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芝润斋 2017-05-03

“建窑”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民窑之一,因窑出建州、建宁府辖地而得名“建窑”,作为闽北最有特色的黑釉瓷,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碗著称,俗称“建盏”。建盏釉色品类丰富,尤以兔毫纹、油滴、鹧鸪斑、瞿变等名贵瓷品饮誉海内外,在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曾经是黑建的鼎盛时期,后由于饮茶习惯、审美意识诸多方面的变化影响,逐渐走向衰落,以至停烧。本文通过例子将阐述它蕴含的实用主义、文化性、科学主义及亲和性等特性 ,使他独特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来。

“建窑”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明代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中所载: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撇口,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建窑是宋代的名窑之一,遗址坐落在今福建闽北的建阳东北境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一带,南部与建瓯市接壤。建阳水吉因隶属于建瓯,而建瓯在唐以后曾改为“建州”、“建宁”,并成为福建闽北地区的州郡治所。而我国唐宋时期的瓷窑,一般以所在的州、县命名,所以建窑就是当时的建州窑。简称建窑。建窑瓷器最早出现在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及元初,元代中后期趋于衰落,以至停烧。历史上建窑以烧造风格独特的黑釉瓷著称。建窑,根据瓷器的颜色来分可以分为黑瓷、白瓷、青瓷三种,亦称“黑建”、“白建”、“青建”,而“盏”的称呼则在宋代就已有之。因从窑址出土或采集的实物看,建窑黑瓷中碗类占绝大多数,碗在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所以建窑黑瓷又统称为建盏。瓯的本义是碗,盏的本义则是比碗小的器皿,或者说是一种小碗 ,建盏即指建窑黑瓷中的碗类。在现在的闽北方言中,大而深的碗仍称为“瓯”。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建盏是宋代福建地区生产的既登大雅之堂又流行于大众的民间造物,它包含着区域内民间各阶层在特定时期所积淀的宗教、政治、理想、愿望、民俗心理、审美情趣和艺术传统,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显示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蕴涵着科学的精神。对此进行发掘整理,并从中汲取养分,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理念,为提高当代造型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把握时代特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建盏的实用主义

宋代吸收了佛、道而成的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将前朝的淫丽、浮华的风气给消灭了。这不可避免地给艺术和工艺带来了一个平实风格的时代。如皇帝画家赵佶曾经研究鸟睡觉时是伸左腿还是伸右腿一样 ,这种反对错采镂金,雕章琢句,追求淡泊含蓄,平淡纯真的风格,使那时人们普遍认为工艺品必须首先满足人们的实用目的,美丑可以不计较。这种观点也是源自朱熹的太极之理。即太极是一切理的总和。人创造器物是据理的,不言而喻也就是效法自然。这种思想对人们设计生产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宋代的陶瓷都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受清新的自然之美。

宋代建窑工匠在制作建盏时分为三种类型 :大型碗 ,口径在 15厘米以上 ;中型碗则在 11-15厘米之间 ;小型碗 ,口径在 11厘米以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口小足 ,形如漏斗 ,为的是适宜茶水饮量,同时也是茶末易于沉淀和倾渣。即满足实用功能,只是在局部有些变化。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供御”“进琖” 字样的建盏。

虽为御用的宫廷用瓷器,却舍弃刻花、剔花、印花等技法,独用黑釉体现试茶时的茶色,全无唐时华丽、富贵的泱泱大国遗风。同时 ,建盏造型文化中的实用主义是一种基于人格力量的审美理想,是提倡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提倡物为人所用,物为人服务的积极世界观,其中蕴含着的以人为本、自尊自爱、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思想境界,直到现在仍具感染力,值得我们重视。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2、建盏的时代性

以黑釉瓷器,尤其是所谓“兔毫盏”所代表的建瓷,应当说集中地代表了宋元时期福建瓷器所独具的地方特色。建瓷的勃兴当与北宋时期包括徽宗赵佶在内的上流社会“斗茶”之风盛行有关。宋徽宗《大观茶论》曾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可见连一朝天子对建瓷也极为赏识。加之在宋代,福建北部的建州、南剑州

据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五代时期建州茶已列入贡品。进入宋代,建州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随之而来的是闽北人斗茶成风,时任福建路转运使的蔡襄在建州督造贡茶期间对斗茶习俗进行悉心的调查研究,并献给仁宗皇帝,使斗茶之风、斗茶之具—建盏和建州茶一同名扬天下。再者 ,随着游览武夷山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渐多,文人咏茶成趣,随即对建盏推崇备至,客观上刺激了建盏的生产。这也是建窑窑炉密布、瓷片窑具等堆积如山的原因。如宋代建窑的窑炉长度多在 70米以上,多条窑炉超过百米,有的一窑产量高达10万件,令其他窑场自叹不如。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视其原因,也是与宋代的斗茶之风密不可分的。因此,建窑为斗试家们提供了最上乘的茶具,增添了无尽的生活情趣。而茶风的倡导和传播又促进和壮大了建窑的生产规模,使之成为一代名窑。

