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雕塑,西安的城市插图

 踏雪听松1 2017-05-03

西安城市雕塑之密集,令人称奇。我说的,和城市美学无关。



我家小区门口喷泉上坐着威廉莎士比亚,像港剧里带着假发准备开庭的大法官,后来又在小区绿化带里发现一个险些被苹果击中脑袋的牛顿,才明白这是精心布局的设计,没有取名“莎翁小镇”或者“香榭丽舍9号”,开发商其实已经是很矜持了。




当清晨的曦光,尚未在莎翁的脸上留下温柔的吻痕,震耳欲聋的大功率播放器早已吼开了秦腔,面色阴郁的大爷坐在廊道长椅上望着每一个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提醒他们不要数典忘祖。

 

西安城市雕塑的历史并不长,据说最早的作品是人民剧院门口的工农雕塑,始于1953年。



▲人民剧院两边有工农雕塑 图By思泉- 来源:思泉-的博客


我对西安印象最深刻的雕塑,无疑是丝绸之路群雕,落成于1987年的这组雕像,向世界展示出一支浩大的驼队,整组雕塑气势磅礴雄浑有力,在落日的余晖下,花岗岩金碧辉煌,“犹如茫茫大漠上巍巍风蚀的城堡,更犹似戈壁中堆积的沙砾”,这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一组作品。


在559米长、宽3米的作品中,有3个唐人、3个波斯人、14匹骆驼、3条狗和2匹马,人们可以在这支驼队中穿行,亲手触摸古丝绸之路的格局和胸怀。这是西安的标志性雕塑,无出其右。



▲丝路群雕 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在我尚在求学的时候,西铜一级公路上,耸立着一个巨大的跪射俑。


这并不是兵马俑出土的那个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的文物复制品,而是一个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楞娃战士。


这个后羿射日造型的雕塑,会挽雕弓如满月,完全是“西北望,射天狼”的英雄气概。


雕塑来的突兀,本也是个急就章,为了某次盛会搞的,并没有长期伫立存在的计划,后来觉得弃之可惜,遂立到公路上。

 

1994年6月6日,西北航空公司的WH2303航班在距咸阳机场49公里空中解体,这是西北航空史上举世震惊的空难,于是民间有人说,这他妈都是跪射俑搞下来的,在机场附近胆敢射日?对天大不敬啊!不知何时,这个雕塑被悄无声息的拆除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无迹可寻。


我时常能想起,那段在公路上颠簸、昏昏欲睡的日子,高大的跪射俑,倔强的向着天,时间和这条公路,以及西边绵延的土塬,一起慢慢的向下流淌而去。



西安美院的东门,似乎从来没有开过。民间的说法是,大雁塔镇在那里,妖邪之气无处可遁,遂沿着豁口一路向西,这股“煞”被阻挡在含光路的美术学府门前,因此要闭户化煞。



▲西安美院的东门


迷信的说法自不足取,建国后动物都是不许修炼成精的,但是建筑学上对风水的迷信似乎愈演愈烈,香港高楼的风水之战,连外国设计师都卷进来,什么“迎送合局”、 “灵龟出海”、“中穿避煞”之类的手段搞得乌烟瘴气,总之都是为了一个财字,何故?万恶的风水学说煞气所带来的“旺”与 “衰”,也就是“财”与“败”是成正比的,避开煞气所带来的“衰败”之后,要用“四两拨千斤”的原理去权衡吸收!


要这么说,煞气化解后的确是带来不少财,不但西安美院搞得风声水起,两座医院门前更是车水马龙。


雁塔西路这一段,是忧郁的城市一角,稍加注意,你就会看到公交站台上目光涣散的人们,手上提溜着大小各异的影像光片,老人们嘴角嗫嚅,身体会控制不住的颤抖;有失魂的、眼里还噙着泪。每一个进出医院的患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自己的荷包又瘪了不少。

 

但是这一段确实是全国都罕见的雕塑一条街。



 

“雁塔美术一条街”2009年6月开街,耸立着大大小小108座雕塑,这是雁塔区按照“全国独一无二,具有西安特色”标准设立的文化街区。


中国人喜欢“36天罡”、“72峪”、“108坊”这样的数字,以倍数计,越翻越热闹。这些以“过去”、“现在”和“将来”为原点的雕塑,“穿越历史的长河,跨越时空的界限,用现代艺术理念呈现了一个融合古今、精美绝伦的艺术长廊。”


走在这条街区,心情是愉悦的,虽然有些作品并不是很容易理解。比如有一组红色三人沙发,像手托着屁股,却不让人坐;有一个起舞的少女,裙摆做得像对面医院里的肿瘤;有一个铁丝网编的跑车,有大撒把骑共享单车(这个雕塑提前预言了)的少女;搔首弄姿的女性有好几组,都不好好走路,身姿反脊柱生理,像皮影戏。



▲图By YouyuPhoto 来源:YouyuPhoto的摄影博客

 

