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青年赢了!“无现金”让我们扳回一局!

 carlchen1109 2017-05-03

今天,新周刊提出了“四无青年”的概念:无现金、无国界、无禁忌、无公害。

 

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无国界、无禁忌”等方面未占据优势,对于国内外青年的包容精神、探索精神,我们很难将其量化来做比较,但“无现金社会”这一子棋,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扳回一局!


此前,联合国环境署下的无现金联盟(Better_Than_Cash_Alliance)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社交和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国数字支付生态的成长》(Social Networks, e-Commerce Platforms, and the Growth of Digital Payment Ecosystems in China),报告认为,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明显领先于全世界,普及率也最高。报告也大大点赞了中国的支付宝等平台在推动无现金支付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将其成功经验总结下来,建议全球政府和机构吸取经验推广。


而中国扳回的这一局,不仅仅是靠《新周刊》着重提到的青年们的一己之力造就的。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发现在“无现金”的博弈场上 ,中老年也存在感颇足,贡献了自己坚实有力的分量。


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Alison Chasteen的团队在《心理和老化》杂志上曾发表一项研究结果:如果你相信变老会让你的记忆力和听力下降,这种下降就真的可能发生。


这意味着,心态年轻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轻人”。如今最能体现年轻心态的人群特征是什么?无现金、无国界、无禁忌、无公害,从“四无”的定义上来看,后三者是有家有口有社会地位的中老年人群,无法达到的了。


而无现金,可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马云都说了,现在在西湖边乞讨的老大爷,都用支付宝二维码来收钱了。而中国的无现金程度牛就牛在,从参与度上来看, 中年人和老年人完全不输给年轻人。


这是一种心态的年轻,在这种心态下,中老年人能做到的不仅是和年轻人一样习惯移动支付、极少使用现金,更进阶的段位是:年逾八旬的老人可以年轻得酷到没朋友,他们会去做摄影模特,去秀台上走猫步,去和年轻人“血战”网游……


在中国,如今,不同年龄层的人们都在受惠于无现金支付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便利。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无现金社会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将会是思维的变化和区隔的消解。

本期《新周刊》带来了6个年轻人和他们的“四无青年”故事。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全然不同的性格,各自对”无现金“也有个性迥然的理解:


MC天佑


李天佑认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独特的生活方式,比如在他的父辈,所有人的支付方式都是现金,但是如今在无现金的潮流下,已经有很多人,包括天佑在内,出门不带现金,因为手机支付太方便了。但一样也有人依旧喜欢用现金,觉得这样安全,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中规中矩的,也有前卫新潮的。就像有的人爱去酒吧挥霍人生,有的人就喜欢静静地在家里看直播,刷礼物玩玩,“这就和明星开演唱会,大家花钱买票是一个道理”。



NASA中文

NASA中文的编辑组目前有5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25岁,分布在世界各地。如果你走近这些90后,会发现他们的生活很有趣也很酷:出行主要靠共享单车,聊天主要靠动图,游戏和读书占据了他们的休闲时间。他们每天都给蚂蚁森林浇水,凑齐能量好在阿拉善领养一棵树;他们“精打细算”,出门根本不带现金,因为不够酷像个单身狗,给女票埋单当然是用“亲密付”,大到买手机小到买矿泉水,都用支付宝扫码解决;他们都是诚实的孩子,注重个人信用,骑共享单车不用交押金,凭芝麻信用来担保;他们旅行就住小猪公寓,安全又有信用保障。这些潮流的方式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很自然的部分。


彩虹合唱团团长——金承志

让金承志和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下文简称“彩虹合唱团”)进入公众视野的是几首刷屏“神曲”:《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春节自救指南》。作曲家向内,指挥家向外,二者看上去矛盾,对金承志来说却只是一个小小的调和问题。生活就是一场抉择和调和的过程,但最终他会选择自由和不被束缚。比如对于手机的态度,手机可以给生活带来便利,他会用支付宝付水电煤费,省去了排队缴费的麻烦,在上海的便利店刷支付宝也是再方便不过。但他并不会被手机捆绑,他生活的主要乐趣仍是喝茶、看书、聊天,“比如微信朋友圈,我已经好久没有看过了”。


关爱八卦成长协会会长——马睿

马睿说:“我们和观众都是互联网的实验者,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一个人在岸上。摸索过程中,信息会被拆解,会更加细致地去梳理每条脉络。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他所感兴趣的,创造出属于自己在那个领域的积累。这一切需要正向的大方向、一个好的世界观。”

在生活上,马睿也很享受“92一代”早已习惯的“无现金”生活,喜欢从这些科技带来的生活变化细节中发现更多潮流趋势。

 

马睿认为从现金到无现金的进化,其实是科技推动的生活方式迭代。“这种快速变化源于无现金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便利,没有假币、远离病菌、一扫即走等,这个未来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不过我更期待着科技能够给生活带来更多带感的新鲜体验。”

小鲜肉徐浩

徐浩几乎每条微博都有上万的转发和评论,而他回复粉丝的频率高得不像一个明星。看他和“硬币”(因为徐浩收藏硬币,他的粉丝就自称“硬币”)之间的日常互动,亲切得仿佛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个朋友。

作为一个艺人,徐浩平时工作出行都有工作人员安排妥当,很少有需要自己花钱的地方,有时连钱包都不需要,再加上手机支付很方便,所以徐浩的钱包几乎变成了卡包,没放多少现金,倒是有包括身份证在内的各种卡证。1994年出生的徐浩,初中就懂得如何网购了。作为一个资深网购者,徐浩的芝麻信用分高达770分。“我不喜欢逛街,有90%以上的东西都在网上买,连水和纸巾都在网上买。


成都妹子——办公室小野

“你以为我在玩,其实我在上班;你以为我在上班,其实我在玩。”这是小野对办公自由的理解。无约束、无边界、有意思、有趣味是小野的生活哲学。和大部分的90后一样,她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日常生活中更不喜欢带现金出门。一个手机就能解决衣食住行玩乐的无现金生活,才是她更享受的自由自在无约束。

无约束、无边界、有意思、有趣味是小野的生活哲学。和大部分90后一样,小野不喜欢被条条框框束缚,日常生活中更不喜欢带现金出门。一个手机就能解决衣食住行玩乐的无现金生活,才是她更享受的自由自在无约束。


这些KOL可以代表年轻群体说出他们对无现金社会的理解,中年作家马伯庸也可以通过“丢钱包”的亲身经历感知无现金社会的真善美。




笔者看来,无现金社会不仅是一种社会环境变化,也是真正多样化的社会,是当生理年龄的屏障被打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年轻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像老年人的时候。到那个时候,“刻板印象”就会慢慢失去生存的思维空间,大家不会再因为老年人倒在路边而不敢扶,不会再认为染了一头黄发的年轻人就是不靠谱的,不会再给不同年龄群体的人们贴各种标签。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休想再用群体画像去套用在独一无二的个体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