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辨证治发热,6型发热药到病除之经验总结,各附经典医案

 水木年华138 2017-05-03


中医辨证治发热,6型发热药到病除之经验总结,各附经典医案

中医中药

发热是病人常见的危急症状,治疗失当,会引邪深入,危及生命。治疗恰当,即可转危为安,迅速痊愈。

发热病因很多,机体感受风寒病毒、热毒、湿毒、菌毒、食毒等,损气耗血,必须及时治疗,中医治疗发热,针对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有较好疗效。兹就不同发热验例分类说明如下。


1感冒风寒治以辛温

连某,男,40岁,木匠,2000年冬为其母办周年,受风寒感冒,西医打针输液一天花费50多元不愈,求用中医药治疗,脉浮紧数,恶寒、头痛、项背强,无汗,高烧38.8℃,证为伤寒日久,病毒初扰胃经,遵“内经”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治宜辛温发散、解表和胃。

【处方】麻黄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葛根、生姜、大枣,日服1剂,1剂见轻,2剂热平,后去麻黄,加麦芽、神曲、苏叶,2剂痊愈。

麻黄汤——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同时又有一霍某,男,30岁,农民,连年感冒,今又加重,求用中药治疗。诊见面黄色苍,头痛畏风,脉浮数弱,舌苔薄白,症系体虚伤风,表里不和,治宜辛甘和解。

【处方】桂枝汤加味葛根、白芷,1剂见轻,2剂脉沉细弱,虚象毕露,改方玉屏风散加减:黄芪、防风、白术、白芷、太子参、山萸肉、焦三仙等。

20天后,面色红亮精神爽,继服祀菊地黄丸善后,随访两年,很少感冒。

桂枝汤——出处:《伤寒杂病论》

【组成】: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 9g,甘草(炙)6g。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2风湿时邪治以辛凉

王某,女,12岁,小学生,2006年2月初发热头痛,西医输液3天不效,又增呕吐,求中医治疗。

诊见面红,舌苔白中带黄,指纹红紫已达气关,体温39℃,头痛、口渴、微恶风寒,呕而不食己4天多。

证系风温束表,肺胃热盛,治宜辛凉、清解表里。

【处方】银翘汤加减:薄荷、连翘、双花、茵陈、荆芥穗、生石膏、麦芽、鱼腥草,1日服1剂。

第二天热退至38℃。2剂热平,呕止,思食,进稀粥半碗。

银翘汤——出处:《温病条辨》卷二

【组成】:银花5钱,连翘3钱,竹叶2钱,生甘草1钱,麦冬4钱,细生地4钱。

【主治】:阳明温病,下后无汗脉浮者。

【改方】:菊花、公英、麦冬、生地、麦芽,水煎当茶饮,以增液育阴清除余焰,1周后康复上学。


3湿温泥隔治用芳化

郭某,男,68岁,农民,2002年春,受寒湿日久,邪郁胸隔膜原,每日午后身发寒热似疟,汗出热止,次日复发,吃药输液不效,求用中医。

诊见患者面壁而卧,脉濡缓,舌苔白厚如积粉,体温37.6℃,疟为湿毒入扰膜原,有化热扰胃之势,治宜芳香宣透清解阳明。

处方:吴又可达原饮加生石膏、茵陈、连翘、滑石,使湿温热毒上下分消而解。

达原饮——出处:《瘟疫论》

【组成】:槟榔6克,厚朴3克,草果仁1.5克,知母3克,芍药3克,黄芩3克,甘草1.5克。

【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中医辨证治发热,6型发热药到病除之经验总结,各附经典医案

中医中药

4补上治上制以缓,痿证低热百日痊

闰某,男,50岁,农民,患右上肢手麻肉萎,西医诊为尺神经炎,多方治疗5年不愈,求治中医。

诊见脉弦滑数,头昏耳鸣,低热虚汗、吐痰,右手呈猿手,食寐日减。

症为痪证,遵内经“治痰独取阳明”兼顾他脏。

【处方】起痿丹、二妙散、三仁汤、玉屏风散出入为剂,加针灸,治疗百日,终获痊愈。

起痿丹——出处:《寿世保元》卷五

【组成】:菟丝子(酒洗,煨,烂捣饼,晒干)2两5钱,肉苁蓉(酒浸)2两,川萆薢2两,破故纸(酒炒)2两,胡芦巴(酒炒)2两,沙苑蒺藜(微炒)2两,川牛膝(去皮,酒洗)2两,川杜仲(酒炒)2两,防风(酒洗)2两,甘枸杞子2两。

【主治】:肾气虚惫,腰膝痠痛,行步无力。

二妙散——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泔水浸,炒)各15g。

【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湿疹,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三仁汤——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半夏各15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g, 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g。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玉屏风散——出处:《究原方》

【组成】:防风 30g,黄芪60g,白术60g。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5补下治下制以急,农妇痢秘一日愈

连某,女,70岁,农妇,平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2006年2月初因饮食不节,食滞化生热毒而致腹痛下坠,腹泻一天十多次。

症为食毒热结胃肠,痢泻不止,治宜消积导滞、补脾肾助运化。

【处方】:黄连、黄芩、枳实、槟榔、木香、芡实、藿香、白芍、苏叶,日夜连服2剂痊愈。


6破伤风菌毒,主以虫药杀菌通络

破伤风杆菌承创口进入机体血液系统,以减数分裂的繁殖方式,迅速弥漫全身,侵入中枢神经,而致高热,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痉挛不止,若不及时抢救,病死率极高,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方法,中医有许多效方,有待验证提高。参考古今效方制成愈风汤,屡治屡验。

如申某,男,40岁,农民,2001年冬因点炮炸破手,感染破伤风,入县医院治疗,西医治疗不愈,汤水不进,欲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家属不愿,慕名来求中药抢救。

【处方】:全蝎、蜈蚣、防风、二活、双勾等杀菌通经活络,日服l剂。

1剂痉止,2剂口开能进流食,4剂能起床走动,6剂痊愈,出院调养,随访至今健在。


中医辨证治发热,6型发热药到病除之经验总结,各附经典医案

中医中药

发热病因病机不同,治法各异。不论寒毒、热毒、湿毒、菌毒、食毒均能化生热邪使机体发热,中医药都有较好的治疗理论和方药,并且痊愈快捷,费用低廉,关键在于辨证准确,论治对证,就能药到病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