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漂尾漂身漂脚的构成与作用

 昵称42515705 2017-05-03
浮漂钓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件,一支浮漂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由上往下分别为漂尾、漂体与漂脚。这三个部分即独立又是一个整体。说它们独立是因为它们的材质、形状、长短可以不尽相同。说它们是一个整体是因为这三个部分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下面笔者对于初学钓鱼的朋友分享怎样选择适合自己钓鱼的浮漂。

一、浮漂漂尾的作用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浮漂漂尾。漂尾是浮漂的灵性所在,也是直接反应鱼讯的“载体”部分。它的材质随著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生着改变,从早期的粗空心塑胶制品,到现在的实心玻璃纤维漂尾以及制作精良的细软尾,不但在长度上增加了很多、色彩上也亮丽了很多,目数也由早期的五、六目变成了十几目。 漂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就其灵敏度来讲取决于漂尾的粗细、长短。
1、一般的硬质漂尾都比较细,软尾相对来讲就略显粗了些。虽说现在的软尾已经能够做得比较细,但坚实程度又令人堪忧。漂尾纤细对浮漂整体的浮力影响小,且受风力的影响不大,有利于讯号体现,也就是说灵敏度会很高。硬质漂尾自重大于水,软质漂尾自重轻于水,故条件相同的两支浮漂,软尾要比硬尾吃铅——配重要大一些。相对来讲,硬质漂尾作为一个沉体(本身没有浮力)对讯息的反应能力,幅度要大些;而软尾作为一个浮体,它对讯息的反应能力就有些滞后、幅度轻微(这是与硬尾相比较而言的)。
2、漂尾越长,讯号就越明显、越稳定;漂尾越短,讯号越多、越急促。  
3、漂尾对浮漂的影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浮漂的站立速度。依据杠杆的原理,漂尾在整支浮漂上所占的比率会对浮漂站立的速度有直接的影响。漂尾长的浮漂站立的速度比较慢、均匀、稳定性强,漂尾短的浮漂站立速度就较快、迅急、稳定性差。  
  因此,我们在依据鱼情选择浮漂的时候,漂尾的软、硬、长短、粗细是首先要确定的。在选择浮漂时对于不同漂尾的特性要做到心中有数,到底什么样的漂尾具有哪些不同的特性呢?下面是不同漂尾的特点:
硬漂尾:讯息幅度大、动作多、灵敏。
软漂尾:讯息幅度小、动作沉稳、真实。
漂尾细:讯息灵敏、抗风性强。
漂尾粗:讯息弱、抗风性差。
漂尾长:翻身慢、下降均匀、讯息沉稳。
漂尾短:翻身快、下降快捷、讯息灵活、复杂。
二、漂身的材质构成与形状
   浮漂的漂体,它是浮漂整体浮力的主要提供者,是浮漂自身价值的承载者,是浮漂的灵魂所在。
1、的材质
芦苇、孔雀羽、巴尔沙木是三种常见的漂身制作材料。  
    芦苇。顾名思义就是用芦苇杆制成的漂体。也就是在实心的芦苇杆中间插入一支长碳纤维棒,再将芦苇杆削成所需的浮漂形状,涂上防水漆和保护漆之后,即成为一支苇漂。然而,芦苇由于材料的采集不易,损耗率大且制造的技术要求高、费时费功,所以,它的价格还无法大众化。不过,苇漂的材质轻、浮力大、灵敏度高、能准确捕捉微弱鱼讯的特点是其它材质的浮漂所无法比拟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贼”漂。但其易开裂、耐用度底的缺陷也无疑是它谋求“生存”的致命伤。如果经济能力许可的话,可以买个1~2支备用。  
  孔雀羽。这恐怕是广大钓鱼爱好者,尤其是竞技钓手最最钟爱的,它良好的稳定性与灵敏度也常常为钓友们所津津乐道。孔雀羽是高级浮漂材料的一种,制作过程繁复、技术要求高。其又分为去壳和不去壳;单根(由单只的孔雀羽毛根制成)和多根(由多只羽毛拼成)等多种制作方式。其中尤以去壳单根为上选——稳定、灵敏、浮力适中。孔雀羽浮漂的缺点: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去壳孔雀羽柔软——频频起竿时易开裂;如果粘接的技术与涂装不够精密时,浮漂就会吸水而影响灵敏度。
  巴尔沙木。又称洋梧桐木,是现在使用的最最普遍的浮漂材料。由于它的浮力很大,可以用机器来加工,成本低、能大量生产,就连手工涂装都可用机器来完成。因此,许多制漂名家,都投入到巴尔沙木浮漂的制造和研究当中。巴尔沙木漂——高、中、低档的都有,已成为浮漂市场的主流产品。  不过,巴尔沙木浮漂也有它本身的缺点:毛细孔间隙较大,材质不均匀,在打防水底漆时,易涂装不当(以机器上漆)而造成吸水现象;材质易碎,应用不当会破损、折断。因此,钓友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的挑选。  
三种漂身材质特点
芦苇漂身:浮力大、灵敏度高、耐用度底。
孔雀羽漂身:浮力适中、灵敏度高、温度影响大。
巴尔沙木漂身:浮力大、灵敏度中、温度影响不大、耐用度中。
2、漂身形状与特点。
1)楔型。也就是头部较大而逐渐向下变细的漂体。其又可分为长、中长、短身三种。特点是:愈细愈长,水阻愈小、浮力越小;翻身慢、下降平稳;讯息稳定、顿感十足。  
2)椭圆流线型。有点类似梭型(俗称溜肩膀),两头尖、中间粗的漂体。一般浮体都不太长。特点是:翻身快、有较高的灵敏度、能侦测较小的鱼口讯息。  
3)水滴型。类似枣核型。多用于钓水皮鱼。特点:翻身极快、鱼讯灵敏;下顿短促、上送稳健。简单的总结一下:  
4)楔型:翻身慢、讯号稳、顿口清晰、适于打底和底浮。  
5)椭圆流线型:翻身适中、讯息灵敏、利于接口、全水层搜鱼。  
6)水滴型:翻身极快、讯息灵活、利于浮皮、送口清晰。  
三、浮漂漂脚的材质与作用。 
  漂身以下的部分都可称为漂脚,是整支浮漂的根基所在,它所使用的材料大都与浮体不同。漂脚所使用的材料,大致上分为四种,即玻璃纤维脚、竹脚、碳素纤维脚、钢脚。  
1、漂脚材质构成
玻璃纤维脚比重较轻、质地较软,现在已不多见,就不再讨论。 
竹脚比重略轻、有一定的浮力,能与浮漂浑然一体并很好的加快浮漂的翻身速度。  
碳素纤维脚的水阻小、比重大,可以使浮漂的重心降低而变得稳定,利于快速的传递微弱鱼讯。 
钢脚水阻小、比重大、稳定性好、抗风和水流能力好、讯息表现的幅度大。 
2、不同材质漂脚的特点与作用
1)竹脚:翻身快、水阻大、鱼讯幅度小、顿口清晰。  
2)长碳脚:翻身慢、水阻小、鱼讯准确、清晰。  
3)短碳脚:翻身适中、水阻小、鱼讯敏捷、清晰。  
4)钢脚:翻身极快、水阻小、鱼讯幅度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