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文增排箫重新演绎《乱红》,走进一个静谧安详的天籁世界

 紫嫣雅閣 2017-05-03

《乱红》一曲选自笛箫演奏家陈悦的同名专辑,这是是一部京港音乐人联手打造的新民乐力作,体现了东西方音乐元素、时尚与传统的融和之合。

原作是由陈悦用笛子演奏,现在请大家欣赏由著名排箫演奏家林文增先生用排箫重新演绎《乱红》,让我们一起跟着排箫的天籁之一起走进一个静谧安详的清凉世界。

林文增排箫重新演绎《乱红》,走进一个静谧安详的天籁世界

《乱红》作曲:陈悦;作词:庄著

寒塘看柳山成碧,小院无声满阶尘。

窗影摇曳,檐月寂寂幽闺人。

一盏酒,洒向旧时春。

燕子归去无人管,墙下秋千枉伤神。

长衣乱舞,帘幕空垂掩啼痕。

叹只叹,杏眼似水深。

宝篆腾龙叠飞绪,翠袖抛香心既焚。

才说相思,衷肠吐罢却离分。

如今,一一寂寞身。

清歌又惹当年事,懒对鸾镜点丹唇。

多少哀叹,悠悠流水闭重门。

斜阳外,边火又黄昏。

昔日堂前郎切问,今夜灯下不见君。

执笔欲言,满目落花正纷纷。

怕只怕,堆起无限恨。

塞外良人充戍旅,除却书信两无闻。

待到来世,同做天上一星辰。

从此,不做离乱人,从此,不做离乱人。

林文增排箫重新演绎《乱红》,走进一个静谧安详的天籁世界

林文增

著名竹笛、排箫演奏家,中国歌剧舞剧院前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排箫艺术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获首届“全国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一等奖。1994年被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2000年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

林文增用笛子演奏的《鹧鸪飞》、《云雀》、《荫中鸟》和用排箫吹奏的拉美乐曲《山鹰》等中外名曲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演奏技巧和深厚的艺术表现力。录制、出版的个人演奏专辑和在舞台上精湛的演奏艺术给国内外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先后随团赴亚、非、拉美、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

林文增排箫重新演绎《乱红》,走进一个静谧安详的天籁世界

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箫,是距今3000年的中国西周初期的骨排箫。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在音管的内部用蜂蜡或软木塞堵住,吹奏时,气流从吹口上方滑过,撞击对侧的内管壁,气流在音管的内腔震动,产生了乐音,由于蜂蜡、软木塞的位置不同,气流在音管内的震动周期不同,所以气流的震动频率不同,因而就产生了不同的乐音。

林文增排箫重新演绎《乱红》,走进一个静谧安详的天籁世界

排箫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它的名字也不相同。在中国古代,排箫有许多美名。雅箫、颂箫、舜箫、秦箫、凤箫、凤翼、云箫。排箫还有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别名:参差、比竹、短箫、底箫、籥、籁等。

林文增排箫重新演绎《乱红》,走进一个静谧安详的天籁世界

在世界各国排箫都有各自独特的名字。西瑞克斯(希腊) 、菲斯图拉(古罗马)、弗莱斯特尔(中世纪法国);伊夫尼塔(罗马尼亚)、安塔拉(秘鲁)、龙达多尔(厄瓜多尔)、西库(玻利维亚)

此外 呐伊、穆斯卡、郝伊拉、 普乎拉也都是排箫的名字。中国有这样传说:华夏先祖黄帝曾命乐官伶伦制作乐器,他用竹做了“参差”,这种乐器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参差”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排箫。

林文增排箫重新演绎《乱红》,走进一个静谧安详的天籁世界

杜秋娘图(部分)周 朗

长卷纸本设色纵32.5厘米横2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唐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为题,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手执排箫独立凝思,其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衬托出白晰的面容。衣纹用笔细劲飘颇有唐人遗韵,也较好地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的

周朗,生卒年不详,字朗伯,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人。擅画马,亦工仕女画。《杜秋娘图》是他仅见的传世之作。

林文增排箫重新演绎《乱红》,走进一个静谧安详的天籁世界

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排箫艺术研究会官方微信,中国最权威的排箫艺术信息、交流、服务公众平台。为排箫爱好者分享排箫世界,鉴赏世界排箫,开展国内外排箫艺术的交流与研究,传播名家风范,继承传统精神,关照新锐光芒。推动中国排箫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