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4日世界资源研究所组织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多能互补项目考察团 访问Carbon Recycling International,简称CRI公司,或称为碳循环国际。 公司用可再生能源制的氢气或化工行业副产的氢气与二氧化碳作用制成甲醇,替代汽柴油燃料,实现交通能源近零碳,是为绿色甲醇。 公司2007年在冰岛成立,到现在仅十年时间。 2014年将甲醇产能扩大到年产4000吨。 2015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将对这家企业进行总额45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8亿元)投资。双方十分看好甲醇作为清洁、可持续燃料在中国、冰岛乃至整个欧洲的市场前景。 这家公司有中方员工,站立着的主讲人是冰岛人,图中右起两位人员都是CRI的中方员工。他们不是吉利集团入股后派来的。 现在市场主要是欧洲。欧洲很多国家征收很高的能源税或/和碳税,而且对燃油汽车也征收很高的税。绿色甲醇则省去了这些税收负担,有市场前景。 吉利的甲醇汽车。今天1月份的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的时候,李书福专门强调了甲醇汽车路线,在当天会场的电动汽车主流技术路线中显得很特别。 船用甲醇燃料会不会是个好的利基市场?海事协会的碳减排协议也谈得差不多了,轮船减排光靠节能显然不够,燃料的低碳化势在必行。 中国的大量弃风可用于电制甲醇 工程师介绍说该技术的响应速度可以到达5分钟级别,这对波动性的风光电的并网会有很大的作用,氢和甲醇的制备可以当储能啊。 对化石燃料收的税足够重,绿色甲醇的市场价值就能显现。冰岛正在这么干。 打通能源、交流和制造业的产业链,有足够的想像空间。 这个工厂是用地热工艺流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作原料。 冰岛电全是水电和地热发电,工业电价真的很便宜,大约是2-3美分,也就是不到人民币2毛钱的样子,这个价格制氢确实是有竞争力。 目前的化工行业其实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作为原料气,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电厂的二氧化碳虽然量大,但作为甲醇的原料气并不是最理想的,深度脱硫仍然是不小的压力。 二氧化碳不断循环,甲醇就是储能体,全过程中碳排放非常非常低,也就是汽柴油的百分之一点多。不过,这显然与电能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关系,冰岛的电力已经全部是可再生能源了。 4月25日,考察团考察蓝湖(Blue Lagoon)和其附近的地热电厂。 著名的蓝湖温泉实际上就是地热电厂余水形成的泻湖。高矿化度的水注入低洼火山岩地,把岩层表面的矿物质溶解,水中含有许多化学与矿物结晶,形成白色硅泥。冰岛医学家说它能舒解精神压力和具有某种疗效。 地热电厂的热水伴生二氧化碳,形成一定的碳排放,于是冰岛的地热利用公司努力探索二氧化碳的捕集。碳循环国际公司就是利用地热电厂的电对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再利用的示范项目。
这是示范工厂门口停的Vulcanol汽车,甲醇汽车。 工厂正门 目前的示范项目仅是4000吨的产能,如果建到产能5万吨的工厂,投资回收就是可以测算的了。 了解更多信息,可登录网站http://www. carbonrecycling.is 我在朋友圈发布考察情况后,有多位专家发表评论,我摘要发布一些,供大家决策参考 简评: 1、绿色甲醇代表了冰岛在交通能源转型领域的开创性探索。现在冰岛的可再生能源比率已经达到85%,电力系统和供热能源已经几乎完全由可再生能源供应,剩下的15%主要是燃油了,交通能源转型成为矛盾焦点。冰岛这个人口仅30万的小国,已经在地热技术方面激发了全世界,现在又通过绿色甲醇在交通能源转型领域不断创新,非常值得尊敬。 2、绿色甲醇产业对政策的依赖性很高。作为化工材料,绿色甲醇和普通甲醇并无区别,核心是碳足迹的差别。而绿色甲醇目前的成本显然较高,多出的成本如何回收,或者是免能源税或碳税带来的收益,或者是从碳交易市场中获得收益。当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的技术进步,绿色甲醇的成本还会有很大降低。 3、交通用燃油的无碳化的技术路线还未完全明确,电动化是其中之一,绿色甲醇也会是可选的一条技术路线。国内的吉利、合即得公司都在进行探索。除了车辆,船舶或也是一个有意义的市场。 4、绿色甲醇技术路线也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如清华大学毛宗强教授所指出的,氢能、按与甲醇技术路线的竞争性。 5、绿色甲醇生产需要低电价、绿色电力、二氧化碳原料,另外,制氢环节需要水资源,这也是个制约性因素。水电和风电光伏都是绿色电力,一定情况下可以很便宜,特别是中国有大量的弃风弃光。二氧化碳原料当然更不成问题,主要是看哪种质量最优,成本更低,距离更近。水资源缺乏地区大规模发展甲醇恐怕麻烦会比较大。 6、期待中国的试点。在能源革命领域,中国总是会迎头赶上,绿色甲醇产业估计也不会例外。先在中国搞个5万吨产能的试点项目吧。有人推荐四川云南,水电大量弃水,电价有很大优惠空间。有人推荐西藏,就地利用丰富的地热、水电或太阳能,发展甲醇汽车,还可以减少汽柴油从内陆调入的巨大成本,而且附产品氧气还可以供应川藏公路的绿色旅游驿站,让游客没有缺氧之忧,有力支撑旅游业的发展。有人说新疆也很好,可以充分利用弃风弃光。另外,靠近甲醇汽车的市场或许也是个选择,上海、北京? |
|
来自: 昵称29970227 >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