建盏除了福建为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外 ,则是因为建盏的特点最适合斗茶。首先,建盏的外观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盏内外饰以变幻莫测的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纹样,美不胜收,这种装饰纹样与手工绘制或刻画、模印不同,它既依靠釉料配方的变化,又依托窑内烧成温度与气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纹理,往往产生于意料之外,因此,具有无穷的艺术魄力,似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也映证了“天人合一”的中国思想。其次,建盏造型别致,边薄底厚,胎骨厚重、坚硬,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而饮茶时,最注重茶的温度—即以初沸的水冲泡最为宜。再者,建盏口大足小底深,盏口面积大,可以容纳更多的汤花且便于观赏,而足小底深则易于茶渣沉淀和倾渣,以免影响茶色。

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论》说:“古人吃茶俱用擎,取其易干不留渣。”建盏的诸多优点使其他窑场生产的茶盏大为逊色,建盏也成为宋代最上乘的斗茶用具。

3 建盏的科学性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兔毫盏,是建窑的黑瓷代表物,亦是世界上最早的“结晶釉”制品。日本称之为“珠光青瓷”。经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对兔毫盏的外观、特征和理化功能所作深入细致的研究,认为“釉断面为透明玻璃体,釉的表面一层毫毛处有深棕色的小晶体,正面观察釉的表面,毫毛是血红色鱼鳞状结构,像鱼背。鱼鳞界线是由许多小赤铁矿组成,而鳞本身和鱼背二侧,由更多的小鳞片和小鱼子状的隐晶质的赤铁矿构成。其余部分为无色玻璃,其中有“不显光性微晶和皱晶”。1981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阐明了兔毫釉的显微结构的本质和花纹形成的机理,认为其“毫纹表面呈晶膜或亚显微 Fe 2O3,微晶,其下面则有液相分离结构”,“在含铁的瓷釉中,孤立的小滴往往富铁,有时会发生聚结或者析晶,如果发生在釉面,就可能形成各种艺术形象”,则称之为“分相显色机理”。并认为这种机理的形成“多半是磷在起促进作用”,“显现了变化无穷而美妙的兔毫纹”。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烧造“建盏”的这种龙窑,是宋元时期福建制瓷工匠智慧的结晶。首先,福建地区群山绵延,依山而建的龙窑,十数间窑室逐窑增高,既可以避免南方多雨时期积水受潮,又可使热气逐窑上升,充分利用热能。窑门开在两侧,利于空气对流,又能科学地按窑温的不同安置坯件。即把最小的坯件装入最低窑,最大的坯件装入最末尾的高窑。烧窑是从最低的第一个窑烧起,火候足够时关闭窑门,然后烧第二窑,这样逐次而上。这说明工匠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创造性地设计了高温窑室,并观察火焰情况来分辨火候。火候达到时,便关闭窑门,使窑门缺氧,氧化焰转为还原焰,而釉色变化的关键在于还原焰的温度。瓷釉色所含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性质的火焰中燃烧呈不同颜色,例如氧化铜在氧化焰中按铜的含量不同而呈现绿或兰,而在还原焰中形成乳化亚铜,呈紫或红色。又如上述“兔毫纹”釉中氧化铁的熔融和结晶是和窑内的高温及其冷却速度有关。这种结晶又与釉中的其他元素经过理化反应。宋元时期建窑的工匠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项复杂的技术,并能运用自如诸如“窑变”这一类的制瓷理论。

4 盏的亲和性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建盏造型,不论大小、还是敞口、撇口、敛口、束口,都带有一种自然亲和性,透露出温暖的人文主义关怀。它融和着地域的历史传统的人伦意识和文化心态,如束口碗,敝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外口沿以下约 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份量,又可避免茶汤的外溢,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建窑建盏的造型文化探析

该凹槽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形整体较饱满,手感重。建盏造型别致,边薄底厚,胎骨厚重、坚硬,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当地百姓至今流传一种说法,说即使在三伏天用建盏盛菜也越宿不馊。因此,正如《茶录》所云:“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焙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在色彩上,建盏之釉用的并非是上色釉,而是天然的原始釉色,经高温烧制而成。在建盏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窑变”带给我们的新奇感受。如鹧鸪斑建盏,在挖掘中有看到二次施釉的瓷片,因为在闽北地区,至今仍有一种鸟在胸颈处有大小不均的黑白点,它凝聚着匠师们独到的观察和感悟,这融和着山水之色、人、自然灵魂之色,无疑会给人带来某种精神上的愉悦。体现了朴素的人与自然与器物的浑然天成。

历史是永恒不尽的长河,闽北地区的这一传统建窑瓷器造型设计虽经过了漫长的历史,但在现代人越来越追求自然追求反朴归真的时代,它仍以其特有的地域风格、特殊的美质、独特的形式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对我们所处的后现代的设计思想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