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她拉大提琴,你不需要懂音乐!

 KobeChao 2017-05-03

杜普蕾演奏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





杜普蕾与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1、傅聪谈杜普蕾与巴伦博伊姆丨“杜普蕾还是在我家里经我介绍才认识巴伦博伊姆的呢!”;2、“梦里,我安享着被你守护的宁静”丨杜普蕾演奏门德尔松《D大调无词歌》Op.109;3、来自巴赫的无限喜悦丨卡萨尔斯与杜普蕾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4、纪念杜普蕾丨“如果我从此不会拉琴,你还会爱我吗?”

 

我喜欢管弦乐,尤其爱听大提琴如歌如诉的旋律。大提琴演奏家中最喜欢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罗斯特洛波维奇、斯塔克。

大提琴是一种极富阳刚之气的乐器,世界上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无一不是男性,唯独杜普蕾例外。她是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学生,但却没有笼罩在大师的光环下,而是以她过人的天赋和燃烧的激情倾倒众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听杜普蕾演奏大提琴,你不需要懂音乐,只需用第六感观去听,她在音乐中带出的那种阳刚劲十足的冲击力,以及全身心的投入和饱满的激情,会让你终生难忘。

杜普蕾的一生与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紧密联系在一起,她因演奏这首曲子而成名,最后成为她的象征。

和大多数发烧友一样,我因大提琴而喜欢杜普蕾,又因杜普蕾而了解埃尔加。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是他生命的最后力作,也是他献给爱妻的安魂曲。整支曲子情感此起彼伏,理性与感性反复冲突,充满哲思。杜普蕾用尽一生的才华,演绎了这首千古绝唱。

记得女儿在巴塞罗那读书时曾写道:巴塞的夜晚,窗外下着小雨,听杜普蕾演奏埃尔加大协,全身被悲伤的旋律包裹,感到阵阵颤栗。



这种感觉是真实的。说实话,我认为女孩子最好不要听这样曲子,更不应该拉这支的曲子。但世人太自私了,从1961年杜普蕾17岁首次登台开始,到1971年底留下最后录音,在短暂的10年演奏生涯中,杜普蕾一直在迎合听众的要求拉这首曲子。伤感的旋律浸透了她的身肌,最后患上多重肌肉硬化症,蔓延成全身僵硬,并于1987年痛苦地离世。

悲伤是音乐的灵魂。每当我听这张1965年杜普蕾在巴比罗利指挥下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的录音时,总会为杜普蕾的爱琴“大卫朵夫”在乐曲开头发出的那一声撕裂般的长叹所震撼,此时我仿佛听见孤独的老埃尔加坐在黄昏的夕阳中说道:“一切优美、干净、新鲜与甜蜜都离我十分遥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仿佛看见杜普蕾在舞台上用男人般的力量忘我地拉着曲子,她演绎得如此简洁凝练,没有一丝水份,乐队也没有表现出夸张的色彩,琴声中只有激情,没有匠气。此时的空气中弥漫着透明而静默的伤感,你无法抗拒来自音乐的阵阵冲击,你不由自主地随着旋律起伏,随着音乐思考。此刻的杜普蕾展现的是酣畅淋漓情怀,所有的技巧、音色、音准都消失了,她用强有力的琴弓钩出听众的灵魂,不知不觉与之共舞,这就是杜普蕾的不朽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