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20-2班举行沙龙读书报告会解读大学生心中之问

写在前面的话: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你有好好想过吗?是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还是自习室里奋笔疾书?是谈一场结果未知的恋爱,还是做学霸获得高额奖学金?……当我们打开烫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走进美丽的塔里木大学,仿佛打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从此,我们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安置在了大学的校园里,我们把青春最壮丽的诗篇都刻画在岁月的轨迹上。“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一困扰无数大学生的心中之问,不仅仅需要每一位莘莘学子去思考、去解读,更值得我们身处大学校园中的每一位老师去深思、去破解,因为这本身就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老师,我们义不容辞。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在大学里,没有方向,特别迷茫,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12月16日下午,人文学院广电20-2班在非传统安全研究院三楼会议室以沙龙的形式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报告会,历经3个半小时,瞄准“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一核心问题、精心探讨、解读大一新生心中之问。
广电20-2班的大一新生在沙龙读书报告会上,他们结合自身的困惑、迷茫以及《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的读后感,以演讲、倾诉、PPT展现、谈话等形式,全面、深入、倾心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恋爱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把各自的理解、思考与感悟与大家进行有意义的交流。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是作者覃彪喜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的问题,观点新颖、全面、深刻、实用。书中的很多观点并没有与主流观点契合,有作者独到的理解。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作者身边现实的生活。这些生活在作者身边的大学毕业生比任何一个权威的案例都更为生动而真实。

读书报告会还专门邀请了塔里木大学副教授、浙江大学在读博士张建军,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在场的30多位大一新生作了一场专题辅导,他重点提出并强调了四点内容:第一、首先要立足于本专业进行深入、全面的学习,在大学里一定要把专业基础打扎实,必须拓宽增厚自身的专业积淀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是我们成长成才必要的基础;第二、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要多阅读经典名著、美学、艺术学等“大家”之书,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性情与美感,让有灵性的、美好的东西陪伴大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第三、作文须先做好人,大学不仅仅可以带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要培养我们做人的品质与品性,要学会感恩之心,要懂得为人之道,这是大学可以带来我们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第四、要融入社会,善待社会,我们终将会走向社会,大学生一定要以谦虚、积极、阳光的态度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大学的时光,要以正能量的姿态融入社会,走向未来。


人文学院广电专业教师张红光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思所闻与在场的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以探讨、启发、引导大学生要有规划有意义有方向地高效度过大学的时光。
据了解,此次的读书报告会是在全面了解广电20-2班学生急切需求的基础上精心策划而成的,不拘形式,以自由的沙龙呈现,目的就是让大学生接近本真地进行心灵的交流,在大学寻找到自己的方向。
此次报告会全程由广电20-2班班主任张红光老师主持。
拼了命的考大学,那你知道大学究竟读什么吗?
(广电20-2班读书报告会内容摘编)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
人生规划:三岔路口的抉择
不走弯路就是捷径。仕途,商界,学术。在这人生的三岔路口,你将何去何从。与其跟一百个人去竞争五个职位,不如跟一个人去竞争一个职位。学术精神天然的应当与尘嚣和喧哗保持足够的距离。商场不忌讳任何神话。你也完全可能成为下一个传奇。
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既然是概率,就存在不止一种可能性。如果是选择学术,冷门专业比热门专业更容易获得成就。跨专业几乎早已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大学之间的实力之争到了考研考场和人才市场原来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在这个现实的社会,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才是最体面最有面子最有尊严的事情。要想知道需要学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留意招聘信息。很多专业因为不具备专长的有效性,所以成为了屠龙之术。为什么不将“买一送一”的促销思维运用到求职应聘的过程中来呢。
勤工俭学的辩证法
对于贫困生来说,首先要做的不是挣钱,而是省钱。大部分女生将电脑当成了影碟机,大部分男生将电脑当成了游戏机。在这个处女膜都可以随意伪造的年代,还有什么值得轻易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当学习下降到次要的地位,大学生就只能说是兼职的学生了。
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学问好不如做事好,做事好不如做人好。会说话,就能减少奋斗三十年。一个人有多少钱并不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所有权,而是指他拥有多少钱的使用权。一个人赚的钱,12.5%是靠自身的知识,87.5%则来自人脉关系。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四个人。
互联网:倚天剑与达摩克利斯之剑
花两个小时就写出一篇天衣无缝的优秀毕业论文。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关键的是市场眼光和营销能力。轻舞飞扬已经红颜薄命了,而痞子蔡却继续跟别的女孩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很多大学生的网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可他们却从未主动向周围的人说一声:你好,我们可以聊聊吗。
恋爱:花开堪折方须折
大学里,拥有美好的爱情,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越是寂寞,越要警惕爱情。既然单身是可耻的,那西门庆是不是应该被评为宋朝十大杰出青年。花开堪折方须折,莫让鲜花败残枝。一个有一万块钱的人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占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个只有十块钱的人为你花掉十块,你就成了他的全部。但是,无论怎样,请别忘记,学习是大学里学生永远不变的主业。
考研:关键在于你的规划和选择
考研是提升自身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考不考研在于个人的想法与规划。考研本身并没有错,关键要看是否适合自己。当然,读完硕士或博士并不等于工作能力更强。努力就会有结果,付出就会有回报。
留学:“海龟”变“海带”
月薪2500元的工作,居然引得三个“海归”硕士争相竞聘。对于某些专业而言,去美国留学和去埃塞俄比亚留学没什么两样。既然全世界的公司都想到中国的市场上来瓜分蛋糕,为什么中国人还要一门心思到国外去留学然后给外国人打工。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留学会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展我们接触世界的距离。留学也是一条不错的成长途径,关键在于你。
非统招:养卑照样处优
她在中国信息产业界创下了几项纪录。她被称为中国的“打工皇后”。而她不过是一名自考大专生。要想把曾经输掉的东西赢回来,就必须把自己比别人少付出的努力补上来。非统招生不但要有一定的实力,而且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做到扬长避短出奇制胜。路在脚下。好走,走好。
毕业:十面埋伏的陷阱
母校不把自己当母亲,你又何必把自己当儿女。听辅导班不过是花钱买踏实。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地雷阵。通过多种方式求职固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饥不择食。只要用人单位一说要你交钱,你掉头就走便是了。这年头立字尚且不足以为据,更何况一个口头约定。
求职:做人不要太厚道
求职简历必须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求职的时候大可不必像严守一那样“有一说一”。一个人说假话并不难,难的是把假话说到底,并且不露一丝破绽。在填写自己的特长时,一定要尽可能详细。一份求职简历只要用一张A4纸做个表格就足够了。面试其实是有规律的,每次面试的时候只要背标准答案就行了。
骑一头能找千里马的驴
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8.5英寸,为什么呢?因为两匹马臀部之间的宽度是4英尺8.5英寸。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中小型企业或许能够让你得到更充分的锻炼。从基层做起并不意味着可以从基层的每一个职位做起。要“钱途”,更要前途。
写字楼政治:白领必修课
大公司是做人,小公司是做事。职员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不在于是否努力,而在于老板对你的赏识程度。公司的事情和秘密永远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和深奥。在适当的时候装糊涂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睿智的。就把你的同事当成一群你可以叫得出名字的陌生人好了。
创业:29岁以前做富翁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对于趋势的把握是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高科技行业留给毕业生的空间已经很小。欲速则不达。在创业以前通过给别人打工而积累经验是非常必要的。市场永远比产品更重要。钱不够花,怎么办?第一,看菜吃饭;第二,借鸡生蛋。
(根据广电20-2班学生读书报告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