有一个妈妈掌托孩子的雕塑我很喜欢,年轻的妈妈乳房饱满,大腿修长,如瀑的黑发飘在脑后,掌中的儿童扑向母亲,又似要展翅翱翔。



▲图By YouyuPhoto 来源:YouyuPhoto的摄影博客


记得原来西大街老省图书馆门前有个雕塑,没记错的话类似兰州的黄河母亲,被人摸得乌黑油亮,来这里的孩子都喜欢爬上去,雕塑立在尚未改造的西大街,虽然逼仄的生存,但相安无事。


后来省图搬迁,门口矗立着“思想者”,看上去很严肃的样子,原来那个城市雕塑,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省图前的“思想者”雕塑 图片来自网络



走在曲江的南湖,可以说是雕塑大观园。寒窑是曲江著名的“爱情主题公园”,一到夏季的时候,这里还会举办泼水节,载歌载舞的男女打着哈欠鱼贯而出,伴随着欢快的歌舞迎接客人。


著名的“卧女”就躺在寒窑路边,文字注释是:雕塑中的女性线条圆润,轮廓夸张,赋予了雕塑充满生命力的健康之美”,作品有牧歌式的情调和宁静优美,每次从这里路过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莫言的作品《丰乳肥臀》。



 

一直很奇怪,寒窑本是个凄苦的地方,为何成了爱情圣地?薛平贵是个彻头彻尾的渣男,抛妻弃子而去,苦守十八年的王宝钏不过迎回来一个心怀愧疚、思乡情切,顺带荣归故里企图为自己身后修正墓志铭的负心汉。夫妻相见,直从正午呜咽流泪到黄昏,丝毫没提薛平贵十八载来又娶了几房家室,发迹能不忘发妻,都是值得歌颂的。




其实大可不必认真,本就是戏文里的故事,臆造出来的人物,生根在五典坡就是缘分的天空,我们有责任继续唱好这出戏。你看陈世美,就是另一出好戏,不但忘了贤妻,还丢了爹娘,最后落得虎头铡下身首异处。

 

寒窑周边的雕塑自然都和爱有关,除了硕乳肥臀的卧女,还有一组各种姿势搂抱在一起接吻的男女,开放的令人心慌。当然这里也有执子之手、无语凝噎的美好歌颂,张扬情爱,并不是主流。





在南湖畔,是形色各异的唐主题雕塑,这些城市景观雕塑,全景式的表现唐代长安人的生活,或驾车出游,或歌舞游戏,虽然明显是宫廷生活的写照,但是也有普通百姓生活的身影。这和后来兴建的“盛唐”群雕相比,还是较为生活化的。




恢弘的大唐不夜城“贞观之治”群雕,九组雕塑群再现盛唐风范,50多个人物雕像都有一个主题或典故,人物有帝王唐太宗,宰相房玄龄,诗人李白、杜甫,书法家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林林总总,雕塑群雄伟壮观,表现了诗乐歌舞、国富民强、海晏河清的场景和大唐盛世风貌。


所谓盛唐气概,是雕塑要表达的核心所在,站在这组巍峨的巨大屏风构筑体面前,在奇幻灯光的烘托之下,人恍惚间就膨胀了起来,不由地哼唱:“这头人影乱,那边酒旗斜,我拉李白走过街。”



 

南湖畔的雕塑,有一组携歌舞伎乘船游玩的人物,不由得让人想起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曲江沉船事件。


开元五年春,曲江涨水,联舟数十艘,进士毕集。新科进士李蒙在船上做《曲江游宴序》,大家争相观看,导致船体倾斜,三十八人葬身湖底,一船皆是新科进士,唐朝的人才库瞬间损失了几十个文魁星。


也有人说,这次才人游玩狂生在船上纵情嬉戏饮酒,才导致了后来的倾覆事件,轻狂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湖内一隅,有诗人醉卧扁舟,歌伎琵琶相伴,诗人双目微闭,手执杯中物,饮啄丛箐间。在草坪上,相互依偎着一对儿醉鬼,眉眼祥和。




在这里我们习惯了巨大的景象,造型夸张的豪华酒店续写着贵胄传奇,线条锋利的建筑物像一种凝固的羞辱,嘲笑着小动物一般的人,时小雨而行走在其中,从绿丝绦中漏下来的雨滴黏在手臂上,古与今,都有说不出的忧伤。

 

而在另一岸,不易察觉的伫立着一个人,他孤独的望着平静的湖水,空中划过的飞人,以及鳞次栉比的楼宇,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只是这个以群像著称的公园里少有的独像,在远眺的目光中,景物如一呼一吸。




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就是从这里往长安城进发,白居易骑驴经过,有感而发“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如今这里的遗址,注了水,蓄了湖,勾勒了盛唐气象,炒热了房价。人世间的繁华和疾苦,在时间的长河里周而复始。

 

有人说,雕塑是城市的史书插图。这个城市的缓慢和琐碎,在一点一点的消逝,那种不紧不慢的神情,有时还凝固在一些雕塑里。


    作者:青衫读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