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小儿药证直诀》、《医方考》、《古方选注》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诱因很多。祖国传统医学对其有虚证和实证之分。其中肺热气壅所致的咳嗽,是典型的实证咳嗽。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咳嗽的同时舌红苔黄、干咳或者痰黄而粘稠,皮肤蒸热,到了下午3到5点的时候症状比较明显。今天要说的这个办法,就是针对这种咳嗽。 准备桑白皮一两,地骨皮一两,粳米三钱,甘草一钱。将这些药物水煎取药汁服用即可。每日一剂,一周为一个疗程。这里的一两,基本相当于现在的31克。一钱,基本相当于3克。各位可以按照此规律换算。
不过,若此方的奥秘只有这些,就不必在这里与各位商讨了。泻白散治咳嗽的真正妙处,在于治肺而不伤肺,安全性非常高。 原来,像这种实证的咳嗽,中医多将其视为肺苦气上逆。朱丹溪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气有余便是火。肺为娇脏,清肺火除肺热,与其行杀伐之事,不如泻肺气之有余。所以我们用桑白皮。桑白皮有个特点,就是味甘而辛。甘能补元气,辛能泻气余。所以用桑白皮是非常恰当的。为了进一步保护肺这个娇脏,我们用地骨皮和甘草来声东击西。地骨皮能泻肾,肾属水,肺属金,金生水,所以泻其子以解肺实。脾属土,土生金,虚则补其母,所以用甘草健脾来防止泻肺太过。总之,此方将药性灵活掌握,应用藏象理论之妙,达到治肺不伤肺的效果,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肺的机能。 正因如此,《古方选注》夸赞曰:“桑皮、甘草其气俱薄,不燥不刚,虽泻而无伤于娇脏”。古籍又说:“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然肺虚气逆,又非大苦大寒如芩、连、栀、柏辈所宜,故复以地骨皮之苦,泄阴火,退虚热,而平肺气”。 由于此方的保护功能,所以它千百年来被医家传颂,造福了无数人。如果感觉煎药太麻烦,我们可以准备桑白皮和地骨皮各6克,甘草3克,泡水代茶饮,也能得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素体虚寒、脾胃功能差的人慎用。服用前,需经中医师辨证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