的領域打破了傳統書法的模式,是大有可為的領域 胡抗美 學術意義 現代書法不是時間概念,它具有觀念價值 源自傳統 現代的也是傳統的,理解現代書法一定要從傳統出發 人文關懷 現代書法離人們心靈最近,與時代精神合拍,但需要時間沉澱,對待現代書法需要一個冷靜的態度 點擊文末「寫留言」,一起來討論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 聯繫我們:zgmsbvip@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