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心第十八则:应对众生起歉疚想

 一轮明月tpes3h 2017-05-03

尊贵大悲尊者说:


“一切由业来算账,要害怕的是业,要在乎的是业,业就是你的护法。”


我受到众生的伤害,都是我的过失,他将因为伤害我而堕三涂受苦,其实是我对不起他,不是他伤害我。




每个人的问题都在自己身上,都在自己的想法,不在别的地方。譬如钟表没有要让我们看时间的意思,但我们看了钟表可以知道时间;饭菜没有要让我们吃饱的意思,但我们吃了饭菜却会饱腹;灭谛也没有要我们解脱的意思,但我们具足了灭谛可得解脱;同理,伤害我们的众生没有要我们累积功德的意乐,但只要我们缘着他的伤害而心生念恩,起歉疚想,就会转成累积功德的因缘;这点说明了,心思模式才是关键。


之所以必须内心平静面对这些伤害,且要具有歉意,理由在我是对方造业的所缘境,如果没有我,对方又如何造伤害我的业呢?而对方造这样的业将会堕恶道,所以我是对方堕恶道的缘,等同我在伤害对方。


以三世因果观来看,对方不惜以造恶业及堕恶道的因缘,的确是帮助我消除往昔曾经伤害过他人的业因与果报,让我偿还宿债,因此要生歉疚想、感恩想。


虽说众生没有利益我的意乐——众生或许也有心存伤害的想法,但是实义上,众生是在利益我。对方如此伤害我,一定是我意乐不清净,能力不具足的关系,因此受到伤害也是一种提醒我、督促我必须更具清净意乐与更加具足能力的方式。


多替别人着想,自己才会快乐,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且事实上,不应只是习于怨怪因缘,不管任何因缘,都要成为修善助伴、积福因缘,譬如念珠丢失了,也可希望捡到的人好好持念念珠。


与其痛苦,不如以法重新定位他的意义与价值。譬如东西被偷,就想:多么希望对方好好受用而快乐,亦即,面对逆境当下,与其处于痛苦折磨,何不将其依于转念而转化为修福助伴呢?这是我们所需要的;特别值得深刻领悟的是:此中虽然遭受了有情伤害,事实上都是我在伤害有情,因此我应心生抱歉想;我不但不伤害有情,进一步,应想办法帮助有情。


此处所说之意是,必须深思轮回的惑业苦的因果实况;既是惑业苦的因果,就没有谁是谁非,从而就能对着有情心怀歉意。从十二缘起这个角度看,想到过去现在的一重因果,现在未来的一重因果,无非就是自他因缘所引起,这个时候只要自心对有情一生起歉疚想,当下就不会伤害有情了,就会心极柔软、慈爱而珍爱对方;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多年前,我从北印度坐火车往南印度时,曾被拿走一件行李,心中祈愿对方好好受用,以调心转念法而思惟,这是我的业力成熟,这种业报是消除我往昔曾经造作偷盗的恶业因,以消业想之上发愿、祝福对方能够因此快乐;并且发愿:今生对方偷我道粮,生生世世我偷他的三毒。


总之,对境运心修法最为殊胜,因为改变外境必须多因多缘;但相反的,只要改变心思,痛苦与执着就会渐弱,也可转为修行助缘,也可转为菩提道用,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菩萨都同样欢喜逆境苦缘的原因。没有什么是看不开的,没有什么是值得那么痛苦执着的;应想:每个人的问题,就在每个人的身上,而不在别处;不想转念调心,那么即使殚精竭虑地造作了什么业行也只是让自己更加心力交瘁罢了。


其实,面对境界就忘了以法调心,这一向就是我们的问题;有时自己烦恼炽盛,就会忘失不可伤害众生,但无论如何,若欲害众生,则应想三宝之颜面、心思;我们目前的情况是,一旦面临了利害关头,极有可能就忘了业果与三宝了。这样看来,有时也应该常常反问自己:自己佛法的串习力、佛法的对治力哪里去了呢?


与此同时,也应先行具足业果缘起观,对方做不好不听劝,表示自己仍须努力修心,自己太差了;而且面对伤害,第一念就不会只是认为被伤害。


一切众生同样都有苦受与逆境,同样都有业力因缘,诚如尊贵大悲尊者说:“一切由业来算账,要害怕的是业,要在乎的是业,业就是你的护法。”这是说,不管遇到何缘,皆可转为修善助伴、积福之缘,譬如念珠被偷,想:别人可以使用修善,很好。


又如被夺,不作盗想,已回向,慰其心,心思模式不同,恶缘成善法。因此,有业报观,不至于太痛苦,至少具消业想而积极创业。


反过来说,如果已学了一堆法,还是心是心、法是法,没有修心的“胶水相黏”,就可悲了;如果对境即满腹委屈的讲道理、我受苦,我很苦,我、我、我等,将一堆只考虑到自己的需要的道理摆在前面,则修行之路遥遥无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